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探讨入学教育模式创新

2015-03-13 01:11张倩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入学适应性新生

张倩

摘要:

新生阶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能否做好新生入学教育,使其形成正确思维方式,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关系到他们整个大学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为深入了解新生的真实情况,以便完善入学教育工作,对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新生入校适应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采取座谈会、实地访谈等调查形式。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资料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新生入学教育效果的各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思路。

关键词: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适应性;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2012702

1引言

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是指大学新生适应新环境和新角色要求的能力和状态,即是否适应,适应的程度和范围如何。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习由老师安排,学生缺少自主发挥的空间,而大学更强调学习自主性,生活独立性和交往广泛性,很多新生进入大学后感到无所适从,不能快速完成学习和生活方式的转换,甚至出现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对新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调查新生的基本情况、学习状况、适应状况、社交状况等5个方面。调查对象包括电子商务、汽车营销、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旅游管理和物流管理7个专业的部分新生。实际发放问卷155份,回收问卷155份,回收率为100%。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回收率为95.48%。

将问卷结果编码后输入计算机,再用SPSS统计软件的信度分析、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经过SPSS软件信度分析,问卷27个测量项目总体Cronbachs Alpha为0.783,大于通用标准0.7,说明数据质量是可靠的。

3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主要表现

3.1新生对专业的认识

我们从新生的感恩意识、自我认识和抗挫折能力这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新生的感恩意识较强,且进入新环境后能正确进行自我定位,但大多数新生对大学生活感到很迷茫,没有清晰的规划,部分新生在遭遇挫折时态度很消极,不懂得如何排解内心的困惑。

4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原因分析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大学新生出现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不适应老师的授课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独立生活能力不强、不能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部分新生社交能力较差、心理困惑不知如何排解。新生出现的种种适应性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新生自身在新环境中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传统的中小学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家庭在培养学生学生独立能力上没有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上的不道德现象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是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出现适应性问题的主要原因。

5创新入学教育工作的措施

新生从熟悉的环境踏入一个新奇而又陌生的环境,心理和生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和不适应,此时的他们都渴望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以缓解内心的焦虑。为帮助大学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环境,解决新生出现的各种适应性问题,高校一定要把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理顺工作思路,探讨创新的方法。

5.1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贴近青年学生实际,实时创新工作途径和载体。要结合时代的变化,结合当代青年自身的变化,结合青年学生在不同阶段成长的特点,结合大学新生的实际问题,力争内容与形式的有效统一,及时创新教育的途径和载体。

其次,要坚持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的理念,大力推进入学教育的延展。一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内容应全面、系统,包含了大学生教育内容的方方面面;二是教育过程的系统性,应纳入到整个新生入学教育的视野下,并与大学生涯教育全过程的推进、落实相契合;三是教育环境的系统性,应贯穿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精心设计教育载体,科学构筑教育平台。

最后,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要深入新生实际,真实地了解新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关注他们的精神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把解决大学新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他们入校时的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努力提高入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创新入学教育工作的措施。

5.2加大新生适应性教育力度

传统的迎新活动和“导生制”基本上能够解决新生遇到的生活问题,但由于大学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结构与中小学差距较大,新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老师的授课方法,容易出现厌学情绪。第一,辅导员要引导新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第二,聘请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对口指导新生,我校“导生制”成效显著,但导生数量少,关注新生的“个性”问题较少,应倡导更多的优秀学生参与到新生的管理工作中,以寝室为单位对口帮扶和指导新生,完善导生的选拔、考核和奖惩机制,促进新老生间的交流;第三,强化宿舍管理和课堂管理,指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5.3强化专业认知教育

调查发现大部分新生对自己的专业不够了解,对专业认识和就业前景感到迷茫,进而影响新生的学习兴趣。一要提高新生的专业认知,大一期间应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认识教育,如人才培养方案的解读、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的分析、就业前景和考研情况的介绍等;二要完善“导师制”,聘请专业教师担任新生的学业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科研实践、个人成长等方面给予指导,且建立长效机制;三是定期举办专业相关的讲座,邀请名校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或优秀毕业生为新生作前沿知识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热情。

5.4重视成长发展教育

大学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期,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更需要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人际交往和为人处世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一,培养新生人际交往能力,一方面要鼓励新生积极参加校内社团和班级活动,让新生有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做好理论知识的指导,如为学生讲授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知识,使其在人际交往中更得体自信。第二,加强理想信念和人生观教育,大一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黄金时期,应重点加强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新生的奉献意识、感恩意识,提高其内在修养和品质;第三,引导新生制定短期和长期规划,并给他们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使其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促进其更好的成长。

5.5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新生在新环境中会遇到程度的心理困扰,需要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和帮助。第一,引导新生正确认识自我,由于理想的大学生活和现实相差较大,新生难免出现心理落差,此外大学里人才济济,自己的优势不再,很多新生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此时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正确认识自我,正视现实,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的新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第二,在入学教育中增加心理健康教程,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明白遇到心理问题后解决的办法和途径;第三,新生班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了解该阶段新生的心态,学习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和技巧,有针对性的和学生沟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5.6提高新生班辅导员的思政水平

辅导员工作在新生思政教育第一线,对新生的成长发挥重要作用,新生能否快速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实现角色转换,与辅导员如何开展入学教育工作密切相关。一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面对“95后”新生鲜明的性格特点,要从思想上、心理上、学习上等方面给新生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助;二是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新生信息联系网,深入新生寝室、教室、活动了解学生动态,针对新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三是要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地转变工作方式,把握“95后”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四要有为人师表、吃苦耐劳的道德修养,热爱学生工作,品行端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甘于奉献。

6总结

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需要创新工作方法,做到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发挥学校、家庭和个体的力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大学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826.

[2]李辉等.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王秀阁等.大学生人际交往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周爽等.社会统计分析-SPSS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康立芳.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与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6]王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几个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1.

[7]刘天浩.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创新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猜你喜欢
入学适应性新生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重获新生 庇佑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入学第一天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