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澜塔:锦江边上一支“箭”

2015-03-16 06:42何大江编辑李颜岐
中国三峡 2015年11期
关键词:张献忠石鼓锦江

文/何大江 编辑/李颜岐

回澜塔:锦江边上一支“箭”

文/何大江 编辑/李颜岐

成都锦江望江楼,修建于回澜塔原址。在此一望千古,近看千年文脉,远眺倾城繁华。 摄影/蒲圣

成都人引以为豪多年的锦江,其实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副产品。制造灾害的水,李冰没有一排了事,而是把它变成了环绕成都的两条河——郫江和捡江,即后来所称府河与南河,合称锦江。锦江来自岷江,它环绕成都,整合了江安河、柏条河、走马河、三道堰等无数支渠,又生发出解玉溪、金河、御河等众多人工内河,最终在下游归入岷江。锦江,不仅奠定了成都的水系走向,也为这个城市注入了新的基因,它排洪、灌溉、通航,如金线般串起分布在两岸的集市与港口,也造就了许多景观。这些景观,有的随历史的潮起潮落而湮没不闻,有的仍与城市相伴相生,依旧存在于江畔与人们的生活之中。

锦江边年代较早的古迹白塔寺,透过浩若烟海的历史典籍,进入我们的视野。白塔寺建于宋,毁于元初战乱。明万历年间余一龙建洪济桥时,于桥之东南侧建回澜塔,高约十层,后又于塔侧建回澜寺,算得上是白塔寺的第一次重建。

回澜塔紧靠洪济桥,桥如弯弓,塔似长箭,这一景致又该引起多少人的遐思了。1999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老成都系列》丛书,其中景朝阳《九眼桥轶事》一文就颇富诗意地想象到:“(回澜塔)顶端有一个锡合金的‘宝顶’。每当阳光沐浴塔身之时,远远望去,九眼桥与回澜塔宛如一张巨弓上搭着一支带银箭镞的箭,煞是壮观。”可与此印证的是,自明末以来民间也一直流传着“桥是弓,塔是箭,一箭射到金銮殿”或“桥是弓,塔是箭,一箭射到承天殿”的说法。

这支箭究竟要射的是谁呢?便是暴虐成性、曾将成都变成一座荒城的张献忠。张献忠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率陕北米脂十八寨农民起事,1644年8月攻入成都。12月建立大西政权后,他将原蜀王府正殿改名为承天殿,昭明殿改名为金銮殿。这两个新名字,颇能体现他身登九五尊位时的志得意满,但“一支箭”竟要射过来,怎不让他恼羞成怒?至此,回澜塔也就难逃被拆毁的命运了。

清代乾隆年间翰林院编修彭遵泗所著《蜀碧》之卷三,对此事也有记载:“初,成都东门外沿江十里,有锁江桥,桥畔有回澜塔,万历中布政使余一龙所建。献登其上,见内城宫殿,语从官云:‘桥是弓,塔是箭,弯弓正射承天殿。’遽命毁之,就其地修筑将台,穿空取砖,至四丈余,得一古碑,上有篆文云:‘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炎兴元年诸葛孔明记。’至肃王督师攻献于西充射杀之,乃知吹箫不用竹,盖肃字也。”

据传,拆塔之时挖出了一块古碑,上面的篆文预言了回澜塔的建与毁,预言了张献忠最后的命运,而这预言竟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由诸葛亮做出的,此说自然荒诞不经。不过,张献忠被皇太极长子、清肃亲王豪格擒杀于西充凤凰坡之事却见于正史。《明史·张献忠传》有载:“会我大清兵至汉中,进忠(降将刘进忠)来奔,乞为乡导。至盐亭界,大雾。献忠晓行,猝遇我兵于凤凰坡,中矢坠马,蒲伏积薪下。于是我兵擒献忠出,斩之。”

张献忠在兵败被擒之前,还留下了一段江底沉银的疑案。他在江口(今彭山)被清参将杨展焚船之后,一蹶不振,打算逃向川北。在撤离成都之前,捣毁藩库,将其中财产铸成金饼银饼,并截断锦江,挖下几个数仞深的大坑,填埋金银美玉于其中,又将参与工匠悉数杀害。此事记载于《蜀碧》卷三,民间也留下了“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的童谣。而据传张献忠当年沉银之处,便在古九眼桥和回澜塔附近。

这种传说,本来不足以全信,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石鼓歌,诸如,“金鸡对石鼓,值银十万五;有人来识破,买个夔州府”,“石人对石鼓,黄金五万五。谁能猜得着,买下重庆府”,不过,许多人对这笔也许并不存在的财富却抱有极大的奢望。每隔上些年,锦江的河床上都会不断重演淘金的故事。1938年农历9月,曾经当过师长的马昆山竟然牵头成立了“锦江淘金公司”,一时入股者甚多,其中不乏高官巨贾。挖宝的过程曾经很让人振奋,石牛和石鼓居然真的给挖出来了。也许那个时候,所有的人都觉得那“万万五”就在跟前了吧。不过,结局是让人失望的,淘金者最终的收获只是几箩筐小铜钱。当年的回澜塔,目睹的也仅仅是一幕幕幻想一夜巨富的闹剧。

张献忠毁塔之后过了百年,四川总督开泰于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又重新修建了回澜寺,同时在回澜寺东侧还建了一座三层高的亭式楼阁,取名为同庆阁。民间将同庆阁叫做白塔,而回澜寺也就被称为白塔寺。1945年,一场罕见的大火起于附近棚户的,将白塔和白塔寺烧得只剩下一个塔基。耸立在锦江畔达180年之久的这支“箭”,烟消云散。

然而,九眼桥这张“弯弓”旁,还有另外一支“箭”,那就是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由四川总督刘秉璋约集蜀中士绅筹资修建的崇丽阁。崇丽阁之名,得于左思《蜀都赋》中“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之句。今天,它广为人所知的名字是望江楼。

回澜塔数建数毁,折射的是社会的动荡和太平,而古九眼桥却是以建设的名义被摧毁的。十余年前,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新九眼桥下游不远处,一座更新的九眼桥建起来了。最新的九眼桥全由石砌,媒体上说它跟被拆除的那座“一样逼真”。

“新建的古九眼桥”,这种行为艺术一般的轮回,这种在辩术中才能够听到的奇异言辞,让人不由兴叹:坚固的石头,如此轻易地就灰飞烟灭了,而柔软的人心,却顽强地保持着对历史的向往。

猜你喜欢
张献忠石鼓锦江
石鼓响了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周野鹿鸣——石鼓山西周墓葬群
“中华第一古物”:故宫石鼓
锦江风尚
——献给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歌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锦江》
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国宝”探胜
张献忠:别老叫俺杀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