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随笔三则

2015-03-13 23:41胡西林
中国收藏 2015年1期
关键词:吴湖帆潘天寿翠鸟

胡西林

人老最可爱

人老了就可爱,因为老人会像孩子一样天真。白石老人尤其可爱,不说他生活中有多么天真,就看他85岁以后画的画,最惹人喜爱的其实就是充溢满纸的那股天真气息。他是素养全面的画家,花鸟、山水、人物,样样俱精,但无论画什么,所画都谐趣横生,谐趣的本质就是天真。天真不是幼稚,更不是浅薄,但天真一定不会故作深沉。所以他的画题材都来自生活,或者日常所见,或者由记忆输出,大家都看得懂,没有一丁点儿士大夫气息。

这样的画给人的感受是什么呢?是亲切,是会心一笑,充满活力。活力是画家画出来的,也是观众褒奖给画家的,从观众的角度说,活力就是感染力。照说白石老人85岁以后画的画,题材与形式并无多少新意,但以老辣之笔写他最熟悉、最司空见惯的东西,看似信手为之,却使晚年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的本真面貌。人的一生中,两个时期最接近天真,一个是儿童时期,所谓赤子者是也,一个就是老年阶段。人老了,心无挂碍,艺术家老了,笔墨尚健,则返璞归真,齐白石有幸成为这样的艺术老人。

《雏禽老少年图》作于1950年,齐白石自谓之90岁那一年。题材、形式都是最常见的:四枝雁来红,对角斜势排列,就像长在自家园地里一样,自然但是有生气;两只雏禽,倚“老”顾盼,稚态安娴。赋色亦单纯,朱砂红,水墨黑,干净清爽。老少年又名雁来红,齐白石谓之“老来红”,不仅是他老年以来常画的题材,而且为之吟诗多首,比如:“欲工变化岂天功,满院青青百草同。始到残秋方出色,众中分出老来红。”已故著名美籍华人鉴赏家王方宇先生析此诗时说:“这首诗有双关的语意,一方面说的是花草,另一方面也说的是他自己。‘红’有获得大众爱好的意思。”

我赞同王方宇先生的解释。其实白石老人画雁来红,无论是否题写相关诗句,都有用意寄托。此画为“保邦弟”作,“保邦”何人且不论,但既然称弟,应该是晚辈,题材便有携后之意,所以画中雏禽“倚老顾盼”,“老少年”则朗朗有生气。如此 一“老”一“少”,相以安娴,多么美好的寓意!90岁了,画了一辈子,这样的题材对他来说驾轻就熟,但他却画得生辣。生是天真,辣是功力,以辣写生最天真,这不是每一位艺术家老了都能够做到的,所以白石老人最可爱。

雨后荷花

潘天寿在杭州南山路居住的地方叫荷花池头,这是一条浅而幽曲的小巷,虽然巷里早已没了荷花池,但是这个颇有诗意的巷名传自南宋,让人浮想联翩。潘宅在巷的北端,门对南山路,过了南山路,就是西湖了。每逢六月,湖里荷花艳阳向天,潘天寿常在湖边漫步,赏荷小憩。出巷折左,不远处就是宋代古刹净慈寺,当年杨万里曾经出入这座寺庙,那首著名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 就是某日早晨杨万里送友人出净慈寺,路过西湖见湖中荷花盛开而即兴所作。潘天寿十分喜欢这首诗,他有多幅绘荷作品立意取材就是从杨万里的这首诗中所来。

潘天寿喜欢荷花,不仅因为荷花美丽,更因为荷花有莲性,品格高尚。他还喜欢画荷送人,以分享他对荷花的喜爱,所以荷花是他绘画的常见题材。他画荷花,有用笔墨的,也有指墨所绘,不惟骨力称胜,也以泼墨出之,二者互融,刚柔并济,妙趣横生。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是潘天寿绘荷的高峰阶段,他的多幅传世名作出自那个时期。像中国美术馆收藏的《露气图轴》(1958年创作)、潘天寿纪念馆收藏的《芰荷图轴》(1959年创作)、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接天莲叶图》(1960年创作)等等。

《映日》为指墨所绘,未署年款,大约作于60年代初。潘天寿作画非常注重形式与视觉的关系,在近现代美术史上,他构图的奇绝首屈一指。此图四围法构图,但是围而不实,合而中空,颇得机趣。这样不仅敛势聚气,更妙的是,这一空便营造出绝妙的空间,画家最想表现的对象就有了亮相的地方。谁在这儿亮相呢?当然是荷花,于是荷花被聚焦了。仅仅一枝,画便开阔,意境随之拓远。这就是大师的手笔!再看那两片浓墨荷叶,一上一下,与鲜红的荷花相互辉映,而直上的叶梗水草与斜出的荷花在倚让的同时构成对比,将荷花的亮相亮得生动极了。而这一切都是借助指墨来呈现,指头蓄墨虽有限,蘸上焦墨却易得老辣生涩之趣,尤其指墨绘线条,比如画中的叶梗花梗,时断时续,简洁果断,画之韵味因之而出。

一纸荷塘 满满清趣

乍一见这幅《荷塘翠鸟》,我想到了吴湖帆。吴湖帆典型的荷花作品就是用没骨法创作的,这是他的独创。1943年海上大收藏家庞莱臣八十寿辰时,吴湖帆曾以一幅《朱裳翠珮》庆贺,令庞莱臣欢喜,这幅荷花就是没骨荷花。是图以色彩点勾烘染,除落款外,不见一点墨色,是吴湖帆所画荷花中非常典型的一件作品。

陆抑非是吴湖帆的学生,1937年下半年入梅景书屋,在此之前,他已先后随李西山、陈迦庵学习花鸟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荷塘翠鸟》作于1942年,此时他已在梅景书屋随师五年,耳濡目染,心领神会,将吴湖帆的没骨荷花了然于胸。

《荷塘翠鸟》四尺整纸,烘染铺陈,赋色典雅,偶以淡墨绘枯叶,亦如其师,视色如墨,以墨当色。其画荷叶先以色彩染叶,以形成叶的面积和动势;稍干后,连染带写再复一层,以增加层次变化;之后再以较浓的色彩勾叶筋,如此层层复层层,画得生动灵透。荷花亦如是,其效果仿佛雍正、乾隆时期官窑瓷器上粉彩(清宫称之为洋彩)所作,娇艳丰腴,凝露绽放。

构图也是错落有致,停匀得当。陆抑非生前为浙江美院(今中国美院)教授,当年给学生授课时曾特别强调作花卉要注意枝干的穿插和花卉的出梢,因为那是花卉最美和变化最多的地方。反观《荷塘翠鸟》我们会发现,他的这一主张早年自己已有实践,是数十年的心得体会:中间部分花叶互拥,忽然伸出一花一叶,梗交错,花出梢,亭亭玉立,并与左下角浮于水面的枯叶一高一低、一伏一立,不仅上下呼应,高低错落间更是层次互现,叶梗和水草则在其间穿插。一鸟一蜓一蛙,也是各择空间,自寻乐趣,满纸都是荷塘清趣。

创作此画时,陆抑非35岁,其绘画才能已毕现纸上,其时他与江寒汀、张大壮、唐云一起被海上画坛雅称为“江南四才子”和花鸟“四大名旦”,但那毕竟是当年,尚未出师门藩篱。至晚年他主张“书法是‘画’出来的好,而画是‘写’出来的妙”,“以书入画遒劲生动,以画入书姿态无穷”,故晚年所书所画,形意俱美,那才是入了化境。

甲午冬至于湖上真乃居灯下

猜你喜欢
吴湖帆潘天寿翠鸟
笑翠鸟
大师的劝勉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吴昌硕与潘天寿的忘年交
常常想起人间的美好
吴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下)
梅景书屋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潘天寿全集》首发
吴湖帆黄宾虹两大山水巨匠力作领衔诚轩春拍
画出幽谷传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