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ley法复位无效的急性期重度周围性眩晕药物综合治疗的疗效

2015-03-17 02:00李自保黄显军马领松储照虎通讯作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司汀氟桂利嗪组胺

李自保 黄显军 马领松 储照虎(通讯作者)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 芜湖 241000

周围性眩晕是指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的眩晕[1],症状相对较重、典型,常伴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迷走神经及内耳功能障碍,在神经内科急诊病人中占较大比重,常见的病因有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梅尼埃病、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外伤、中毒等,因缺乏特异性鉴别诊断手段,早期确诊较困难,仅部分BPPV病人在临床中采用Epley手法复位效果较佳。本实验主要以Epley手法复位无效的重度周围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药物综合疗法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01-2012-07收治的重度周围性眩晕患者104例,男50例,女54例;年龄27~70岁。入选标准:(1)年龄≥18岁;(2)符合前庭周围性眩晕急性发作诊断标准[2],且为重度发作,DHI评分>60[3];(3)颅脑CT、MRI+MRA,颈部血管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4)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试验。排除标准:(1)Epley手法复位有效者;(2)严重肝肾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慢性严重感染、糖尿病、精神病、吸毒、酗酒以及脑外伤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研究者认为其他不宜入选的原因。随机分为药物综合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各52例,综合治疗组男23例,女29例;年龄27~68岁,发病平均年龄(57.2±9.3)岁。常规治疗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28~70岁,发病平均年龄(55.4±9.4)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给予倍他司汀12mg,tid,安慰剂(VitC片及维生素B1针),综合治疗组给予倍他司汀12 mg,tid,氟桂利嗪5mg,qn;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1~2次/d。观察药物综合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在发病第1、3、7天的临床疗效并评估患者的躯体、情感及功能状况。

1.3 DHI评分 使用Jacobson和Newman修订的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量化评估眩晕患者治疗前后的躯体(P)、情感(E)和功能(F)三方面的损害程度和生活质量。

1.4 疗效判定 显效:眩晕及相关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且DHI评分减少>30分。有效:眩晕及其相关症状大部分消失,或DHI评分减少10~30分。无效:眩晕及其相关症状的频率及程度均无明显改善者,且DHI评分减少<10分。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正态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第1、3、7天药物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1、3、7天后疗效比较 [n(%)]

2.2 2组DH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 (±s)

组别 治疗 躯体(P) 情感(E) 功能(F) 总分综合组治疗前24.15±2.371 27.15±2.920 34.50±1.475 85.81±4.538治疗后5.81±5.061 10.46±4.972 8.58±7.673 24.85±15.489常规组治疗前24.23±1.967 27.04±3.395 34.23±1.516 85.50±4.734治疗后9.58±8.461 13.96±8.406 13.42±11.824 36.96±27.957

2.3 不良反应 药物综合治疗组出现轻度嗜睡5例,并未影响治疗方案实施,且在完成疗程停药后,症状消失,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眩晕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有减轻运动性幻觉、缓解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心理障碍(如恶心、呕吐及焦虑)以及增强前庭代偿功能[4]。

倍他司汀是组胺结构类似物,具有部分H1受体激动剂及较强的H3受体拮抗特性,可增强前庭代偿功能,可以增加内耳血流量及脑和周围迷路内组胺的释放,主要通过增加下丘脑乳头核内的组胺合成以及通过H3自身受体的拮抗作用增加前庭神经核内的组胺释放起作用[5-6],对脑和内耳血管起舒张作用,进而起抗眩晕作用。倍他司汀已广泛用于治疗梅尼埃病及其他前庭周围性眩晕,其临床疗效已被临床对照试验证实[6]。Albera等[7]通过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盐酸倍他司汀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抗眩晕药物氟桂利嗪。Mira等[5]在进一步的多中心、双盲、平行组随机对照研究中证实,倍他司汀不仅显著减少前庭周围性疾病所致眩晕患者的眩晕发作频率、强度和发作持续时间,且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方面与安慰剂组也无显著差异。

异丙嗪为吩噻嗪类抗组胺药,能竞争性阻断组胺H1受体而产生抗组胺作用,可抑制前庭功能,减轻和改善运动性幻觉[8],并可通过阻断脑干第四脑室后部的多巴胺能受体起止吐作用,还兼有抗精神病性作用,可改善眩晕继发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心理障碍[9]。异丙嗪的抗胆碱能、抗组胺及抗多巴胺等多种特性可导致全面的前庭功能抑制作用[10],使其能够明显改善各种不同原因导致的眩晕症状。因较易进入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中枢镇静作用,本试验中部分患者出现嗜睡及反应迟钝可能与此作用有关。

氟桂利嗪为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易通过血脑屏障,可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减少皮质血管阻力、抑制血管痉挛,继而改善脑部循环、增加脑供氧,可减少脑干神经元缺血状态的病理损伤和改善内耳及脑干前庭区域血液循环等作用,同时还可增加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达到缓解眩晕的目的[11]。也有报道认为[9],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可用于抑制运动性幻觉,可作为前庭抑制剂治疗眩晕,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这类药物具有抗多巴胺能及抗H1组胺特性,可能在抗眩晕中起作用[4]。氟桂利嗪作为传统治疗眩晕药物,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可改善睡眠等作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

倍他司汀、异丙嗪以及氟桂利嗪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分别作用于眩晕发病的不同环节,联合应用在重度周围性眩晕患者的急性期能迅速控制眩晕及伴随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单药倍他司汀组,值得推荐。

[1] 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0.

[2] 陈康宁,李露斯 .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445.

[3] Whitney SL,Wrisley DM,Brown KE,et al.Is perception of handicap related to functional performance in persons with vestibular dysfunction[J].Otol Neurotol,2004,25(2):139-143.

[4] Rascol O,Hain TC,Brefel C,et al.Antivertigo medications and drug-induced vertigo:apharmacological review[J].Drugs,1995,50(5):777-791.

[5] Mira E,Guidetti G,Ghilardi L,et al.Betahistine di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vestibular vertigo[J].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03,260(2):73-77.

[6] Mira E.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vestibular disorders:the role of medical treatments and physical rehabilitation[J].Clin Pract,2008,62(1):109-114.

[7] Albera R,Ciuffolotti R,Di Cicco M,et al.Double-blind,randomized,multicenter study comparing the effect of betahistine and flunarizine on the dizziness handicap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vestibular vertigo[J].Acta Otolaryngol,2003,123(5):588-593.

[8] Wood C,Stewart J,Wood M,et al.Effectiveness and duration of intramuscular antimotion sickness medications[J].Clin Pharmacol,1992,32(11):1 008-1 012.

[9] Dornhoffer J,Chelonis JJ,Blake D.Stimulation of the Semicircular Canals Via the Rotary Chair as a Means to Test Pharmacologic Countermeasures for Space Motion Sickness[J].Otology &Neurotology,2004,25(5):740-45.

[10] Weerts AP,De Meyer G,Pauwels G,et al.Pharmaceutical countermeasures have opposite effects on the utricles and semicircular canals in man[J].Audiol Neurootol,2012,17(4):235-242.

[11] 于峰.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2,32(6):1 172-73.

猜你喜欢
司汀氟桂利嗪组胺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研究
探讨老年眩晕症联合应用倍他司汀与异丙嗪治疗的有效性
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
鲭鱼鱼肉中组胺菌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