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彩调的生存困境及对策

2015-03-13 03:31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541006
大众文艺 2015年10期
关键词:剧团桂林广西

彭 霞 孙 艳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541006)

广西桂林彩调的生存困境及对策

彭 霞 孙 艳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541006)

彩调是广西本土的特色地方戏剧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娱乐方式的改变,它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巨大危机,为了挽救彩调艺术,本文探索分析了桂林彩调的生存困境,并提出了若干可供参考的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剧;彩调;生存困境;对策

课题立项:2014年广西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桂林彩调对外宣传工作室”

引言

彩调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以口头传承为主要生存方式的非物质文化,在2006年6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在传统文化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彩调影响日益微小的同时还要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困境。新时代下的人们当拾起这失落的文明,让彩调艺术重新发光发亮,璀璨辉煌。

一、彩调的源起与发展

彩调由广西桂林地区农村歌舞、说唱小调衍化而成,是广西土生土长的特色戏剧。在被传唱的期间,逐步形成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1927年后,彩调表演在桂林民间地区由风靡转向衰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彩调重获新生,大量民间彩调专业剧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傅锦华、唐继、王玉珍等一批优秀彩调演员于1956年组成广西彩调剧团。1959年,柳州市彩调剧团编演彩调剧《刘三姐》,家喻户晓,风靡一时。1965年,广西彩调剧团编演了现代彩调剧《三朵小红花》,并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影片,为彩调艺术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随着时代变迁,彩调艺术正渐渐退出城市大众视线,在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里一点点隐去声息。

二、桂林彩调的生存现状

彩调与许多地方戏剧一样遭到了新时代娱乐方式的强烈冲击。据统计,日前广西活跃的城市专业彩调剧团仅有三家:广西彩调团,桂林彩调团,柳州彩调团。剧团表演场次少,观众80%以上都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农村人口,彩调市场极度萎缩。彩调表演工作者难以维持生计,倦怠于研究与创新,导致彩调剧本内容陈旧,表演形式落后等等,彩调剧团的发展举步维艰,彩调艺术发展困难重重。

三、桂林彩调现阶段面临的生存困境

(一)自身因素

1.内容题材守旧

由于彩调源起于农村地区,其剧本的创作集中于农村妯娌间的琐事,内容保守落后。随着观众的艺术的鉴赏能力和要求的提高,守旧的彩调无法适应大众尤其是城市观众的需求。现存的彩调表演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日趋商业化,彩调的艺术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提炼,仅仅是表演工作者维持生计的手段,长此以往,彩调的核心艺术价值逐渐被埋没,其精髓无法得到传承。

2.艺术人才缺失

日前,活跃在彩调剧团的表演工作者日趋老龄化。第一批彩调表演艺术家大多年逾半百,他们大多无法奔波在彩调舞台的第一线,而愿意从事彩调表演的新生代青年彩调演员本就难寻,能够在彩调艺术表演上真正有所造诣的更是寥寥无几。如此一来,彩调行业人才青黄不接,观众难以欣赏到原滋原味的彩调剧,彩调艺术只能说是“遗风犹存,古韵难觅”。

(二)外部因素

1.缺少代表性彩调表演艺术家

彩调作为地方曲艺,与“二人转”一样,都是本地区“俗文化”代表。“二人”转近年来在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相对之下,在彩调上有所建树的专业演员寥寥无几,老一辈彩调表演家相继隐退,青年演员在彩调表演上威望不高,彩调表演难以为继,正面临无法寻觅代表人物的尴尬局面。

2.新时代文化氛围的冲击

21世纪是集各种高科技娱乐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的新时代,譬如说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手机、多媒体等声光影传媒。在弱肉强食竞争激烈的艺术文化圈内,彩调守旧单调,有悖于年轻一代更倾向于新的事物的特性。时代不再需要陈旧的东西,如果彩调无法融入新时代的文化氛围,就无法成为时代的主流。

3.社会经济环境的压力

文化艺术产业要持续发展壮大,必须遵循社会经济的规律,与商业接轨。现如今彩调剧团行业不景气,彩调工作者无法仅靠从事彩调的相关工作来维持生计;彩调没有形成一条涉及面广的商业产业链,如彩调相关专业媒体、出版物、网络资源等等,得不到市场的支持就无法在社会市场经济下生存。

四、针对桂林彩调生存困境提出的对策

(一)将彩调融入文化艺术基础教育

将彩调纳入广西地区特色教育项目,让资深彩调艺术家进入学校,进入课堂教学,小孩从入学开始启蒙学习,达到广西地区“人人张口出彩调”的良好局面。同时,建立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传统传承模式,为彩调的继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利用新时代多媒体技术发展彩调产业

人们在娱乐方式的选择上更加愿意顺应科技的节奏,比如电视、电影、杂志手机游戏、网络视频、社交软件等。彩调产业要开辟出新市场,充分利用新时代的信息技术,譬如制作以彩调为主题的综艺节目,拍摄彩调作品系列视频,研发彩调手机游戏网络游戏等等,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使彩调能够尽可能地融入大众日常生活,能够提高观众、彩调及彩调表演者互动性。

(三)重视民间力量对彩调的作用

“广场舞”的民众参与度极高,人们自己发在社区街道组织舞团,自编自导,使得“广场舞”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彩调的发展可以借鉴“广场舞”的成功经验,走入基层群众之间,组成业余的民间协会或者剧团,人们茶余饭后一同讨论彩调,表演彩调,研究彩调,同时地区政府能够给予一定的扶持,使得人们对彩调的保护意识有所加强,人人参与,一同促进彩调发展。

(四)利用旅游业积极影响彩调发展

旅游业具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作用。彩调作为广西地区特色的戏曲文化,可以作为文化旅游资源来开发,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以展示出彩调的艺术魅力,并使其得到了传播与传承。黄磊因电视剧《似水年华》与乌镇结缘,之后在乌镇发起了“乌镇戏剧节”。乌镇因为戏剧节的诞生增添了与江南水乡和而不同的文化魅力,从此也成为了许多戏剧爱好者天堂。彩调缘起于广西桂北地区,桂林在国内外都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每年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我们同样可以效仿“乌镇戏剧节”,利用桂林兴盛的旅游业发展扶持彩调文化的发展,同时增添桂林的文化气息,彩调与旅游相辅相成,使桂林除了美丽的山水名片之外,多一张迷人的文化名片。

五、结语

彩调的辉煌曾经不再,但我们可以再创辉煌。虽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上国内起步稍晚,经验不足困难重重,但是庆幸我们已经在积极应对,积极措施。传承民族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奋斗目标,民族文化将我们凝聚在一起,我们也为民族文化凝聚为一体,共同担起传承的重任,让文化不再流失,让文明继续照亮民族未来的道路。

[1]庞荣,黄洪焱.广西桂林彩调的现状和生存策略研究,2009(12).

[2]周鹏程.论广西桂林彩调现状及保护与开发策略,2012(03).

[3]王艳红.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2013(05).

猜你喜欢
剧团桂林广西
广西贵港
《广西戏曲》
桂林行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