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03-17 02:00吕秀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脑组织颅脑血糖

高 峰 吕秀红

山东莱芜市人民医院 1)神经外科 2)心胸外科 莱芜 271199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意外事件,由于病情大多较为凶险又复杂多变,颅脑损伤后可继发脑组织损害,威胁患者生命。发现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研究回顾分析151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预后情况进行统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04-2014-03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51例,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128例,不良组(包括植物生存和死亡)23例。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颅脑损伤病史,且在入院后根据病情立即给予相应治疗。

1.2 方法 统计2组患者的预后状况,并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基础疾病、血小板水平、血糖水平、血压水平)、颅脑损伤状况(包括GCS评分、ISS评分、受伤时间)以及是否进行手术治疗进行统计。其中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包括睁眼反应、语音反应和肢体运动三个方面,反应患者的昏迷程度,13~14分为轻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3~8分为重度昏迷,<3分为因气管切开插管无法发声的重度昏迷;ISS评分(创伤严重度评分),反映的是机体受到创伤的严重程度,≤16分为轻伤,17~25分为重伤,>25分为严重伤。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现状 151例患者中恢复良好53例(35.10%),中残32例(21.19%),重残43例(28.48%),植物生存2(1.32%),死亡21例(13.91%)。

2.2 单因素分析 不良组患者年龄>60岁、收缩压≤60 mmHg、GCS评分≤8分、ISS评分≥25分、合并基础疾病、血小板计数≤80×109/L、血糖≥10mmol/L比例均明显多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计数资料分析 [n(%)]

2.3 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60岁、收缩压≤60mmHg、GCS评分≤8分、ISS评分≥25分、受伤时间≥4h、合并基础疾病、血糖≥10mmol/L是引起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颅脑损伤患者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颅脑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颅骨以及脑组织的损伤,尤其以脑组织损伤患者后果最为严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患者多会遗留严重后遗症或死亡[2]。

本文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收缩压≤60mmHg、GCS评分≤8分、ISS评分≥25分、合并基础疾病、血小板计数≤80×109/L、血糖≥10mmol/L均明显多于生存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年龄>60岁、收缩压≤60mmHg、GCS评分≤8分、ISS评分≥25分、受伤时间≥4h、合并基础疾病、血糖≥10mmol/L是引起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颅脑损伤患者受伤至得到救治时间包括从受伤至入院时间以及从入院到接受确切治疗的时间两部分[3]。如不能及时治疗,对于存在颅内出血的患者可能导致失血过多而发生休克,导致局部供养不足,脑组织受到不可逆损伤甚至脑死亡,影响患者的预后[4];如果损伤部位发生于重要系统和脏器的中枢控制部位,则损伤更明显,有可能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引起不良预后[5]。因此,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应加强院前急救环节的处理开辟绿色通道,尽早进行有效治疗[6]。

研究认为[7],在发生颅脑损伤后,由于应激反应或者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血糖会有所升高,而血糖的升高又会破坏血脑屏障功能,加重脑水肿,同时增加血液黏滞度,影响到脑组织的微循环功能,从而影响预后。因此在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减少含糖液体的使用,如需要提供能量,也应尽量选择长链脂肪乳剂[8]。

GCS评分与ISS评分分别反映了患者颅脑损伤和全身损伤的严重程度,GCS得分越低,ISS得分越高说明受伤越严重。脑组织损伤严重时可引起颅内血肿、脑疝形成,压迫脑血管,牵拉脑神经,引起不可逆的病理改变,特别是当患者意识降低时,还可能发生误吸,而误吸又可导致低氧血症,加重原有创伤[9]。老年患者机体发生退行性变,特别是很多患者合并有其他原发疾病,脏器功能下降,受到创伤时,易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而影响到预后[10]。但无论是患者的年龄、是否伴有原发疾病及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和ISS评分,都是在接诊时已经形成的事实,很难进行改变,只能认识到其对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给予更为密切的临床观察,同时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疾病,以期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总之,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样,包括患者的自身条件、颅脑损伤情况也包括治疗时间和治疗方案等,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这些因素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1] 左永明,王振维.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8):955-956,959.

[2] 赵雅宁,李建民,郭霞,等.视听统合训练对额叶颅脑损伤患者工作记忆和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61-63.

[3] 孙荣青,朱丽超,周新阁,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脑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9(2):257-260.

[4] 沈合春,钱志远,郑达理,等.急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极高危因素分析及定时复查CT时间探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7):735-740.

[5] 曾德福,黄国洲,石齐芳,等.首诊GCS评分≥9分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4,36(4):498-499,502.

[6] 陈贞素,郑锦辉,方志红,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5):123-125.

[7] 张华朋,赵光宗.异丙酚和异氟醚麻醉对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1):35-36.

[8] 张蓬川,王森,张璟,等.4884例轻型颅脑损伤CT结果阳性患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10):613-615.

[9] 丁亚楠,徐格林,王冀伟,等.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68-69.

[10] 林利刚,尹康,金玲江,等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伴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5):692-694.

猜你喜欢
脑组织颅脑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