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必做的公益

2015-03-17 10:25邓力
现代企业文化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慈善

文/本刊实习记者 邓力

中国企业必做的公益

文/本刊实习记者 邓力

公益和慈善,是行善铁轨上的两根并行的枕木,并不相同。

今年3月,两会召开,众多代表委员建议提案都与公益相关。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名准备了26个提案,其中半数以上都与公益慈善相关。他的头号提案便是《加快出台三大条例,依法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马蔚华也在提案中建议:放宽对基金会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限制,促进基金会行业用人机制的市场化。

而对于什么是慈善,中华慈善总会创始人崔乃夫曾有极为精辟的概括。什么叫慈?父母对子女的爱为慈。讲的是纵向关系。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什么是善呢?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为善。讲的是横向的关系。什么是慈善呢?慈善是有同情心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崔乃夫会长以纵横的关系,深刻地勾画出了慈善事业的全部活动和真谛。

可见,公益和慈善,是行善铁轨上的两根并行的枕木,并不相同。

对公益概念的误解

从“慈展”说起。2013年“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的主题是“慈善,让中国更美丽”,2014年则是“慈善,助推社会进步”。显而易见,这两届主题对“公益”只字未提。

类似的现象还出现在立法层面。慈善立法几乎每年都会成为热门话题,今年更被列入了全国人大的立法日程,并推出了若干专家建议稿。但官员、媒体、学者口中多称慈善法,而非公益法,或者公益慈善法。

日常,对于公益概念的误解,也屡见不鲜。

公益就是做好人好事,帮助弱势群体。那环保、动物保护呢?

公益是有钱有闲者的专利。如果你弃权,就和你没关系。

公益是机构做的,慈善是个人做的。事实是,无论公益还是慈善,机构

和个人都在做,而且可以同时做。

公益等于免费。公益与免费并无直接联系。免费要么是为了让你掏钱,要么是有人替你掏了钱。

公益需要前期投入

公益,即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相对。何谓公共利益?就是大家的共同利益,或者说是多数人的利益,主要着眼于整体、全局、长远的层面,涉及无数特定个体的具体利益,但又超越其上,且不局限于人类社会内部的利益关系,也需要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世界万物的共生关系纳入其中。

公共利益的背后,是大家共同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具有根源性、宏观性、普遍性的特点。比如经济与文化发展滞后,社群之间出现冲突与歧视,生态环境遭受污染与破坏,社会出现信任危机、人口趋于老龄化等。

我们知道,由于制度、价值和利益冲突导致政府与市场失灵时,会引发社会结构与关系失调,进而影响社会成员的共同生活,激化社会矛盾,妨碍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当社会期望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必然伴随各种不满、失望、焦虑,甚至激烈的抗争。显然,在一个运行失序,乃至滑向崩溃边缘的社会中,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因此,除了政府与市场的自我革新与调适(如果不,就得面对政府下台与经济危机了),社会问题的解决还需要社会自治力量的介入。这时,公益出场。

概括来说,公益具有志愿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独立性、互益性等特征——公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藉由某种使命或价值观,通过个体或组织化的方式自愿参与;不以夺取政权、获取利润为目的;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但与二者保持协同关系,进而整合社会资源;通过调查研究、宣传倡导、参与或独立行动等方式,致力于调整和优化社会结构,缓解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冲突,恢复和增进人类之间、人类与其他“地球公民”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关系。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弱势或小众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权利,减少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推动人类社会及整个地球文明的进步;因为事关共同利益,大家一起参与,有力出力有钱出钱,贡献各自的专长与智慧,合力克服困难,协同行动,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为家人、为后代共建一个美好社会而努力;最终的受益者,并非特定的个体,而是无论贫富、性别、民族的全体社会成员,甚至整个地球生态。

事实上,公益事业,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通俗讲法,关乎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所帮助的对象不应仅仅是没有钱,也可以是其他方面,主要对象是弱势群体;比如:支持一本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生活的好书的推广,支持帮助广大大学生提升素质的事业等等。广大大学生提升素质,就可以提高广大企业的利润,进而增加广大员工的收入,最终使全民受益。再比如,帮助大家提高婚姻满意度的公益事业。

慈善事业的特点是,它没有什么规模门槛,有100元,可以帮助1个人;有1万元,可以帮助100人。但是,公益事业的特点是,它往往做好服务大众的网站,还需要做一定的宣传,才能有效地开展。这意味着,公益事业往往需要前期投入。

为什么企业要做公益

全国政协委员、壹基金理事长、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指出,当前中国公益行业正面临从政府主导向民间主导、从少数精英的个人行为向广大公众参与的组织化行为、从分割垄断格局向统一市场竞争格局转变的重大转型。

不过,如今国人普遍存在的捐赠意识淡薄,还是在于自己受益太少。以欧美国家为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从教会牧师的讲道和很多教会活动中受益的人,就乐意为慈善事业捐款,对慈善事业中的腐败现象的容忍度较高(因为他已经受益了);反之,捐款热情就不高,对慈善事业中腐败现象的容忍度也较低。

企业捐款不同于个人捐款,一般都要追求经济利益。企业的目标客户,都是有一定购买力的人。这些人,往往不会因为某企业帮助了弱势群体而购买该企业的产品。即便是该企业员工,也不会因为自己企业为慈善事业捐款而更认真地工作。总之,企业直接支持慈善事业很难提高经济效益,很难持续支持慈善事业。这就是现在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企业不多的原因。

但是,企业为一本好书的推广(或其他能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公益事业)提供启动资金,同样可以获得公益捐赠发票,同样可以被媒体宣传,而且很容易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到目前为止,这样的公益事业很特别。相比之下,某企业捐赠多少金额给某慈善机构的新闻,不太容易给人们留下什么印象。

企业在书里可以直接做宣传和广告。看书的人基本上都是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或者是未来会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人,他们基本上都是企业的目标客户或者是和目标客户相关的人(比如:看书的是年轻人,他可以购买老年产品赠给年老的父母或亲戚)。假如企业支持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公益事业,就可以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接触到该企业的产品宣传。企业支持这样的公益事业,还可以使自己的员工直接得到一定的帮助,使员工更好、更认真地工作。这样,企业既可以增加利益,又可以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何乐而不为呢?假如企业连这样的公益事业都不支持,就很难持续成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慈善
慈善之路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慈善义卖
爱让我们在一起——献给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们
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研究
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历史、原因及启示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提高基金会透明度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