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应用效果探析

2015-03-13 22:52刘小娴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公允负债会计准则

刘小娴

摘要:

2014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如何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为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应当建立并健全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的保障机制。为此,分析了影响公允价值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以期能对公允价值的有效推广应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公允价值;应用效果;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2009501

1公允价值的内涵

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有关资产未来现金流方面的信息的日益关注,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正式颁发《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并要求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和性质,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按该准则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该定义强调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以市场为基础、基于市场价格的计量,即公允价值的取得与是否存在真实交易无关,其实质是对资产与负债在市场参与者之间交易价格的估计。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要求,公允价值取决于资产与负债的特征,而与报告主体的特征无关。按此要求,因资产出售或者负债转移的发生的交易费用将不予考虑,原因是交易费用是由交易引起的,与资产和负债本身的特征无关。

2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的障碍

财政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来,关于公允价值应用效果的研究成为热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究竟如何,不少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难度太大,很多企业只是在形式上执行了准则的要求,甚至于一些企业将公允价值当成了利润操纵的工具。

由此,我们关心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能否解决操作难度过大以及由此产生的企业利润操纵的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规定,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时,应当以主要市场(活跃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存在主要市场(活跃市场)的,应当以最有利市场的价格来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当相关资产或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时,应运用估值技术进行公允价值的后续计量。准则将公允价值的确定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是相关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时,以该报价作为公允价值;第二个是相关资产或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时,利用活跃市场中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非活跃市场中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等信息估计公允价值;第三个是相关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市场活动或者市场活动很少时,企业可以使用内部数据等不可观察输入值来估计公允价值。由此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估值技术,尤其是在企业采用不可观察输入值来估计公允价值时,必然会带来主观随意性大的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相关规定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将其推广运用的决心,但并没有排除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障碍,因此公允价值的应用效果便很可能难以保证。

3影响公允价值应用效果的因素

综上所述,如果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应用效果不佳,那就无法达到财政部将其推广运用的目的,因此,研究分析影响公允价值应用效果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影响公允价值应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3.1市场环境

由于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以市场为基础、基于市场价格的计量,那么产生市场价格的市场环境就成为了影响公允价值可靠性的首要因素。公允价值计量与是否存在真实交易无关,只要存在能提供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相关市场价格信息的可观察市场即可,也就是说,对于在满足条件的可观察市场中进行交易的资产和负债,其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可靠性,准确度高。为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市场环境应符合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市场应为活跃市场,即任何主体都可以参与、交易量最大、交易活跃程度最高、参与主体能够以最高金额出售相关资产或者以最低金额转移相关负债;二是市场环境正常,在市场环境不正常的情况下,如出现市场泡沫,市场价格会严重偏离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公允价值就不应直接取自于市场。

3.2制度约束

制度是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加以约束和控制的社会规范系统,其主要功能是确立了公众行为选择的规则,并由此形成整个社会的约束和激励结构。制度约束包括正式制度约束和非正式制度约束。正式制度是以各种正式方式加以确立的制度安排,如成文法律、法规、规章和契约等,企业会计准则就属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一般没有正式的文字或条文,它存在于社会风俗习惯和公众的道德信念之中。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们认为,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其行为选择受到的来自非正式制度的约束更多,而不是正式制度。因此,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不仅取决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完善程度,非正式制度约束是影响公允价值的应用效果重要因素,在公众诚信守约、遵守法律等道德意识足够强大时,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效果才会更好。

3.3监督机制

任何政策的有效执行都需要完善的监督机制保驾护航。监督机制是会计准则得以正确有效执行,达到预期应用目标的重要保障。一项政策如果在执行时偏离了既定的政策目标方向,哪怕政策本身制定得再周密科学,最终仍会导致政策失败。近年来,由于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不严格,企业利润操纵现象层出不穷,这已经给我国会计界蒙上了沉重的阴影。因此,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政府监管、注册会计师监管、媒体监管等手段加强对企业执行《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行为的监督,对于确保公允价值的有效应用至关重要。

3.4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较多地使用了估值技术,操作方法复杂并且需要很多的会计职业判断,这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极大的挑战。根据张敏等(2011)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会计实务界进行的一项调查,被调查者对公允价值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对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了解程度并不深,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握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估值技术,一部分企业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相当随意。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是影响公允价值应用程度和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加大对会计人员公允价值相关知识的培训应成为提升公允价值应用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4结语

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决定了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需要采取比西方发达国家更为谨慎的态度。在我国大力推行公允价值计量之时,为保证其应用效果,建立并健全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的保障机制是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我们不仅需要努力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还需要认真研究如何建立保障其应用效果的制度安排,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财政部将其推广运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敏,简建辉,张雯等.公允价值应用:现状·问题·前景——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1,(4).

[2]徐维爽.新会计准则实施机制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3]于永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9,(9).

猜你喜欢
公允负债会计准则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你的负债重吗?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