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读书

2015-03-16 08:36倪书玲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三中学065000
学周刊 2015年30期
关键词:正确引导书籍读书

倪书玲(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三中学 065000)

高尔基说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伏尔泰说“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习近平总书记说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书籍,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同时更是育人的基础,所以要引导学生读有品位的书,做有品德的人。

一、正确引导对书籍的选择

也许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不难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生手里的书很多都是《阿衰正传》或者什么少男少女之类的厚厚的书籍,里面有很多的污言秽语,没有积极的思想,没有阅读的沉淀物,可是大多数学生还沉迷于此,浪费了很多宝贵的青春。所以对书籍的选择和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也是阅读教育的基础。

记得在一个书店,一位家长极力向一个二三年级模样的男孩推荐简装本名著,什么《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海底两万里》,可是孩子显然面对这些在他看来陌生和枯燥的书反感,频频摇头。他的视线始终停留在《奥特曼》《植物大战僵尸》《熊大熊二》之类的书上,母子二人左挑右选,总是达不成一致,后来不欢而散,空手而归。母亲气哄哄地走出书店:“以后再也不带你来书店了,净看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其实脑筋急转弯、漫画书籍、《豌豆笑传》等,这些书看起来轻松而有趣。也许有的爸爸妈妈觉得阅读这些书籍或杂志跟孩子学习无关,没有太多的教育意义。实则不然,这样的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也能让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因此不能一概制止,全盘否定,而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我们提倡家长要尽可能将择书的权利交给孩子,不能要求孩子完全按家长的意愿或安排去阅读,那么阅读在孩子看来可能就是一种负担,一种任务,毫无兴趣而言。只要是不违背原则,不是糟粕,都可以成为阅读对象。孩子自己选择的书籍是促使他们爱上读书的一个引子,等到他们爱上读书之后作为家长和教师就要成为读书榜样,平时在学生面前时常提及某某书中的精彩并尽量感染他,相信他会慢慢尝试拿起你推荐的在他看来充满悬念和好奇的书籍,不需要大动干戈。随后再按我们的计划注意选择的多样性或多元化,选择不同主题、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

二、正确引导选择适时的读书时机

鲁迅先生在《五猖会》中回忆自己小时候欢蹦乱跳地准备和全家一起去看五猖会的时候,被严厉的父亲要求背完书方可以去,时隔多年依然能想到当时的那种沮丧和背完书后再去的索然无味,所以不合时宜的读书时机会事倍功半。

什么时候才算是适时的时机呢?当学生精力充沛过分活跃时,和学生在音乐中读一读课外书,让他们体会读书的乐趣;当学生思维受阻答不上问题时,不妨让他们读一读课外书,让头脑在读书中慢慢开窍;当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时,拿出课外阅读吧,让他们享受片刻读书的美妙;当学生写不好拼音和生字时,翻开课外阅读吧,让师生共同静下来休息一下,才能更好地出发。不用怒吼打骂,不用心急气燥,读书的妙处不言而喻,一本本好书就像是一粒粒善良的种子,一粒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学生的心田里,他们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美丽、高贵……在读书中,会静下追逐功力的心,会抚平急躁的情绪,会打开堵塞的思维……

三、正确引导培养静心读书、平气做人的习惯

有的班级一下课教室里嘈杂一片,有打闹的,有谩骂的,有乱扔垃圾的,有大声喧哗的,学生的静气不够,沉淀下来的做人的原则没有,自然没有平气做人的习惯。通过读书修炼学生的静心,通过读书培养学生的静气,和学生一起安静地看书,也许会占用复习时间,也许读书不如多学些生字,多做些练习见效快,其实不会读书,不喜欢读书才真正会影响他们一生。只要放下心中急进的想法,不追求眼前分数的高低,努力让学生阅读,你会惊奇地发现学生的进步。

我们提倡校园成为书香校园,不仅仅是创建校园文化,更重要的是养成学生的静下心来读书的习惯,读书应当是一个人日常的生活方式,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而课本只是浓缩的知识精华,远远达不到阅读的需求。理想的校园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书香,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书籍。让空虚无聊的学生尽享 “精神食粮”,满足他们的“充电”需求,让单调的校园增加一个五彩的调色板。

四、正确引导懂得读透书、做杰出人才的道理

有人说读书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文化,也就是学书本知识;第二层次不仅要学文化学知识同时还要学方法,将来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层次是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学前人的智慧,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前人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传统的教学是第一层次的读书,学生知道的都是教师上课强塞硬填的格式化知识,这就是读死书。能达到第二层次的学生就是优秀学生,能达到第三层次的学生是读透书的杰出人才。

交流是读透书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我们让学生读书,并是不是一味地把书扔给他们,没有原则没有后续工作安排,或者说是教师没有预先设计的阅读目标。读书是输入的过程,读后的交流是把书中的精华和读者的感悟付诸于自己的语言,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输入不够,自然无法输出,所以交流是间接强迫他们认真读书的一个有效方法。

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文字也可以语言表述,但切记交流时教师将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学生。毕竟每一代人都无法摆脱自己时代的局限性,学生看我们正如我们看自己的父辈那样,这就是隔阂。教师要退居二线,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是自己充当主角,大量灌输,模式化地育人,那么教师的知识便成了死气沉沉的条条框框,就算教师看再多的书,明再多的理,学生不自己去真切体会,根本无法感受各种滋味的。

作为教师大可不必以博学自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只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可以受到肯定,也完全可以受到否定。学生需要独自一人沉浸在作者的世界里,聆听作者的倾诉,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然后才能悟出自己的感受。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他们对书中内容的深入理解,有助于丰富他们人生的体验,有助于让他们成为一个情感丰富、感受力强的人,是非美丑,真假恶善,在交流中自然会有个分辨。我相信班会上再也不用教师费劲口舌讲什么行为是不对的,你们不应该如何做,遇到什么情况你该如何面对等等,因为书中已经告诉他们了,交流和驳斥中已经见分晓了。

书籍是培育学生的良师,无需鞭答,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读书可以医愚,可以增长智慧,可以造就高尚的灵魂,读书,可以育人!

猜你喜欢
正确引导书籍读书
鲁迅与“书籍代购”
我爱读书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正确引导孩子的“酸葡萄”心理
书籍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性心理
我们一起读书吧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