论舞剧《大梦敦煌》的双人舞动作特点和情感表达

2015-03-13 00:27赵世莹
戏剧之家 2015年2期
关键词:莫高双人舞月牙

李 立,赵世莹

(燕山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44)

论舞剧《大梦敦煌》的双人舞动作特点和情感表达

李立,赵世莹

(燕山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44)

《大梦敦煌》是一部以敦煌石窟艺术为题材,表现莫高与月牙的凄美爱情故事的舞剧作品。本文以舞剧《大梦敦煌》中的双人舞段落为例,试图通过分析舞剧中的双人舞动作特点来揭示双人舞在舞剧中的作用,进而阐释其动作设计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大梦敦煌;双人舞;动作特点;情感表达

舞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剧是舞蹈艺术的最高形式”。舞剧中的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舞蹈段落通过主题情节在剧中巧妙地结合起来,而其中的双人舞通过动作配合展现了舞蹈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起到了推动剧情、表达情感的作用。只有将双人舞的每个动作与情感融合起来,才能为舞蹈赋予生命与活力。

一、中国舞蹈中双人舞的人物关系种类

双人舞在中国的发展已有三十余年,在舞剧中双人舞与独舞、群舞一起成为构成舞剧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舞剧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其中双人舞最主要的作用是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以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直以来,中国舞台上的双人舞编排更多地借鉴了西方芭蕾“逢动作必接触,逢接触必抱腰”的样式,而近年来通过我国舞蹈工作者对舞蹈动作语言的开发,探索出了呈现特殊的双人情感关系的身体对话方法。中国编导们从两人关系的实际出发,根据双人舞的情感关系,安排新颖的身体接触手法,设计出不同的动作主题与之呼应。通过这些新颖的接触点与动作设计,再加上两个人默契的动作情感配合,交代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根据人物之间的不同关系又设计出不同动作之间的呼应程度和接触程度,如兄弟关系、母子关系、姐妹关系、恋爱关系及师生关系等。

(一)兄弟、姐妹关系

表现兄弟、姐妹关系的舞蹈剧目有《兄弟》、《青蛇与白蛇》、《出走》、《同行》、《我的兄弟》、《士兵兄弟》等。例如《士兵兄弟》这部舞蹈作品生动有力地展现了一对兄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不畏生死、患难与共的故事,通过双人舞的动作配合刻画了战场这一特殊环境所造就的兄弟之情。

(二)母子、师徒关系

表现母子、师徒关系的舞蹈有《师徒春秋》、《儿啊儿》、《妈勒访天边》等表现母子关系的舞蹈。其中舞剧《妈勒访天边》表现了壮族母子带着族人的使命在寻找太阳的路上发生的故事。舞剧中通过母与子的双人舞蹈动作表现了孩子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大,继而又带着寻找太阳的使命照顾年迈的母亲,深刻地体现出了母子情深。

(三)恋人关系

表现恋人关系的舞蹈作品比较多,例如舞蹈《凄凄长亭》、《周郎·小乔》、《天边》、《两棵树》、《新婚别》、《红河谷》、《一把酸枣》以及《大梦敦煌》等舞剧中的双人舞段落。其中《大梦敦煌》以敦煌艺术为背景,以莫高和月牙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双人舞的动作表现了在追求艺术的路上莫高与月牙对艺术的坚韧和对爱情的执着。

不同的双人舞人物关系表现不同的戏剧冲突,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每一部舞蹈作品的双人舞段落动作设计均与性格塑造、情感表达紧密联系、相互渗透,从而各具特色。

二、舞剧《大梦敦煌》中双人舞的动作特点与人物性格塑造

舞剧中的双人舞是在人物“性格冲突”的基础上产生戏剧性效果的,观众能否在观看舞蹈的过程中融入剧情,剧中人物是否有感染力,均取决于人物的“性格冲突”,也就是要塑造好人物性格。人物性格的塑造是通过一定的、有特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例如在舞剧《大梦敦煌》中莫高与月牙的动作均体现了强烈的现实心理特色,即其动作是“性格化生活动作”,把生活中的爱情语言动作与情感放大,两者相互配合,塑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莫高的动作特点与人物性格

莫高的动作特点与人物性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夺”、“举”表现对艺术的坚韧

舞剧中莫高在面对月牙的强势时感到害怕、后退,但是当月牙抢走他的画时,他不顾一切地夺了回来,体现出艺术在他心中的重要性。在石窟洞中,看着失而复得的画,他却对于月牙的多次主动示爱无动于衷,可见他心中只有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当莫高举起画稿与月牙一起谈论画时,他抬头阔谈畅想,一脸的享受,体现了心中对画的无限热爱。

2.“拍”、“触”表现对爱情的木讷

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心中只有艺术的莫高木讷、羞涩、不知所措。在石窟洞中莫高开始对月牙的示爱无动于衷,心中只有失而复得的画。月牙拉莫高的手时,莫高傻傻愣住了。莫高一开始想伸手“抱”却又缩了回来,最终在月牙的一步步引导下才明白了月牙的爱,体现了他对爱情的木讷、羞涩。

(二)月牙的动作特点与人物性格

1.“抽”、“指”、“夺”表现月牙的霸气

外貌娇羞又高傲蛮横的大将军之女月牙有着不可一世的霸气,她一身戎装,盛气凌人。在沙漠中遇到莫高,她对莫高“扔”水壶的动作以及在面对莫高时她手拿长鞭、昂首挺胸的姿态,对莫高用鞭子“抽”、“指”,还有“夺”画时的动作都表现出月牙作为将门之女的霸气、不可一世的性格。对月牙这种霸气性格的塑造,也为最后高潮部分月牙为莫高挡剑的行为作了铺垫,霸气的月牙,为了爱情不怕死,用生命守卫了他们的爱情。

2.“拍”、“拉”、“抱”表现月牙的柔情

在舞剧第二幕,月牙换成女儿装后,通过“轻拍”莫高、“轻拉”莫高、“拥抱”莫高三次示爱,把月牙和莫高双方的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月牙对莫高的态度由霸气转化为柔情,动作上月牙通过将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动律与回头、走路等动作巧妙结合,呈现出作为一个女儿身应有的柔情。

三、舞剧《大梦敦煌》中双人舞的动作特点与情感表达

舞蹈家欧阳予倩先生说:“舞蹈是单独用动作来传递感情的,所有动作表现的是感情的高度集中。”因此,舞蹈是一种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抒发人物的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大梦敦煌》的双人舞所演绎的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是男女主人公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守的一个感情升华的过程。从双人舞的动作配合中展现了人物细致的心理变化,同时也看到了莫高与月牙的感情发展由点到面层层递进。

(一)相识的好奇与好感

莫高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生命垂危之际,月牙发现莫高并被他的不凡气度所打动,于是送他自己最心爱的羊皮水囊,从而救了他。月牙初见莫高,在莫高面前显露出她少将军高高在上的霸气,并且对眼前的这个人产生了兴趣。此时月牙的动作从昂首挺胸要扬鞭打他,到后来慢慢把鞭子放下、用鞭子将他的下巴慢慢托起,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月牙对在沙漠中垂死的莫高充满好感。从月牙抢夺他视若生命的画以及送他自己最心爱的羊皮水囊,也可以看出月牙对莫高的倾心。而此时莫高的动作展现的是低头、步伐踉跄、身体颤抖、佝偻后背,显露出他内心的胆怯。从动作上,莫高对月牙没有显露出有半点的儿女私情。

(二)相恋的羞涩与柔情

第二幕莫高与月牙洞中相遇,由于对艺术的共同痴迷而萌生爱意。在石洞中,月牙把画还给莫高,被莫高的艺术才华打动芳心,通过“拍”、“拉”、“抱”三个动作体现出月牙对莫高的情感越来越强烈。之后在月牙与莫高的双人舞动作中月牙与莫高相拥在一起,展现出他们相恋相知的甜蜜及对艺术的共同追求。相知双人舞成为舞剧中最经典的段落,运用了撞击法、双人相距的技法、缠绕与脱离、流动线条法等双人舞编导技法,结合中国舞韵的基本审美,依照人物的内心情感去驾驭动作的发展趋向。在舞蹈动作上,还运用了“提”、“沉”的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以腰为轴“划圆”以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展现出莫高与月牙恋爱的柔情与甜蜜,也促使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浓烈。

(三)相守的磨难与永恒

爱情是甜蜜的、美好的,但同时也是曲折的、磨难的。由于月牙的父亲看不起寒酸的莫高,阻碍他们在一起,并为月牙安排相亲,月牙心里惆怅,莫高心里难过。在舞会中,莫高化装成舞会中相亲的人出现并被月牙认出,之后的双人舞中莫高“走”、月牙“拉”的动作表现出两人的相爱与无奈。月牙从父亲处逃离,再次见到莫高后的双人舞表现了两人的难分难舍,双人舞中“抱”的动作特别多,这些缠绵的拥抱在中国古典舞律动的前提下,将两个人的情感发挥到了极致。月牙为了坚守这份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此时莫高的动作是跪在地上“抱”着死去的月牙“仰头”发狂、身体颤抖,展现了莫高内心的痛苦,情感也达到了舞剧的最高潮。月牙死去化作月牙泉,莫高则在月牙的陪伴下,在巨大的悲怆中创造了艺术的奇迹。从此莫高窟千年不朽,月牙泉万年不枯,艺术、爱情,永远相伴、相守。

四、结语

双人舞之所以是一出舞剧的核心,是舞剧剧情表现的主体,是因为它的表现形式具有特殊性。舞蹈的表现途径是“运动”,媒介是“人体本身”,舞蹈的灵魂则是“情感”。所以说舞蹈就是人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情感,以舞传情,才能与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创作出真正的舞蹈艺术。

舞剧《大梦敦煌》是近年来中国舞剧领域的一部优美诗篇,一方面,它以最为精彩的双人舞肢体语言为媒介,讲述了莫高与月牙之间从相知、相恋到相守的恋爱历程,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千古绝唱。由此可以看出舞蹈动作离开情感会变得毫无意义,情感离开动作则无法表现。只有将人物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融入到每个舞蹈动作之中,以情带舞、以舞传情,才能使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舞剧戏剧性的发展演绎得淋漓尽致。

另一方面,《大梦敦煌》中的双人舞动作设计为中国舞剧创编开启了一个新的思维视角。编导借现代舞技法将既成的身韵身法打散、重构,设定主题动作,并通过不断的重复、再现为人物的情节、情感行为开发了无限宽广的肢体语言空间。通过这部作品可以看到,中国舞剧的创作已经开始逐渐走出一味向西方芭蕾模仿的藩篱。如何将“中国舞蹈语言”与现代编舞技法巧妙结合,跟上时代的节拍,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邵佳丽.大型民族舞剧《大梦敦煌》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2(06).

[2]徐梦.近三十年中国双人舞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06).

[3]刘秀乡.试谈双人舞的作用与发展[J].北京舞蹈学院报,2001(11).

[4]张霖.《大梦敦煌》引领中国文化走出去[N].甘肃经济日报,2010-05-23.

[5]肖燕英.论中国当代舞剧中双人舞的人物性格塑造[J].美与时代,2006(02).

[6]任颖.爱情与生命的共舞——论舞剧《大梦敦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8).

[7]朱建军;孙勇.《大梦敦煌》的追求与魅力[J].瞭望新闻周刊,2005(01).

[8]王丹;杨继红.舞剧《大梦敦煌》观后感[J].剧作家,2012(09).

[9]杨阿红.大梦敦煌在创作中的兼容性与创新性[J].文学界(理论版),2010(11).

[10]西西.《大梦敦煌》和大梦敦煌的人[J].艺术教育,2003(02).

J72

A

1007-0125(2015)01-0010-02

李立(1991-),女,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音乐舞蹈学;

赵世莹(1990-),女,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音乐舞蹈学。

猜你喜欢
莫高双人舞月牙
我和月牙拉钩钩
月牙湾
弯月牙
造月牙
云端起舞
浅析双人舞编导技法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探春
探春(短篇小说)
Effect of 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 TNF-alpha polymorphisms on osteosarcoma: evidences from a meta-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