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治疗脑卒中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免疫机制研究

2015-03-17 02:02於建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通心络冠脉细胞因子

唐 菲 於建鹏

湖北黄石市中心医院 1)药剂科 2)手术室 黄石 43500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多因粥样斑块破损、破裂或出血,继而血栓形成所致的缺血性心脏病[1]。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多数中医学家认为其病因主要为外邪内侵、恣食肥甘、情志失畅和年老肾虚,其病机主要为气虚血瘀、心脉痹阻。既往文献报道,炎症反应以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在ACS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2]。选取2011-03-2013-05我院诊治的120例脑卒中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脑卒中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免疫机制及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03-2013-05我院诊治的120例脑卒中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制定的诊断标准。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n(%)]

1.2 排除标准 (1)合并急慢性感染、更年期症候群、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重度神经官能症、3个月内有脑卒中史患者;(2)严重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3)近期有手术、创伤史或滥用药物史;(4)伴其他可能妨碍其入组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如肿瘤或艾滋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精神异常及不愿意合作者;(7)不符合纳入标准,或资料不全等影响安全性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和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伴严重低氧血症者,需面罩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0mg/次,1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治疗时间均为6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效果。

1.4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3]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12h、治疗后24h后空腹采集静脉血液3mL,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8、IL-18、干扰素-γ、IL-10和转移生长因子-β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这些细胞因子进行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1.5 临床疗效判断 显效:24h内胸痛消失,日常活动不受影响,心电图恢复正常或50%以上。有效: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日常活动轻度影响,心电图S-T下移恢复0.05~0.1mV以上,导致T波恢复双向或直立。无效:胸痛症状无缓解,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心电图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包为SPSS 16.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相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hs-CRP、、IL-18、IL-6、IL-8、以及MMP-9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实验组血清细胞因子的差值较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s)

血清因子 实验组 对照组 χ2值P值

2.2 2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显效30例(50.0%),有效27例(45.0%),无效3例(3.0%),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21例(35.0%),有效24例(40.0%),无效15例(25.0%),总有效率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学上并无冠心病的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冠心病属于中医学中“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卒心痛”等病症的范畴[4],早在《黄帝内经》中对本病就有明确的论述,《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5]。明代医学家在《寿世保元·心胃痛》云:“其有真心痛者,大寒触犯心君,又有污血冲心,手足青过节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非药所能疗焉。”认为痰饮、癖血、火邪攻冲犯心,是胸痹发病的主要原因。现代中医学家一致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以心为主,病因分为虚实两类,虚主要为脏腑气血亏虚、功能失调,并以气虚为主;实则为血癖、痰浊、热结等痹遏胸阳、阻滞心脉为主,心脉不通或心脉失荣,则胸部疼痛不适[6]。根据既往文献报道,气虚血癖、痰癖相关或痰癖互结和心阳虚与心阴虚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因此,历代医学家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药物使用以及治疗措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通心络胶囊是运用中医络病理论研制而成的中药复合制剂,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等中药制成,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斑块、延缓ACS进程的作用[7]。现代药理学认为,炎症机制是脑卒中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ACS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都与炎症反应密切。IL-18、IL-6、IL-8和IL-10是人体最重要的炎症因子,这些因子可直接激活巨噬细胞促进其表达MMPs,刺激单核细胞和间质细胞产生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集落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及诱导NO等合成,抑制平滑肌细胞合成胶原,影响斑块的稳定性,从而引发疾病发生[8]。本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服用通心络胶囊后,这些因子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既往文献[9]报道,血清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直接关系。本研究表明,脑卒中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RP水平较健康人高许多,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后,其水平显著降低。

总之,通心络胶囊能够显著改变脑卒中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临床效果。

[1] 李晓苏.氯吡格雷对脑卒中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3(149):121-123.

[2] 高波.国产氯吡格雷在脑卒中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治疗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0,17(56):18-21.

[3] 万冬宇 .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158-159.

[4] 王昀,王瑱,孔令越,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2):139-141.

[5] 罗通明 .脑卒中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证候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0):1 770-1 771.

[6] 洪永敦,彭媛媛.414例冠心病脑卒中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中医证候规律研究[J].新中医,2012,44(3):9-11.

[7] 皎耀斌.氯吡格雷对脑卒中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11,21(78):49-51.

[8] 高涛,杨桂芹 .祛风中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136-137.

[9] 卢洁,张梅,姜铁民,等.Sonoclot监测冠心病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后凝血及血小板功能[J].临床荟萃,2012,27(8):681-684.

猜你喜欢
通心络冠脉细胞因子
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系统评价及序贯分析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通心络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远近期的临床效果体会
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