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怎样“嫁接”以色列创新基因

2015-03-16 16:00芦垚詹奕嘉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理工学院嫁接广东

芦垚 詹奕嘉

2013 年9 月29 日,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随着2015年12月16日正式启动建院,筹备两年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终于揭开其神秘面纱。

尽管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如雨后春笋,但是,在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下,这一试图“嫁接”以色列创新创业基因的新型大学,还是引来了外界特殊的关注。

两年前的2013年9月,李嘉诚基金会宣布捐赠1.3亿美元助推汕头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创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2015年4月9日,教育部致函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筹备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抓住那支迷人的魔术棒

以色列被称为“创业的国度”。这个国土面积稍大于3个广州,人口数量还不如山东潍坊的国家,在世界科技发展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科技对以色列GDP的贡献率高达90%以上,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2014年,其人均GDP达到3.7万美元。而同一年,中国人均GDP尚不足7500美元。

“犹太人‘牛’得很,当地导游形容苹果的手机,就说是‘一块塑料加我们犹太人的脑子’。”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而在这个拥有着创业基因的国家,以色列理工学院堪称“大脑”。

数据显示:以色列理工学院校友所领导的公司,出口量占以色列工业出口总量的54%;以色列85%的技术人员所效力的公司由该校校友领导;23%的校友至少创办一个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以色列公司有一半亦由其校友创办。

顾佩华回忆说:“2013年,在和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佩雷兹.拉维签署合作备忘录之前,Bloomberg电视直播节目采访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选择这家学校,为什么不选择麻省理工和斯坦福?我回答说,美国没有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可能还是今天的美国,但是如果没有以色列理工学院,以色列就不是今天的以色列。我们广东和汕头搞创新经济和科技创业,就需要这样的学校。”

李嘉诚力促汕大“牵手”这所世界顶级院校,一方面是因其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亦源自其个人的教育情结。

“在今天变动不居的年代,‘科技’本身就是那支迷人魔术棒,内含成就转变的威力,产出成千上万种新选择、新想法与新对策,也能为存在已久的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法……”在2013年的签约仪式上,李嘉诚说,“要在竞争中开创胜局,要释放人类的潜能,要构建一个知识丰富的社会,让大家可享有持续的优质生活;投资教育失当,不推行改革是对未来的犯罪,投资教育是创造未来。”

实际上,李嘉诚对于教育的关注由来已久。自1980年成立以来,李嘉诚基金会已捐出约170亿港币支持教育、医疗、文化、公益等各类慈善项目,其中87%用于大中华地区。而作为基金会的核心项目,汕头大学的支持款项到2018年预计将达到80亿港币。

2015年10月27日,李嘉诚向在潮州举办的第六届粤东侨博会发来贺信,其中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表达了对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期许,其中说道:“只有教育,才能确保中华民族持续复兴和觉醒。”

对接珠三角工业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已颇不鲜见。目前,国内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已近50家,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也有近10家。

不过,相较于其他中外办学机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特点颇为明显。

“通常大学间的合作,只限于学生或老师之间的交流,与现在我们和汕大的合作截然不同。”2013年,在签署合作备忘录之后,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佩雷兹.拉维表示,“我们在汕头会训练和栽培院系的核心成员,授予他们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经验,然后在汕大实践。一切课程、师资和学术研究,皆源于两所大学真诚的合作关系。”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规划设计效果图

“只引来以色列理工学院几个教师不行,我们要引进他们的体系。”顾佩华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将全面引进以色列理工学院优秀的学术系统、世界一流的学术标准和学科优势,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所国际公认的高等学校。

他同时强调说,“请他们来,一定要和我们搞科研合作创新,解决我们的问题,不光是教课。”

制造业优势被视为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工程师队伍是制造业竞争力的要素。顾佩华认为,工科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宁波诺丁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都是以人文科学为主,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主要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设置很大程度上要根据珠三角这个制造业基地和这个产业的需求来调整,要看市场需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正是因此,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创建难度要大于一般的中外合作办学——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但和人文社科类不同,需要大量实验设备的投入,也因而需要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

广东省和汕头市两级政府将拨款9亿元人民币,并划拨623.45亩土地,以支持学院建设和初期运作。

2015年7月10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出席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建工作座谈会时说,希望通过各方通力合作,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建设成为中国教育国际合作的标杆、培养精英人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学府和国际性区域创新中心,努力成为中以两国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看中以色列的创新能力,以色列人则寄望于中国的庞大市场。

佩雷兹.拉维说:“把以色列创新与创业精神和中国无可比拟的庞大市场结合,将会是极好的一次合作。我们希望结合以色列的研究方法和中国的规模、资源,创办一所具有影响力的学院。”

事实上,将以色列创新基因“嫁接”到广东的计划中,并非仅止于一所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色列理工与汕头大学还计划合建一个创新中心和产业园,将广东工业直接和以色列的创新科技对接,带动以色列创新科技进入中国,并与中国共同研究、开发和引领新技术。

初尝合作

2014年夏天,以色列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和汕头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的暑期课程,是双方合作的一个初步尝试。

这一项目是联合国援助发展中国家的项目之一,目标是以工程方法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生活生产问题,比如饮水问题。

课程的实践地点选在汕头的凤凰山,那里有很多茶农。师生们希望通过对这个地区的考察,为当地茶农解决些实际问题。

最初,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一位老师提出了一项解决饮水问题的方案。此前他在埃塞俄比亚和尼泊尔做过类似的项目,帮助当地人解决了饮水问题。不过到了汕头后,他发现以前的方案这次并不适用。

“他们最开始以为我们这里和其他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样貌一样,但来了以后对中国的发展水平大吃一惊。那里的饮水问题不大,主要是垃圾问题。”汕头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张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于是,师生们想帮助当地茶农做一个沼气池,解决垃圾问题。不过,以色列人意外地发现,中国的农村也早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沼气池。

“中国农村的沼气技术已经发展了多年,早已不是简单的形态。我们到深圳一家企业参观后,发现他们不仅仅提供沼气处理技术,还提供社区和村子的整体治污方案。”

尽管由于经费不足,最终他们并没有帮助当地茶农解决这一问题,但张捷还是感触很深:“单从学校的技术来看,我们并不差。我们的差距是在整体市场环境。深圳那家企业的业务主要也是在国外市场,因为国内的环境太复杂。”

“即便只是一个沼气池的修建,也不仅是技术问题。虽然这建起来对整个村子都有好处,但涉及到集体,就不能简单处理。”张捷说。为此,他们事先还给外国师生讲了几节中国文化的课程。

这一项目也大大加深了学生们对在创新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要解决实际问题,往往要考虑综合因素。这个项目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通过采访了解当地的实际问题。”张捷说。因此,在此次暑期课程中,受益的不仅只有土木工程系的学生,还有参与其中的经济、管理,甚至新闻专业的学生。

从基础学起

顾佩华一直关注着国际教育界近年来的变化。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迅猛发展,世界对于创新的冲动和需求极为突出。随之而来的,是各国纷纷建立一些新型大学。

“前几年,沙特新办了一所大学,就做两件事情,一个创新一个创业。还有日本、俄罗斯,最近几年都建了新型大学,就是为了创新。改造一个老大学太难了,大学是特别保守的。”顾佩华说。

好在汕头大学是一所年轻的大学。而在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之前,在李嘉诚的号召和鼓励下,自2001年,汕大已经开始了一系列颇具国际化色彩的改革。这些改革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模式和管理体系,根据国情进行本土化,然后再创新,为中国教育服务。

2005年,刚开始担任汕大工学院院长不久的顾佩华,便开始在工学院推广CDIO工程教育模式。

在借鉴CDIO的基础上,顾佩华结合中国实际,并参考加拿大工程教育改革经验,制定了自己的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的核心,就是始终与实践紧密结合。

“工科都要学制图,以前不会问制图到底要学什么,现在我们要去企业了解他们的需要。”汕头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包能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比如,虽然都有大型的机械制造企业,但广东主要是轻工业,而河北多重工业。那就必须根据我们面对的不同市场环境设置相应的课程。”

尽管强调实践,但汕大对基础理论的教学并无丝毫轻慢。为此,不少学院重新编写教材,从明确学习目标、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标准做起。

“以前不是完全没有,但是没有成体系的东西。”包能胜说。

对此,张捷也深有同感。“我今年1月份去以色列,接触当地一个创业的农民,他搞的是大棚养殖无土栽培。他说,以为有钱就能买到任何技术,这是错误的。技术有区域特点,以色列的技术到中国不一定好用,所以,虽然国内有人引进了他的技术,但后来还得付大笔的咨询费。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基础学起。”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嫁接广东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杨春华作品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粤来粤美”
《走进大山里》
不同砧木对油亮型黄瓜品种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日本五针松的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任意门
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