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40例

2015-03-15 09:09郭麦荣
西部中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阴虚高血压病肝肾

郭麦荣 ,李 晶

1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甘肃 镇原 744500;2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高,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常见多发的慢性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1-2]。近年来,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以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40例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5岁,平均(56.2±10.1)岁;病程 2~6年,平均(1.2±0.3)年;Ⅰ级高血压7例,Ⅱ级高血压22例;Ⅲ级高血压11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 16例;年龄 40~73岁,平均(57.1±9.2)岁;病程1~6年,平均(1.1±0.3)年;Ⅰ级高血压9例,Ⅱ级高血压21例;Ⅲ级高血压1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1)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3]者;2)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型[4]者;3)初诊为高血压或原已确诊为高血压但未采取药物控制,且除外继发性高血压者;4)均无高血压外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者;5)无抗高血压药物和降脂类药物禁忌症者;6)符合知情同意原则。

1.3 排除标准 排除: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降压药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次,2次/d,口服;卡托普利片,25 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杞菊地黄汤:生地黄12 g,山茱萸9 g,山药9 g,茯苓6 g,牡丹皮 6 g,泽泻 6 g,构杞子9 g,白菊花12 g,天麻9 g,钩藤9 g,石决明15 g。每日1剂,水煎服。2组均以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低脂低盐饮食,戒烟酒、戒躁怒,注意休息。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1.5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3-4]拟定。显效:舒张压(DBP)下降 10mmHg(1mmHg=0.133 kPa)以上,且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或者虽未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但下降幅度大于29mmHg。有效:DBP下降幅度虽未超过10mmHg,但已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或者以下降幅度在10~20mmHg,但未能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收缩压(SBP)下降大于30mmHg。无效:血压下降幅度不符合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32例(80.0%),有效5例(12.5%),无效3例(7.5%),总有效率为92.5%;照组治疗组显效26例(65.0%),有效8例(20%),无效 6例(15.0%),总有效率为 85.0%。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2 血压变化情况 治疗后2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中医 “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范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医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持久温和的作用特点。从高血压病的证候表现来看,其受病之脏主要属于肝的病变,《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动、主升,但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这是肝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而人总体上来说“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尤其进入中年后更是如此。因此,肝肾阴虚型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最多。肝肾阴虚型高血压,其病因不外先天不足或生活失节而致肾阴虚,肾阴不足不能涵木导致肝阳偏亢所致。鹿小燕等[5-6]认为,采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疾病,可以调整患者体质,增强机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缓解和消除高血压的伴随症状,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压作用缓和,但持久,副作用小[7]。孟元等[8]认为,中草药通过整体调节,避免了西药相对单一作用机制的弊端,在降压同时,对于改善血压变异性有独特作用。李文华等[9-10]认为,临床上低危、中危高血压患者,可以试用中医治疗制剂治疗,高危和极高危患者,采用中西药联合应用更具优势。本研究所有患者其病机以为肝肾阴虚本,肝阳偏亢为标,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杞菊地黄汤滋肾养肝治其本,以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治其标是法与证符。

综上所述,杞菊地黄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疗效明显优于单西药治疗,且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吴晓青,杨婷.高血压病的中医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17(4):34-40.

[2]胡小勤,陈利国.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0):612-613.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2-703.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2:73-77.

[5]鹿小燕,史载祥.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应注意的关键问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1561-1563.

[6]王儒平,陈雪梅.天麻钩藤饮合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9,26(5):440-442.

[7]程善廷,魏岳斌,王嘉锋,等.降压效灵煎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35-1237.

[8]孟元,王雨,张胜容,等.滋生青阳汤加减方治疗阴虚阳亢型围绝经期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1):32-33.

[9]李文华.高龄高血压病患者社区中医治疗疗效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1):2922-2923.

[10]梁英喜,恰多卓玛,张小华,等.中西药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探析[J].世界中医药,2014,9(4):534-536.

猜你喜欢
阴虚高血压病肝肾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肝肾好的男人更健康更有魅力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