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区域高校合作 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的高等教育暨大学校长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2015-03-17 05:39河北工业大学
关键词:河北京津冀协同

河北工业大学 展 永



京津冀发展研究

加强区域高校合作 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的高等教育暨大学校长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河北工业大学展永

编者按:10月17日,主题为“科学谋划‘十三五’、协同发展京津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的高等教育暨大学校长高峰论坛”在北京工业大学召开。北京市委副秘书长郭广生,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雪,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京津冀三地22所高校的校领导出席了该次论坛。河北工业大学校长展永教授在该次论坛上做了题为“加强区域高校合作,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演讲。本文即为该次会议上的演讲稿。展校长认为: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高校需要加快转型发展,包括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科学研究的转型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转型发展;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高校需要协同发展,包括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的协同发展;特别是区域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统筹优化学科专业群的建设,根据围绕着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需求,进一步整合优化区域内的各类科技资源。论坛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社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河北工业大学校长展永,很高兴来到美丽的北京工业大学,参加此次高峰论坛。在此,我代表河北工业大学对北京工业大学建校55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区域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对区域高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内涵发展质量、加强协同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河北工业大学隶属河北、位居天津,具有鲜明的区位办学特点,作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始终将服务京津冀、助推区域协同发展作为重点发展战略任务。

根据本次论坛安排,下面我就“科学谋划‘十三五’,协同发展京津冀”主题,围绕转型发展和协同发展,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我讨论的题目是“加强区域高校合作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区域高校办学需要转型发展

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区域的产业规划布局需做出调整,大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同样,区域高校也存在着转型发展的必要,要以转型发展助推协同发展。

(一)人才培养方面的转型发展

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区域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京津冀高校尤其是地方工科高校作为该区域主要人才支撑,需要根据重点产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结构及布局进行适度的转型和调整,需要认真审视我们的人才培养的结构布局,认真审视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升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去年以来,河北工业大学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坚守工科主业,强化优势专业,暂停或减少了不能完全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本一专业18个、本三专业20个。同时,学校依托引进了多名国家千人计划人选、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和一批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优秀博士毕业生的组建专业团队,正在加快建设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电网、创新设计等一批与区域产业发展贴近度高、支撑力强的新兴交叉学科和新专业,以学科专业的新布局更好地满足京津冀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科学研究的转型发展

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区域需构建区域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聚集高端创新要素,联合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产业创新中心、重点产业技术研发基地,协同突破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和成果开放共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高校作为科技资源的主要聚集地,很有必要转型科研工作的理念,聚焦区域行业发展新格局,以科技成果的实际贡献为主要导向,创新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提升对区域产业技术升级的支撑度。

近年来,河北工业大学加快推进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围绕京津冀主导产业,整合资源建设了一批协同创新技术平台。前天,我校与保定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河北工业大学保定智能制造工业技术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基础材料技术建设交叉集成的协同创新基地,并先期启动了“汽车发动机缸体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客货车通用大型铝合金轮毂高品质轻量化制造产业技术”两个技术研究项目,得到了河北省发改委1000万元的研究经费支持。

(三)服务社会的转型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适应并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对、也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区域高校需要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强化社会服务意识,提高产业技术研发的水平,提升技术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益,为协同发展提供战略决策咨询支持,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中赢得社会更多的回馈和帮助。

去年以来,河北工业大学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依托国家、省部级创新团队与科技平台,协同京津及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成立了河北工业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分院。实现从以往“研究什么就转化什么”到“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转化什么” 的服务意识转型。本着围绕服务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在天津,布局建设先进信息与智能电网研究院,开展微纳光电子器件、智能照明、智能电网与智能电器产业技术研究;在保定,布局建设研究院分院,开展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在沧州,渤海新区布局共建“河北省绿色化学工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石油化工和海水提钾等海洋产业技术研究;在承德,布局牵头共建“固废资源利用与生态发展创新中心”,开展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联合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北京信息工程大学,组成科技攻坚团,为冀州市“无人机”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学校还成立了“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先后举办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首都经济圈高层论坛”等系列活动,出版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前沿研究》,《京津冀产业协作中天津的发力点与对策》《京津冀产业对接优势互补》等多项成果得到各级领导的批示和采纳。

二、区域高校需要协同发展

从进一步提升服务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需求看,加强区域高校合作,实现区域高校协同发展,既是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各高校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

京津冀高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但也存在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的问题,还存在区域高校间合作行为不系统、合作层次不深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京津冀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对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京津冀区域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统筹优化学科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合作共建课程教学资源库、实训基地;开展校际师资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施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积极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层次,构建校际协同的育人机制,以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

目前,河北工业大学正处在推进综合改革的攻坚阶段,面临着加快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整体办学水平的艰巨任务,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能够多为我校出谋划策。我校占地面积4000余亩,建有天津校区和廊坊分校,还有很大的建设发展空间。鉴于在京高校招生规模和办学场地的限制,河北工业大学真诚欢迎有关兄弟院校与我们一起联合开展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合作办学。

(二)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的协同发展

京津冀高校科技资源丰富,高水平科技平台多,但也存在科技资源分散、区域间水平差异大、创新协同不够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水平,区域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联合建设服务指向具体明确的高水平产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发基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科技平台,提高校际协同创新的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校际科技创新资源和成果的开放共享程度;根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需求,进一步整合优化区域内各类科技资源。

今年6月,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联手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就是三校完善区域教育合作机制,破除阻碍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加快协同发展的新举措。三校整合优质科技资源,聚焦社会需求,由北京工业大学牵头成立“京津冀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工业大学牵头成立“京津冀环境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河北工业大学牵头成立“京津冀智能装备技术与系统协同创新中心”,三校合力打造“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协同创新体系,又是该联盟创新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工作的新模式。下一步,联盟高校还要在共同构建国际化资源开放实验平台,共享优质师资,联合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联合申报和承担重大研究项目方面进行新探索、新尝试。可以说,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的成立拉开了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序幕。

多年来,京津冀各兄弟院校对河北工业大学的建设发展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学校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北京工业大学热情的接待、组织论坛付出的大量的辛苦表示衷心的感谢!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有时间到河北工大走访交流、指导工作!最后,衷心祝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10.14081/j.cnki.cn13-1396/g4.2015.04.001

展永(1954-),男,汉族,北京市人,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任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教学名师,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国家级物理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学校生物物理学科带头人,河北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猜你喜欢
河北京津冀协同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