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游的七言绝句

2015-03-15 04:52陶文鹏
关键词:七绝七律陆游

陶文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论陆游的七言绝句

陶文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陆游的七绝数量为宋人之冠,诗中洋溢着强烈、丰富、深刻的爱国情思,取材极广泛,几乎每种题材都有历代传诵的经典作品。陆游七绝诗立意高远,构思新巧,想象奇丽,或直抒胸臆,或比兴寄托,多用对比反衬的章法结构,语言俊爽,音韵谐美,风格多样,具有宋诗中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清代和近现代诗论家对陆游七律的艺术缺陷颇多非议,却无一人低评其七绝。其七绝的艺术成就与影响在七律之上,仅逊于苏轼天才超卓的七绝,高居榜眼,实至名归。

陆游;七绝;成就

在中国古代诗史上,陆游是继屈原、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满怀着扫灭胡尘的理想抱负,渴望征战沙场,为国立功,却请缨无路,壮志成空。他才思敏捷,辛勤写作,“六十年间万首诗”(《小饮梅花下作》)*本文所引用的陆游诗文,均见钱仲联、马亚中主编《陆游全集校注》,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版,为省篇幅,不一一注出。,至今仍存九千三百多首。在宋代诗坛上,他与苏轼都是集大成者。其诗无体不备,无体不工。其七律数量第一,古今评论亦多;七绝数量仅次于七律,仍为宋人之冠,但几无专门的深入研究。学界多认为陆游七律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在笔者看来,其七绝的成就和影响胜于七律。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陆游的全部血液和骨髓中都沸腾着爱国激情,所以他的七绝和七律作品,都以爱国主题为核心内容,但七绝体式比七律短小轻灵,故而其所表现的题材更宽广、丰富。陆游的七绝,几乎每一种题材都有脍炙人口历代传诵堪称“经典”的杰作,这是笔者判定陆游七绝的成就和影响胜于七律的一个重要理由。

我们先看陆游的一首行旅诗《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孝宗乾道八年(1172)九月,川陕宣抚使王炎被调回京,汉中军幕解散,在幕中任军事政治参议官的陆游调任成都安抚司参议官,此诗作于诗人从南郑赴成都途中。首句先写在边防前线沾满“征尘”的衣裳,如今却掺杂了斑斑酒痕。诗人先从衣服的细节着笔,勾勒出借酒浇愁又顾影自怜的自我形象。次句用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抒情:出外远游,到处风光绮丽,我却无心观赏,反而黯然神伤。三、四句说:此刻,在细雨蒙蒙中,我骑着驴子走进了剑门关,该算是个诗人了吧?这里暗用了唐代杜甫、贾岛、郑棨等人骑驴赋诗的典故,贴切巧妙,不着痕迹。诗人先有意一问,再推出一个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环境气氛孤独凄情的画面,从而既表现出他在汉中前线诗境飞跃的自喜自赏,又蕴含着杀敌壮志破灭却不甘于作诗人的自嘲自悲。诗的情思丰富复杂又含蓄深婉,令人寻味无穷。近人陈衍引友人掞东评语云:“剑南七绝,宋人中最占上峰,此首又其最上峰者,直摩唐贤之垒。”[1]423此评极精当。笔者认为,此诗不仅占宋人纪行诗的“最上峰”,而且可占中国古代纪行诗“最上峰”。

再读一首《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

舟中一雨扫飞蝇,半脱纶巾卧翠藤。

清梦初回窗日晚,数声柔橹下巴陵。

此诗作于淳熙五年(1178)五月,陆游奉诏离蜀东归途中。诗的前半幅,写小雨突来,驱除暑热,扫尽飞蝇,诗人半脱青丝头巾,卧于翠藤编织的躺椅上,很快进入梦乡。这两句妙借景物烘托诗人悠然自得的儒雅风度。后半幅纯是写景,景中透露了诗人清梦初回发现船到巴陵的喜悦之情。全篇将动静、声色、虚实、情景自然融合,营造出一个清新柔美的意境。《唐宋诗醇》引卢世榷评语赞:“只末一句,有多少蕴含在。”[2]223此诗自然隽永,尤富唐人风味,历来广获赞赏,亦堪称行旅诗的经典之作。

陆游热爱生活,热爱气象万千的大自然,热爱神州大地上的壮丽山河。他从乾道六年(1170)出任夔州通判起,先后在南郑、成都、蜀州、嘉州、荣州等地任职八年。奉命出蜀后的十多年中,又在闽、浙、赣等地任地方官。此后二十年间,他都在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故乡山阴度过。因此,他一生得江山之助,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其中就有多首堪称经典的七绝,如《过灵石三峰二首》其一:

奇峰迎马骇衰翁,蜀岭吴山一洗空。

拔地青苍五千仞,劳渠蟠屈小诗中。

淳熙五年(1178)十月,陆游赴闽途中作。灵石三峰在今浙江江山市南,又名江郎山,山有三峰,各有巨石,高数百寻,奇崛雄峻。此诗落笔即奇峰陡起,前三句扬山抑己又抑彼扬此,极尽艺术夸张之能事,令人心惊神骇。结句突作转折,诗人竟将这三座奇峰收入小诗中,又以“劳渠蟠屈”的幽默语言与之对话,显出诗人的广阔胸怀与恢宏气魄。诗句看似无理,却妙趣横生。奇思异想,前无古人。毛泽东《长征》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可谓同一机杼,古今映照。

再看淳熙四年(1177)陆游在四川邛州兼用泼墨与泼彩绘出的《雨中山行至松风亭忽澄霁》:

烟雨千峰拥髻鬟,忽看青嶂白云间。

卷藏破墨营丘笔,却展将军著色山。

雨后初晴,诗人把“烟雨千峰”忽变为“青嶂白云”的奇景,想象是天公“卷藏”了李成的破墨山水,“却展”开了李思训的著色山水。全篇以画写真,想象新奇贴切,意境瑰丽变幻。钱鍾书《宋诗选注·文同小传》说:“具体的把当前风物比拟为某种画法或某大画家的名作,……这可以说是从文同正式起头。例如,他的《长举》:‘峰峦李成似,涧谷范宽能’;《长举驿楼》:‘君如要识营丘画,请看东头第五重’。……在他以后,这就成为中国写景诗文里的惯技。”[3]36但陆游此诗已不是把眼前风景简单比拟为画家的画法名作,而是以“卷藏”与“却展”两个动词展现两个画家的不同画法,藉以生动逼真地描绘山景雨晴的瞬间变化,这就把“以画写真”的“惯技”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仅凭此点,此诗就可镌刻在中国山水诗史上。

陆游长期在故乡山阴农村闲居,“日课一诗”或多诗,正如清人王士禛所说:“务观闲适,写村林茅舍、农田耕渔、花石琴酒事,每逐月日,记寒暑。读其诗如读其年谱也。然中间勃勃有生气。中原未定,梦寐思建功业。其真朴处多,雕镂处少。”[4]在陆游的农村田园诗中,确有不少清新真朴、生气勃勃的经典之作,例如《小园》: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初夏的小园,如烟细雨笼罩着青草。在桑柘阴阴中,一条小路连接着邻家。诗人于茅舍里卧读陶渊明诗。也许是陶诗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类句子使他怡然神往吧,于是他也拿起锄头,趁着微雨去瓜地松土了。诗人纯用白描写景叙事,情融景与事中,其村居耕读的生活趣味与悠然心境洋溢于字里行间。后联对仗,句意却如行云流水,诗境自然浑成。《秋怀》也是宋代七绝田园诗的精品:

园丁傍架摘黄瓜,村女沿篱采碧花。

城市尚馀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园丁傍着棚架收摘黄瓜,村女沿着竹篱采撷碧花,乡村的秋光多么美丽动人!后两句把喧嚣炎热的城市与清幽凉爽的乡村作对比,抒发出诗人对农村的喜爱和赞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鹧鸪天》词云:“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农村的朴素风景和日常劳动生活的诗情画意美。陆游还有一首描写乡村文化风俗的七绝名篇《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这是陆游七十一岁时写的。诗人在夕阳斜照古柳掩映的江边小村中,看见背鼓盲翁正在说唱蔡中郎的故事,满村的人都兴致勃勃赶来观赏。蔡中郎,指蔡邕,字伯喈,东汉文学家,有才华,性至孝,但因董卓专权时当过左中郎将,故南宋时盛行的南戏中,竟编造出他抛弃父母妻室,终为天雷打死。诗中第三句的感慨,寄寓着诗人对自己屡遭投降派谗毁的无奈与愤懑之情,却含蓄不露,耐人思索寻绎。全篇描写民间艺人在乡村演唱情景真实生动,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是研究南宋曲艺的珍贵史料。所以明代朱承爵评曰:“虽嬉笑之语,亦自有味。”[5]清人刘熙载评陆游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味。”[6]此诗即是典型一例。

陆游与农民喜乐与共,休戚相关,他深切同情农民疾苦,还为农民送药治病,以下三首七绝写得十分感人。其一,《秋旱方甚,七月二十八日夜忽雨,喜而有作》云:“嘉谷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秋旱无雨,嘉谷如焚,诗人也沉忧耿耿,心如火焚。当夜雨忽降,诗人欢喜若狂,竟觉得天宫上演奏的仙乐,也比不上虚檐泻雨声那么美妙动听。此诗大忧大喜,对比强烈,撼人肺腑。诗人的老师曾几有七律名篇《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写得精神饱满,淋漓酣畅。二诗对读,可更强烈体验曾几陆游师徒二人与农民同呼吸共忧乐的情怀。其二,《山村经行因施药》云:“驴背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诗写眼前语。读之,如见诗人骑毛驴驮药囊经行于山村,人们走出村巷夹道欢迎的动人场景。其三,《春日杂兴》云:“夜夜燃薪暖絮衾,禺中一饭直千金。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八十五岁的诗人早已停止祠禄,生活困窘。连年天灾,成批百姓饿死,诗人目睹路上有难民向城市逃亡,不禁心弦震动。诗人直抒胸臆,把爱民之情表现得多么真挚深切!晚宋诗人刘克庄评赞说:“韦苏州诗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太守能为此言者鲜矣。若放翁云:‘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退士能为此言,尤未之见也。”[7]如此赤忱爱民的诗歌,自然历代传诵。陆游的好友范成大,创作了以大型七绝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为代表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陆游的七绝田园诗抨击官府与土豪对农民的剥削与敲诈,似不如范成大犀利深刻,却更丰富多彩地表现了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他与农民的亲密感情,其成就不在范成大之下。

陆游有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对自然界的花草鱼鸟,农村中常见的鸡鹅猫犬,都满怀喜爱之情,在七绝诗中为它们写照传神。放翁咏物,数量最多的是咏梅诗,计一百六十多首,包括绝句三十一首,还有几十首咏荷、咏海棠的。放翁常借梅花象征一种坚贞孤高的人格气节,写得十分精彩。最为人传诵的是下面这首: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三首》其三)

在早春中,诗人听说梅花迎着破晓的寒风开放了,就像堆堆晶莹白雪布满山间。他忽发奇想,希望化身千亿,让每树梅花都有放翁陪同。诗人与梅花相依相伴,合二为一。这个奇妙的想象表达出诗人对梅花近乎痴迷的热爱之情。唐代诗人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云:“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陆游“化身千亿”的奇想出自柳诗,但“一树梅花一放翁”有新的创造,近代陈衍评:“柳州之化身何其苦,此老之化身何其乐!”[8]563也看出了二者的不同。再看一首《燕》:

初见梁间牖户新,衔泥已复哺雏频。

只愁去远归来晚,不怕飞低打着人。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三咏燕曰:“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显然,陆游的《燕》仿效了杜诗。杜甫有广博的仁爱胸襟,他写到天地间的多种生灵时都怀着爱抚之情。但在上引的这首绝句中,为了表现他孤居草堂的客愁,移情于物,嗔怪调皮的燕子频频进扰,使他烦恼。陆游在《燕》诗中弘扬了杜甫的仁爱精神,描写燕子不辞辛劳,衔泥作巢,喂哺雏燕,出外觅食又牵挂雏燕,赶着归来,不怕飞低打着人。诗人表现了燕子深挚的爱子之情,也表现了自己的感动、钦佩与喜悦。由于给燕子注入了无私无畏的母爱灵魂,翻新了杜甫咏燕诗的情感和意趣,陆游此诗的思想境界大大提升,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而具有杜甫五律名篇《春夜喜雨》所表现的博爱情怀与崇高品格,成为一首咏物七绝诗的经典。

在陆游的题画诗、读书诗和论诗诗中,也有精品杰作。先看题画诗《题詹仲信所藏米元晖云山小幅二首》其一:

一棹朝南暮北风,奇峰倒影绿波中。

定知渐近三山路,认得渔翁是放翁。

诗的前二句生动展现画中美景,第三句把画境看作故乡山阴的三山,结句说画中渔翁就是放翁,抒写自己村居的渔耕生活情趣。诗人以真景写画境,又将自我引入境中。构思巧妙,语言精练流畅,自然洒脱。

再看读书诗《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孝宗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出使金国,写了一本日记《揽辔录》。其中记载他过相州(今河南安阳)时,“遗黎往往垂涕嗟啧,指使人云:‘此中华佛国人也。’老妪跪拜者尤多。”陆游此诗作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冬。因被投降派谗毁,诗人再次罢官闲居山阴,夜读友人二十二年前的日记,触动了中原失地未能收复的内心伤痛,信笔写了这首七绝。诗的前联直斥朝廷公卿大臣如黄潜善、汪伯彦等投降派结成朋党,排挤抗金名将宗泽;而军事决策机关却没有人肯任用另一位抗金名将岳飞。后联用饱含激情的议论说:料想沦陷区父老不知道这些令人愤恨的事情,但在遇见故国使节时,也会流下伤心的眼泪沾湿衣裳。“恨”字为一篇之诗眼,“不知此恨”四字暗寓着对投降派丧尽天良的切齿之恨。沉痛彻骨,催人落泪,言外有意,发人深省。《唐宋诗醇》评曰:“南渡之不振,实由于此,扼腕而言,自成高调。”[2]228清人潘德舆说:“宋人绝句,亦有不似唐人,而万万不可废者。如陆放翁《读范至能揽辔录》云云。《追感往事》云:‘诸公可谓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此类纯以劲直激昂为主,然忠义之色,使人起敬,未尝非诗之正声矣。”[9]评得中肯。

《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是陆游论诗七绝中著名的一首,诗云:

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

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

前二句借用禅宗的口号和佛经的比喻,说明诗人决不可闭门造车,面壁空想;后二句赞扬萧诗是从“行万里路”的生活阅历中体验了自然、社会与人生之真境真谛,获得新鲜独到的诗思写出来的,所以才“妙”。陆游这首绝句指出了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并用带情韵有形象的语言表达出这一高见卓识,因此深得历代诗人和诗论家的认同与赞赏,成为继杜甫《戏为六绝句》后七绝论诗诗的经典名篇。

唐代诗人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人擅长写作怀古咏史的七绝。他们题咏与前朝史事有关的风景遗迹,融深长的怀古幽思与深刻的现实忧患意识于一炉,突出抒写家国兴亡与世事沧桑之感,引出历史教训或寄寓人生哲理,使读者同时获得审美享受与思想启迪。陆游继承和发扬唐人这一优秀传统,创作了不少怀古咏史的七绝,下面两首尤为传诵: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楚城》)

屈原和杜甫是陆游最推崇的爱国诗人。这两首诗是淳熙五年(1178)陆游东归途经忠州(今重庆忠县)和归州(今湖北秭归)时作。前一首凭吊杜甫。诗人感念在安史之乱中曾经随驾的老臣杜甫,孤身流落万里之外,于寒风萧瑟中来到这忠州龙兴寺聆听浩荡江声。陆游和杜甫都身经国难并且入蜀,都有忧国忧民情怀。陆游凭吊杜甫,为其不幸的遭遇悲哀,也是为自己抗金壮志成空而悲哀。诗从空间构思,侧重叙事,情溢事外,兼有吊杜与自咏内外两重意,跌宕悲凉,感慨深沉。《唐宋诗醇》评此诗是“双管齐下,一写两枝”[2]223,眼光独到。后一首凭吊屈原。诗写楚王城一片荒凉,只闻猿鸟悲鸣,隔江便是已经破败的屈原祠堂。一千五百年过去了,楚国早已灭亡,此后还发生无数事变,只有江上险滩急流声还和以前一样轰响不息。诗从时间构思,侧重写景,情融景中,含蓄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对世事的感慨。这两首诗分别以“江声”“滩声”的意象扣人心弦,寄寓无穷感慨。王士禛认为《楚城》是“宋人绝句可追踪唐贤者”,又举王龟龄诗:“城郭旧为夔子国,人民多是楚王孙。”何仲默诗:“古郡山头数家住,客舟江上一灯明。竹枝惯听巴人曲,鸟道才通楚国程。”然后说:“荒山寒日,江声怒号,独坐吟此数诗,不必猿鸣三声泪沾裳也。”[10]可见陆游这首怀念屈原诗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宋人常以议论为诗,故宋诗以意理胜。大诗人苏轼尤擅长在抒写情、景、事中寄寓哲理,其诗理趣深长,发人妙悟。陆游的七律《游山西村》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妙写故乡山阴春景,蕴含哲理,启迪人们遇到困境时要有信心,坚持前进,就能豁然开朗,见到光明美好前景。这是历代传诵的理趣名句。陆游的七绝理趣诗不及苏诗精彩,但也有耐人涵咏讽味之作。如:“大船已泊灯火明,小舟犹行闻橹声。虎头崔嵬鹿角横,人生实难君勿轻。”(《泊虎头滩下》)“忆昔西行万里馀,长亭夜夜梦归吴。如今历尽风波恶,飞栈连云是坦途。”(《秋晚思梁益旧游》)前一首在对旅途情景描写中揭示人生的艰难;后一首说,在历尽宦海之后,反而觉得“飞栈连云”的蜀道是坦途了。这两首诗都蕴含社会人生哲理。《书意三首》其一云:“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故故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用风趣的笔墨写日常生活情事,表达生命在于运动和老年的养生哲学。《马上作》是兼具诗情画意理趣的佳篇: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此诗描绘乡村春色,状景细致,色彩明丽,诗人在马背上赏春的欣悦之情流溢纸上。结句一枝伸出墙头的红杏给予读者哲理的启迪:世间一切新生、美好的事物,总是能冲破各种遮蔽阻挡,显露其蓬勃的生命力。后来,江湖派诗人叶绍翁写了一首《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更广为传诵。钱鍾书评叶诗说:“第三句写得比陆游的新警。”[3]266但从诗的构思章法,第三句的铺垫转折,特别是第四句几乎完全相同来看,叶诗其实模拟甚至可说是剽窃了陆诗。陆游才是这首理趣诗经典的原创者。

宋代爱情诗极少,几乎所有咏唱男女恋情的题材内容,都转移到长短句的词里了。陆游却写了与妻子唐婉伉俪情深的诗,尤其是抒写被母亲逼迫离婚后深切怀念唐氏的诗,共十一首,其中有八首七绝。《沈园二首》是古今传诵的经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与唐婉离婚数年后,在沈园(故址在今绍兴禹迹寺南)偶然相遇,不久唐氏就郁郁去世。陆游晚年两次经过沈园,怀念唐氏,十分伤感。第一次是绍熙三年(1192),写了二首七绝和一首七律。第二次是庆元五年(1199),陆游已七十五岁,写了这两首七绝。第一首前联写城上斜阳画角与沈园破败,绘声绘色,渲染凄凉悲哀的环境氛围。后联再写诗人俯看桥下绿波,仿佛仍映照着唐氏翩若惊鸿的倩影。这美丽的幻象令诗人伤心欲绝。第二首写唐氏死去四十年了,沈园的杨柳也已衰老,不再扬花飘絮;自己亦将辞世,化作会稽山的泥土。而今凭吊她的遗踪,仍止不住泪水流淌。“不吹绵”的老柳,对比映衬出行将入土的老诗人“一泫然”的神情。二诗情景交融,沉挚深厚,哀婉动人。陈衍评为“古今断肠之作”,并感叹:“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8]560、562

赵宋王朝重文轻武,军事上孱弱。士大夫文人普遍缺少唐人那种时代自豪感和建功边疆的进取心,赴边从军的诗人寥若晨星,所以唐代那种情调昂扬的边塞诗在两宋几乎绝响。而陆游曾在抗金斗争前线南郑过了八个多月的军营生活,多次参加部队的军事行动,在诗中高唱“从军乐事世间无”(《独酌有怀南郑》)。直到临终,他的心仍在前线。他写了大量回忆军旅生活和想象沙场杀敌的诗,其中就有不少弘扬唐代边塞诗风的七绝,如《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四首:

狐裘卧载锦驼车,酒醒冰髭结乱珠。

三尺马鞭装白玉,雪中画字草军书。

铁马渡河风破肉,云梯攻垒雪平壕。

兽奔鸟散何劳逐,直斩单于衅宝刀。

十万貔貅出羽林,横空杀气结层阴。

桑乾沙土初飞雪,未到幽州一丈深。

群胡束手仗天亡,弃甲纵横满战场。

雪上急追奔马迹,官军夜半入辽阳。

诗人在严州(今浙江建德)任职的一个冬日,雪花纷飞,他又萌发了从军杀敌的豪兴,一气呵成这四首诗。诗中写铁马渡河,寒风破肉,髭须结冰,他用马鞭在雪地上划字草军书;又写云梯攻垒,敌兵丢盔弃甲如兽奔鸟散;最后写北伐大军歼灭金兵,夜入辽阳,直捣敌巢。诗出于回忆和想象,但诗人有过军营生活体验,故写得细节精妙,情景逼真。这组诗豪迈奔放,情调昂扬,气势磅礴,境界壮阔,读之令人气壮神旺,完全可与盛唐诗人岑参、王昌龄的边塞诗名篇媲美。

在《剑南诗稿》中,最有思想与艺术光彩的是表现爱国情怀的诗篇。诗人揭露南宋朝廷屈辱议和的罪恶行径,表达广大百姓渴望恢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心愿,抒发自我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与壮志难酬的悲愤。其中,就有多首堪称经典的七绝名篇。限于篇幅,这里只举出三首,其一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人秋夜迎凉,北望中原,如见三万里黄河怒涛滚滚东流入海,五千仞华岳巍峨屹立上摩青天。诗人以艺术夸张手法创造出这两个壮丽意象,作为中原的象征,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沦陷区河山的怀念。山河之壮与遗民之悲对比强烈,令人扼腕。后两句运用“对面写”的手法,展现遗民泪尽胡尘年复一年南望王师北伐的情景。“尽”与“又”字,下得沉痛酸辛、苍凉悲愤,力透纸背。

其二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在冬夜里僵卧孤村的老诗人,并不为自己贫病交加的境况悲哀,仍然想着为国家守卫边疆。倾听着窗外急风吹雨之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驰过冰封的河面,在边塞长驱破敌。诗的情景真幻对比,顿挫跌宕,豪迈悲壮,感人至深。

其三是诗人临终的绝笔《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宁宗嘉定二年(1210)元月,八十五岁的诗人在临终之际,仍坚信王师定能收复中原,并谆谆嘱咐儿孙在家祭时,切勿忘记把捷报告诉自己。这首诗直抒胸臆,一句一转,起伏跌宕,铿锵有力,最鲜明强烈地表达了陆游坚贞不渝的爱国激情和胜利信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八百多年来,此诗深深感动和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明人胡应麟说:“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11]清代贺贻孙评曰:“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12]爱国诗人陆游的这首绝笔诗,堪称千古绝唱。

限于篇幅,笔者无法把陆游所有题材的七绝诗名篇佳作都列举出来。但以上所举二十多首诗基本上都被选入多种陆游选集,大多数还被选入了各种宋诗选或宋人绝句选。在多种宋代文学史、宋诗史、中国文学史,还有各种中国古代诗歌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都对其中一些作品作了评析。诸如《剑门道中遇微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梅花绝句》《秋怀》《小园》等篇,还被选进各种小学、中学、大学的语文课本里。多数作品曾被古今诗评家评点、赞赏,至今仍然为广大人民群众喜吟乐诵,继续焕发着艺术生命力,给予人们思想启迪和美感享受,说它们是不朽的经典,洵非虚誉。上述那么多经典诗歌作了有力的发言:陆游不愧是宋代第一流的七绝高手。在他的各体诗中,七绝最佳,影响也最大。

笔者在这一节里要探讨陆游七绝诗的创作方法、表现手法、体式特点以及艺术风格,从而更全面、深入地揭示陆游七绝的成就。

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13]王国维所说写境与造境、写实与理想二派,亦即西方文论所谓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个流派、两种创作方法。在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唐代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和成熟。杜甫、白居易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岑参、李贺、李商隐也都堪称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宋诗的浪漫主义远不及唐诗。北宋青年诗人王令有些诗歌表现出远大的理想抱负,有奇特的想象,颇具浪漫主义色彩。就诗歌创作方法来说,苏轼和陆游的诗歌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但都有胜于其他诗人的雄奇瑰丽的浪漫主义。据我看来,陆游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比苏轼诗更加鲜明、丰富、浓郁。陆游常借助梦境和幻想寄托其救国的理想,他的记梦诗与醉中作的诗多是“造境”而非“写实”的。这些闪耀着浪漫主义奇光异彩的诗歌主要是七言古诗,七绝中也有不少,例如《梦海山壁间诗,不能尽记,以其意追补》其二、其三:

海上乘云满袖风,醉扪星斗蹑虚空。

要知壮观非尘世,半夜鲸波浴日红。

一剑能清万里尘,谗波深处偶全身。

那知九转丹成后,却插金貂侍帝辰。

诗人梦中写梦,补足其曾在海山壁间题写之诗。诗里写他乘云蹈海,醉扪星斗,壮观鲸波浴日。他有“一剑能清万里尘”的豪气与神功,却被卷入谗波深处,侥幸得以全身。那知修炼成仙后,还要飞到上清宫去侍候道君。这里借虚荒诞幻的梦境描写,宣泄出杀敌救国壮志难酬的失望与愤懑。再看《醉中作四首》其一、其二:

晚途豪气未低催,一饮犹能三百杯。

烂烂目光方似电,齁齁鼻息忽如雷。

驾鹤孤飞万里风,偶然来憩大峨东。

持杯露坐无人会,要看青天入酒中。

这组诗是乾道九年(1173)十月,陆游摄知嘉州(今四川乐山)时写的。诗人在嘉州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故《乐山县志》称赞他“流风善政,至今颂之”。但他却被猥鄙的“臣僚”捏造“燕饮颓放”的谰言诬谤。陆游不畏不避,反而自号“放翁”,继续借酒浇愁,放浪不羁。这两首诗写他一饮三百杯,乘万里风驾鹤孤飞,在大峨山之东持杯露坐,要看青天被他吸入酒杯之中。真是奇思妙想,笔力横绝,意象雄奇。陆游被称为“小李白”。这几首诗明显受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等诗的影响,表现出诗人超尘出世的浪漫理想,闪耀着窈杳惝怳、奇谲变幻的色彩。

在陆游的咏花七绝诗中,也有幻想大胆、造境奇特的浪漫主义佳作,如《花时遍游诸家园》其二:“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苏轼《海棠》诗云:“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二诗都写爱惜海棠的深情。苏轼恐花睡去,故燃红烛照之。陆游却写青词乞求玉帝多施春阴,庇护海棠,把苏诗现实主义的“写境”,化作浪漫主义的“造境”。再看陆游一首梦中赏花的七绝:

天风无际路茫茫,老作月王风露郎。

只把千尊为月俸,为嫌铜臭染花香。

这是《剑南诗稿》最末第二首诗,其下紧接终卷绝笔诗《示儿》。八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行将辞世之时写下这首记梦诗:天风拂拂,水路茫茫,诗人行走在万顷荷花之中,他已出任月王所封的“风露郎”。他表白月俸只要千尊酒,不要别的,因为他嫌憎钱的铜臭味会损害荷花的芬芳。梦行荷花万顷中,带有人将离世的幻觉,但这梦幻境界多么美丽空阔,清香馥郁!它表明诗人对于追求利禄荣华的流俗之辈的厌恶,对投降派的种种毁谤的愤慨,对自身高洁清白的人格尊严的维护。邹志方先生评曰:“如果说临终《示儿》诗是诗人一生爱国精神的集中表现,那么此诗是诗人一生人格力量的真实写照。”[14]笔者认为,更确切地说,诗中梦境是诗人高洁人格理想虚幻的、象征的、浪漫的表现。

明人胡应麟说:“绝句最贵含蓄。”[15]清代沈德潜说:“七言绝句,贵言微旨远,语浅情深,如清庙之瑟,一唱而三叹,有馀音者矣。”[16]又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17]219无数七绝的成功创作表明,妙用兴寄,托物寓端,尤能言微旨远,语近情遥,一唱三叹,弦外有音,韵味无穷。陆游深谙七绝创作这一出奇制胜的艺术奥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托情寓物”[18]。这个“物”,可以是人物、景物、事物等。借人物画像寄情寓意的,如《题海首座侠客像》:“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功名不遣斯人了,无奈和戎白面郎!”法名“海”的首座和尚所藏一幅侠客像,使敬慕侠客的诗人联想到金兵在中原残害遗民,南宋朝廷竟不重用“侠客”去杀敌立功,只用那些不敢也不会打仗的“白面郎”向敌人屈膝求和。诗人巧妙构思,使情溢言中,意在象外。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载:“《剑南集》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其《题侠客图》云云,寿皇(宋孝宗)读之,为之太息。台评劾之。”[19]明人高明《题放翁〈晨起〉诗卷》评此诗“爱君忧时”,“其雄心壮气,可想见已。诗意高语健。”[20]评得精切。借景物寓意的诗更多,如下面二首咏闻雁的诗:

过尽梅花把酒稀,熏炉香冷换春衣。

秦关汉苑无消息,又在江南送雁归。

(《闻雁》)

新雁南来片影孤,冷云深处宿菰芦。

不知湘水巴陵客,曾记渔阳上谷无?

(《闻新雁有感》)

这两首七绝分别描写他在江南送雁北归和迎雁南来,含蓄地表达他对北方沦陷区人民的关怀,对朝廷一直不能出师北伐的深深失望。冯振先生《诗词杂话》评论说:“陆放翁《闻雁》云云,又《闻新雁有感》云云,二诗托兴相似,皆感慨中原之不复也。……特前首末二句由北说到南,后首末二句由南说到北耳。”[21]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七律名篇《早雁》云:“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陆游这两首咏雁诗可能受了杜牧诗的启发,但比起杜牧诗中用了“虏弦”“胡骑”等字面,陆诗更显得含蓄蕴藉。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说:“比显而兴隐。”陆游七绝诗多用兴象寄情寓意,故多有空灵微妙、含蓄曲隐、耐人寻味的佳作。在这一点上,也胜于其更多雄直激切之作的七律。

七言绝句仅四句二十八字。诗人要在短小篇幅中独到、深刻地表达情思意蕴,首先须在立意构思上下功夫。陆游的七绝,具有立意高远、构思新颖的特色。上文引述的《过灵石三峰》其一,就表现出诗人想落天外的浪漫诗思。此题其二,在立意构思上也是诗心独运,不同凡响。诗云:

晓日曈昽雪未残,三峰杰立插云间。

老夫合是征西将,胸次先收一华山。

诗人由眼前的灵石三峰,立即联想到仍被金人侵占的西岳华山的莲花、朝阳、落雁三峰,于是说:既然老夫还想做东汉冯异那样的征西大将军,那就让我先把眼前这一座华山收入胸中吧!诗人从收复北方河山的思想高度立意,在一首山水诗中表现出杀敌救国的激烈壮怀。诗境之高,也如华岳三峰,耸峙云霄。再看一首《梨花》: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这首七绝是开禧二年(1206)春天,八十二岁的陆游在山阴写的。诗人眼前的梨花,粉淡香清,有自成一家的风采,未容艳俗的桃李独占年华。这两句写出梨花高洁素雅的形神与气质,也寄托着诗人对自身清白无瑕人格的赞誉。后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梨花,联想和回忆昔年在南郑军中的生活。他只展现一个场景:清明时节,他乘着醉意,走在南郑的山路上,把一杈如雪梨花放在袖中,让它迎风散发出阵阵清香。这里既拓展了时空境界,使之远大悠长,又提升了思想境界,点燃杀敌报国的热情。诗中梨花的意象,比兴兼具,反复唱叹,小题材表现出了大主题。

陆游积极抗金收复中原的壮志抱负与南宋朝廷苟安一隅屈辱求和的政策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诗人为更鲜明强烈地抒发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悲愤,他在大量七绝诗创作中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结构,而两联四句的绝句体式也很有利于展现这种章法结构。于是,我们就接二连三地看到昔与今,壮年与老年、前线与后方、理想与现实、遗民的盼望与王师的不发等等情景在七绝诗中的对比,读来心弦震撼!请看:“大散关头北望秦,自期谈笑扫胡尘。收身死向农桑社,何止明明两世人!”(《追忆征西幕中旧事》)“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渍短貂裘。谁知老卧江湖上,犹枕当年虎髑髅。”(《感旧》)“初冬常忆宴梁州,百炬如椽满画楼。三十七年犹未死,茅檐霜冷一灯幽。”(《初冬》)“少携一剑行天下,晚落空村学灌园。交旧凋零身老病,轮囷肝胆与谁论!”(《灌园》)“白发萧萧病满身,冻云野渡正愁人。扬鞭大散关头日,曾为中原万里春。”(《北园杂咏》)“北望中原泪满巾,黄旗空想渡河津。丈夫穷死由来事,要是江南有此人!”(《北望》)“小阁凭栏望远空,天河横贯斗牛中。他年鼓角榆关道,马上遥看与此同。”(《即事》)这些作品,或自昔至今,或自今忆昔,或今昔交错,或由眼前到将来,都是对照鲜明,反衬强烈。诗人回忆当年雄关策马,河滩猎虎,真是意气风发;眼看今日空村灌园,交旧凋零,贪病交困,不禁悲愤填膺;想到日后王师北伐,扫灭胡尘,又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对比反衬的章法结构,形成巨大的抒情张力,使诗篇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如波翻浪涌,扣人心弦!

钱鍾书先生指出:“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放翁如画图之工笔;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22]118、124又说放翁写景叙事“工细圆匀”,善于“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情状”[3]170。此乃钱先生的慧眼卓识。陆游前期多展现雄奇壮丽的山川景色,后期更多地描画清丽自然或真朴有趣的乡村风景画与风俗画。七古和七律有较多的篇幅写景,但陆游在写作短小的七绝时,仍能飞腾想象和幻想的灵翼,调动多种感觉和修辞手段,营构出不少写景精美的篇章和联句。例如《秋思》其一: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前两句写乌桕红、菊花黄、天高旷、西风紧、雁声哀,把秋光展现得有声有色、有高低远近,清丽如画。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有“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之句。陆游把杜甫借以剪取江水的“并州剪刀”,用来比拟“诗情”的快利,进一步化实为虚,可谓巧妙化用,情景深融,通体灵妙。又如《舍北晚眺二首》:

红树青山带暮烟,并桥常有卖鱼船。

樊川诗句营丘画,尽在先生拄杖边。

日日津头系小舟,老人自懒出门游。

一枝筇杖疏篱外,占断千岩万壑秋。

二诗皆写山阴秋色,饶有诗情画意和水乡生活气息。《唐宋诗醇》评前首“自然入画”[2]230。后首用“一枝筇杖”将自我招入画中,用小景物带出大景远景,真是妙趣横生!

放翁善于调动多种感觉和修辞手法,在七绝诗中写出不少精彩的景句。如“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小园》)纯用白描,绘出一幅有声画。“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三峡歌》其一),亦用白描借景写人。顾随先生说:“如此伟大人物屈原,塔在云迷之江岸”;“如此伟大人物(夏禹),在空山中之祠住,暮春花落”,“放翁诗中盖无美过此二句者”[23]224。“黄蛱蝶轻傍曲槛,红蜻蜓小过横塘”(《秋思绝句》),运用色彩映衬和动态描写,两只小动物活灵活现;“暮云细细鳞千叠,新月纤纤玉一钩”(《倚楼》)妙用比喻,意象奇丽迷人;“风摇北斗柄欲折,雨溢天河浪正生”(《风雨》)大胆夸张,无理而妙;“正疑白鹭归何晚,一片雪从天际来”(《秋日杂咏》)写错觉幻象,意外出奇。“喜事一双黄蛱蝶,随人来往弄秋光”(《暮秋》)巧用拟人,蛱蝶多情。还有一首《水亭》:“水亭不受俗尘侵,葛帐筠床弄素琴。一片风光谁画得:红蜻蜓点绿荷心。”钱鍾书说,结句这种句法和颜色的对照,在唐人白居易、李商隐、韩偓的诗中各有一例[3]84。笔者想补充说,在宋诗中,陆游是最先运用“这种句法和颜色的对照”的。其后,才有乐雷发的“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秋日行村路》)。笔者还在晚宋萧立之的《武阳渡》中拈出“落日平江晚最奇,白龙鳞换紫玻璃”一联[24]。

钱鍾书指出,陆游七绝写景妙句,沾溉后人者不浅,王士禛获益尤多。南宋葛天民《郊原避暑》“竹疏身共瘦,湖近意先凉”一联,脱胎自陆游七绝《枕上闻风铃》的“老人不办摇团扇,静听风铃意已凉”。王士禛《息斋夜宿即事怀故园》“萤火出深碧,池荷闻暗香”,也从陆游七绝《桥南纳凉》“风定池莲自在香”化出。王氏《池北偶谈》卷十八记少作《题壁绝句》云:“仿佛梦中寻蜀道,打包身度栈云西。”全本于陆游《和富参议二绝》的“大似无家老禅衲,打包还度栈云西”[22]131。上文曾引王士禛赞赏陆游田园诗描写景物真朴自然,生气勃勃。王士禛的《真州绝句五首》《江上看晚霞三首》《江上二首》《即事》等写景的七绝名篇,很明显地从陆游写山水田园风景的诗中汲取了艺术营养,可见陆游七绝诗影响深远。

陆游对七言绝句的体式也作了多种尝试。他写了一些不拘平仄、押仄声韵的古绝句,如《夜坐》:“大风横吹斗柄折,迅雷下击山壁裂。放翁闭户寂不闻,《楞严》卷尽灯花结。”但多数是律绝,其中有通篇散行的,更多是对起散结或散起对结的。对起散结式,如:“小艇上时皆绿水,短筇到处即青山。二十四岁中书令,不换先生半日闲。”(《闲中自咏》)前两句对仗写景,自然流畅。散起对结易致章法板滞,很不好写。陆游却喜爱写这种体式,如:“行歌曳杖到新塘,银阙瑶台无此凉。万里秋风菰菜老,一川明月稻花香。”“鱼咸满缶酒新篘,处处吴歌起垅头。上客已随新雁到,晚禾犹待薄霜收。”(《秋日郊居》其五、其六)一用正对,一用流水对,都流转不滞。对起对结式更不易作,前人作品很少,杜甫《绝句四首》其一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柳中庸《征人怨》云:“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策马与刀镮。三春白雪归青塜,万里黄河绕黑山。”此诗不仅两联各自成对,还兼用当句对,颜色对、数字对、叠字对,真是精工至极。北宋诗人王安石也写了一些通篇对仗的七绝。陆游喜爱并擅长对仗,因此有意“以律为绝”,通篇对仗的七绝更多,如:“薄云韬日未成雨,野水啮沙争赴溪。书册懒看聊成伴,酒壶不饮亦常携。”(《秋日出游戏作》)“不酸金橘种初成,无核枇杷接亦生。珍产已从幽圃得,浊醪仍就小槽倾。”(《杂咏园中果子》)“东西相望两湖桥,来往无时一画桡。买酒每寻村市步,煮蔬时就野僧寮。”(《湖山杂咏》)等等。虽非杰作,但诗意贯通,并无板滞之感。

作为一个具有集大成性质的诗人,陆游诗歌以悲愤激昂的爱国诗和清淡自然的田园诗为主体,具有丰富多样的风格,诸如豪放、雄奇、绮丽、疏野、沉郁、旷达、淡泊等。就连杨万里“诚斋体”七绝诗特有的那种幽默、诙谐、风趣,在陆游诗中也并不少见。例如《赠猫》:“裹盐迎得小狸奴,召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写对家猫的喜爱和歉意,趣溢纸上。又如《赠鸡》:“青铜三百买乌鸡,辟地墙东为择栖。更聘一雌全物性,莫辞风雨五更啼。”表达对乌鸡的爱护与希冀,诙谐中见深情。杨万里很爱表现大自然的景物,并从中发现谐趣;陆游更多写农村日常生活景物,喜作自我调侃,自嘲自乐,例如:

白发无情日日生,散愁聊复作山行。

幽禽似欲嘲衰病,故学禅房杵药声。

(《捣药鸟》)

诗人把有如杵药声的鸟鸣,看作是嘲笑他的衰病。又如:

月白庭空树影稀,鹊栖不稳绕枝飞。

老翁也学痴儿女,扑得流萤露湿衣。

(《月下》)

老诗人竟然学小孩在秋月下扑捉流萤,不顾露湿衣裳。真是童心烂漫,诗意天真,谐趣盎然。

宋、元、明诗论家都很赞扬陆游诗爱国忧民的深厚情思,公认陆游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冠。到了清代与近现代,才有人对陆游诗作分体的研究和评论。其中,对其七律与七绝诗的评论尤多。

先看对陆游七律的评论。清人宋长白认为陆游“以七律擅长,远撮钱、刘之标,近萃苏、黄之胜”[26]。相反,朱彝尊批评陆游七律“句法稠叠,读之终卷,令人生憎”。他举出陆游七律中用“如”“似”字重复对仗的共三十九联,还说“难以悉数”[27]。

王士禛也推重陆游七律,认为唐、宋以来写七律的不止千百人,“求其十分满者,唯杜甫、李颀、李商隐、陆游及明之空同、沧溟二李数家耳。”[28]而贺裳却苛评陆游七律“大抵才具无多,意境不远”[29]451。

查慎行赞扬陆游七律“工于用事,属对天然”,又指摘其“蹊径太熟,章法句法未免雷同,不耐多看”[30]。

沈德潜对陆游七律有褒有贬:“放翁七言律,队仗工整,使事熨帖,当时无与比埒。然朱竹垞摘其雷同之句,多至四十馀联。……诗篇太多,不暇持择也。……八句中上下时不承接,应是先得佳句,续成首尾,故神完气厚之作,十不得其三。”[17]234

李调元是褒少贬多,他说:“陆放翁诗,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得名,其馀七律名句辐辏大类此,而起讫多不相称。人以先生先得好句后足成之,情理或然。……余独爱其《感愤》一律,颇近唐人。”[34]

赵翼极力推崇说:“放翁以律诗见长,名章俊句,层见叠出,令人应接不暇;使事必切,属对必工;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也。”[35]姚鼐也说:“其七律固为南渡后一人。其馀如简斋、茶山、诚斋诸贤,虽有盛名,实无超诣。”[36]洪亮吉说:“七律之多,无有过于宋陆务观者,次则本朝查慎行。陆诗善写景,查诗善写情。写景故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写情故宛转关生,一唱三叹。盖诗家之能事毕,而七律之能事亦毕矣。”[37]舒位亦云:“尝论七律至杜少陵而始盛且备,为一变;李义山瓣香于杜而易其面目,为一变;至陆放翁,专工此体,而集其成,为一变;凡三变,而他家之为是体者,不能出其范围矣。”[38]

潘德舆说放翁七律:“佳者诚多,然亦佳句耳;若通体浑成,不愧南渡称首者,尝精求之矣。”他举出陆游十数首七律,认为“著句既遒,全体亦警拔相称”,但“较之全集七律数十之一耳”。他还指出陆游七律闲居遣兴之作,时仿唐人许浑,“虽圆密稳顺,一时可喜,而盛唐之气魄,中唐之情韵,杳然尽矣”[39]。他的评价有扬有抑,比较审慎,有分寸。

李慈铭对陆游七律优缺点的认识也较切当。他说:“放翁律句,太平切近人,又往往句法相似,与全篇气多不贯,其诗派之不高,自由于此。”但又说《感愤》《题接待院壁》《书愤》等五首“皆全首浑成,风格高健,置之老杜集中,直无愧色。此外清新婉约者,尚有数篇,然仅到得中晚唐人境界”[40]。

施补华只说放翁七律有逼近盛唐人的佳作,如《新夏感事》之“百花过后绿阴成”,《感愤》之“今皇神武是周宣”[41]。

近代陈衍说陆游“最工七言律、七言绝句。七言律断句,美不胜收”[42]。

钱鍾书对陆游七律,只肯定其“写景叙事之工细圆匀者”,与中晚唐人相似,却批评其毛病太多:“多文为富,意境实尟变化”,“古来大家,心思句法,复出重见,无如渠之多者”,“往往八句之中,啼笑杂遝,两联以内,典实丛叠;于首击尾应、尺接寸附之旨,相去殊远。文气不接,字面相犯。”“绝无章法,只堪摘句。”“制题之宽泛因袭,千篇一律”。“好正襟危坐,讲唐虞孔孟,说《论语》《孝经》,诵典坟而附洙泗,攘斥佛老百家,谓为淫词异端”。钱鍾书还列举了陆游七律中大量挦拾、临摹、蹈袭前人的诗句[22]127、125-128。

下面我们再举前人对陆游七绝的评论。首先,推重陆游七律的王士禛,也称赞陆游七绝《楚城》等四首“可追踪唐贤”[29]203。

爱新觉罗弘历等《唐宋诗醇》推扬陆游七绝说:“作者妙处,深得风人之致,视唐殆无愧色,此不可以时代拘者也。”[43]乔亿也赞陆游七绝“具迈往之气”[44]。王棠说:“年来人皆奉剑南(绝句)为准的。”[45]

潘德舆认为陆游七绝实胜于七律。他说陆游的《读晋书》《闻雁》《游寒岩钧矶》等十数首绝句“与唐人声情气息,不隔累黍”;又说陆游《读范至能揽辔录》《追感往事》等绝句“不似唐人,而万万不可废”[46]。

李慈铭用盛唐七绝为标准来评价陆游绝句的成就。他说:“七绝则江宁、右丞、太白、君虞、义山、飞卿、致尧、东坡、放翁、雁门、沧溟、子相、松圆、渔洋、樊榭十五家,皆绝调也。”“东坡、石翁、放翁、白石四家,尤清远逼唐人。”*李慈铭撰《越缦堂诗话》卷上,孔凡礼、齐治平编《陆游资料汇编》第371页、第373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

曾国藩晚年最喜爱陆游七绝。《曾国藩全集·求缺斋日记》载,同治元年(1862)后,七绝专读放翁,趣味尚闲适。又选陶、杜、韦、白、苏、陆之诗,成《闲适诗选》。同治六年《与李眉生书》云:“诗中有一种闲适之境,专从胸襟着工夫。读之但觉天机与百物相弄悦,天宇奇宽,日月奇闲,如陶渊明之五古、杜工部之五律、陆放翁之七绝,往往得闲适之真乐。”是年三月二十二日《家训》云:“凡诗文趣味,约有二种。一曰闲适之趣,诗则韦、孟、白傅,均极闲适。而余所好者,尤在陶之五古,杜之五律、陆之七绝。以为人生具此高淡襟怀,虽南面王不易其乐也。”

近人陈衍着重指出:“宋诗人工于七言绝句,而能不袭用唐人旧调者,以放翁、诚斋、后村为最。大略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正意反一层侧一层说。”[1]257顾随也赞:“放翁诗盖七言绝句最好。”[23]226

钱鍾书对陆游绝句的评价较高。《谈艺录》云:“茶山诗槎枒清快,实与诚斋为近,七言律绝尤往往可乱楮叶,视剑南工饬温润之体,大勿类。”又引《诚斋诗话》云:“五七言绝句最少而最难工,晚唐人与王介甫最工于此。”并评曰:“杨、陆两诗豪尚规抚晚唐。”[22]118、125赞扬陆游七绝工饬温润,得晚唐风味。

归纳以上评论不难看出:清代与近现代诗论家推重陆游七律与批评其缺点的人较多;推重陆游七绝的人少一些,却无人批评其病。在批评陆游七律的观点中,贺裳所说“才具无多,意境不远”明显不合事实。他如查慎行、沈德潜、李调元、潘德舆、李慈铭的批评意见,基本上是客观公允的。钱鍾书批判的方面最多,见解尤犀利、尖刻,但有理有据,语语中的,并非主观武断,肆意攻击。

笔者认真思考前贤的意见,结合自己阅读、研究的心得感受,提出以下看法:

陆游的七绝、七律以及其他各体诗歌,都表现了诗人一生为苦难的祖国而歌唱而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爱国诗歌具有最鲜明的战斗性和时代性,其对投降派的揭露批制,对人民群众渴望恢复故土统一祖国的表达,对诗人自我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与壮志未酬的悲愤的抒发,都比两宋任何一位诗人更强烈、丰富、深刻。在宋代诗坛上,陆游诗歌的思想性最高,具有强大的感染与激励人心的正能量,这是不容置疑的。

陆游的文学天才不及苏轼。他的七古、七律、七绝在艺术表现上都达不到苏诗那样“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47],达不到苏诗那样信手拈来,妙趣天成,气势飞动,纵横开阖,变幻莫测,又如行云流水那样灵动自然。但陆游的七绝和七律在艺术上也有杰出成就。他在这两种诗体上都成功地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其浪漫主义色彩在宋诗中最为浓厚。他的七绝与七律都具有以雄放悲壮与平淡自然为主的多种艺术风格。诗人能纯熟地综合运用诗的诸般技法,以敷腴俊逸、自然圆转的语言营造意象表达情思意绪。他是宋代七绝与七律的艺术高手,这也是不可否认的。

陆游是一个激情充沛的诗人,他把写诗作为一项重要事业,是每日不可缺少的功课。他的诗做得太多了。“七十五岁开始每年突破三百首大关,八十岁之后,每年的诗产量都在四百首以上,而八十四岁这一年竟然写了五百九十九首”*据欧小牧先生《陆游年谱》,邱鸣皋著《陆游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第423页引。。晚年的诗人没有充沛的精力去筛选淘汰、锤炼打磨他的诗作。他的七律确实具有写景叙事工细熨帖、对仗工稳使事贴切等优点,但也有不少诗用词、造句、命意大同小异,重见复出,还有文气不接,字面相犯,用典过多与用典失误等毛病。他把精力大都用在中两联的对仗上,力求对出佳联名句,而对首尾两联,多凑合填补,结果正如沈德潜所说,“神完气厚之作,十不得其三”。由于有那么多刺目的严重缺点,从而引起诸多诗评家的不满与批评。实事求是地说,陆游的七律,从艺术表现方面来看,除了不及苏轼之外,也不及黄庭坚法度出奇变化、风格奇崛峭硬、极具独创性的七律,亦未必比得上学到了杜甫慷慨悲凉沉郁顿挫风格又锤炼精工的陈与义七律。

陆游有“高明之性,不耐沉潜”,“专务眼处生心”,其“眸而可得,拾而即是”[22]130、131的敏捷才思,是最适合写作七绝的。写篇幅短小的七绝,不需要像写格律森严的七律那样缜密构思,精心锤炼、反复打磨,往往一触即发,即兴而成,一探而就,这自然免不了产生一些草率、平庸、诗味浅薄的作品,但更多是天真活泼、自然本色的好诗。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48]正是他作诗特别是作七绝小诗的心得体会。总之,陆游的七绝有数量更有质量,佳作尤多,经典不少;兼备唐音与宋调,更具包蕴众体的集大成性质。其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力,在宋人中仅逊于苏轼,而在王安石、黄庭坚、杨万里、范成大、朱熹之上,也胜于他本人的七律,可谓高居“榜眼”,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1]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二十七[M].郑朝宗,石文英,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卷四十七[G]//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

[3]钱鍾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一“品藻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43.

[5]朱承爵.灼薪剧谈[G]//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120.

[6]刘熙载.艺概·诗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9.

[7]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二[M].王秀梅,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100.

[8]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三[M].曹中孚,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92.

[9]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五[M]//郭绍虞.清诗话续编:第四册.富寿荪,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083.

[10]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九、卷十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11]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203、333.

[12]贺贻孙.诗筏[M]//郭绍虞.清诗话续编:第一册.富寿荪,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6.

[13]施议对.人间词话译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4.

[14]邹志方.陆游诗词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201.

[15]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117.

[16]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凡例[M].北京:中华书局,1975:4.

[17]沈德潜.说诗晬语[M].霍松林,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8]陆游.曾裘父诗集序[M]//陆游全集校注:第九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392.

[19]罗大佑.鹤林玉露:卷四[G]//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50.

[20]高明.题放翁《晨起》诗卷[G]//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111.

[21]冯振.诗词杂话[M]//陆游全集校注:第二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308.

[22]钱鍾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3]顾随.中国古典诗词感发[M].叶嘉莹,笔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4]陶文鹏.古诗名句掇英[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277.

[25]叶炜.煮药漫钞[M]//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370.

[26]宋长白.柳亭诗话:卷二十八[M]//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2:150.

[27]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五十二:书剑南集后[G]//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155-156.

[28]王士禛.带经堂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32.

[29]贺裳.载酒园诗话·陆游[M]//郭绍虞.清诗话续编:第一册.富寿荪,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0]查慎行.初白庵诗评[M]//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182.

[31]陈訏.剑南诗选题词[M]//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187.

[32]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评语[M]//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204.

[33]何世璂.燃灯记闻[M]//王夫之.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120.

[34]李调元.雨村诗话:卷下[M]//郭绍虞.清诗话续编:第三册.富寿荪,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534.

[35]赵翼.瓯北诗话:卷六[M].霍松林,胡主佑,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80.

[36]姚鼐.今体诗钞序目[M]//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305.

[37]洪亮吉.北江诗话[M].陈迩冬,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26.

[38]舒位.瓶水斋诗话[M]//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328.

[39]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四、卷五[M]//郭绍虞.清诗话续编:第四册.富寿荪,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066、2074.

[40]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内编·评论门[M].张寅彭,周容,编校.南京:江苏凤凰出版社,2010:359.

[41]施补华.岘佣说诗[M]//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373.

[42]陈衍.剑南摘句图[M]//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378-379.

[43]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G].北京:中华书局,1962:224.

[44]乔亿.剑溪说诗[M]//郭绍虞.清诗话续编:第二册.富寿荪,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096.

[45]王棠.燕在阁唐绝句选凡例[M]//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274.

[46]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五[M]//郭绍虞.清诗话续编:第四册.富寿荪,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083.

[47]苏轼.书吴道子画后[M]//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苏轼全集校注·苏轼文集校注.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7908.

[48]陆游.文章[M]//钱仲联,马亚中.陆游全集校注:第8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228.

(责任编辑 林东明)

On Lu You’s Seven Quatrains

Tao Wenpeng

(Institute of literatur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Lu You’s seven quatrains outnumbers those of all other poets in the Song dynasty, his poetry filled with strong, rich, profound patriotic emotion and covering a wide variety of materials and genres. In almost every genre, there are poems which have passed down through the ages of the classic works. Lu’s seven quatrain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strong romantic color in the Song dynasty with a lofty conception, novel design and marvelous imagination; some of them are frank in thoughts, or rich in rhetoric in a composition structure full of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thers are beautiful in language expressions, harmonious in rhymes and diversified in styles. There were many controversies concerning the defects of his seven quatrains among the poetry critics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imes, yet no one bore a low opinion towards the poems themselves.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s and influence of Lu’s seven quatrains only come next to Su Shi’s extraordinarily superb ones, a well-deserved reputation for Lu’s talent as a poet.

Lu You; seven quatrain; achievement

I207.22

A

1008-293X(2015)06-0027-13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5.06.005

2015-10-12

陶文鹏(1943-),男,广西南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七绝七律陆游
七绝一首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积素凝翠(七绝)
圣洁(七绝)
拜石(七律)
七律三首
永恒(七绝)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七律·“五老”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