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优秀文化建设的行动探索

2015-03-17 22:45吉林省延吉市第四中学孙淑荣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21期
关键词:班级精神文化

吉林省延吉市第四中学 孙淑荣

一、打造班级精神文化,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班级成员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习得且共同认同的思想观念、心理倾向或情绪反映方式,其中包括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多种内容。它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对学生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和巨大影响。它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班级精神文化的思想基础是价值观的建设。主要内容是班级主流精神的建设,班级主流精神是指在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认可的,对师生们的思想、心理与行为起支配作用的班级精神。因此,在班级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忠、孝、廉、耻、勤、,诚、仁、义、礼、信”的教育就是培养班级主流精神文化的精髓。

二、打造班级制度文化,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各种规章、条令、程序所组成的条文及其执行系统、行为模式、它为班级成员提供了行为框架,使所有人在这个架构内有序地工作与生活,与其他人和谐相处从而保证班级工作卓有成效地运转。制度文化的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根本目的。在过去的学校管理模式中,往往有针对校风校纪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导致一些负面效应,不良的班级制度管理会成为学生精神的枷锁,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以人为本的管理则是根据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这种管理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提供了有益指导。

三、打造班级物质文化,默化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的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中的实体部分,是指班级活动环境、设备设施、绿化美化等班级硬件以及表现班级精神文化的雕塑、标语、橱窗、板报、班徽与对联等,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中“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体现着一种精神价值的物质结构,这些物质形式是班级价值的客观反映,静态的班级文化是一首无声的歌、无言的诗,无论是班级的橱窗还是板报与标语都应以反映现实为目的,同时绘上时代色彩。如果只是为了布置环境而在班级简单地挂上一些格言、警句,窗台上摆上几盆花,板报随意出几期,势必造成了有文字无文化,有文化无主题,有主题无自我;同质文化多,个性文化少;预设文化多,生成文化少;静态文化多,动态文化少的文化建设硬伤。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班级的物质文化对引导学生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品格,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带领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美化环境、提升素养。

我们班的墙壁上挂着中国名牌学校的校训、世界品牌大学的校训。通过每所著名大学的校训,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好大学的育人精髓,同时也让学生早早埋下了远大理想的种子,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回家查找有关这些大学的地理位置、专业设置、发展历史等,通过大家的介绍和相互交流开拓学生的视野,树立远大目标。班级的墙壁上还悬挂着我们班的班风、班训、班魂、班级目标等宣传板。班级前面黑板上方醒目地挂着:“知识改变命运 学习成就未来”,后面墙上是:“性格决定命运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侧面墙上是:“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在班级内门口的墙上是一块小小的留言板。可不要小看这一块小小的留言板,它可以传情达意,沟通心灵、化解乌云、激发动力。

四、创新活动载体,内化学生行为

班级行为文化是在班级的活动中产生的,而各项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内化的有效载体,也是班级不断发展的重要机制。因此,开展丰富而有内涵的活动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影响。

生活的愿望。老师只有做到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才能做到像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所写的那样“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班级文化建设经历了一年半的实践,我欣喜着孩子们的成长、惊讶于孩子们的大视野、大思想,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夸赞我们班的孩子理想远大、行为规范、懂得感恩、特别善良还特别自律。孩子们不仅在活动中表现出色,在学习上也一直呈上升趋势,从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进入学年前50名的只有2名增加到6名、进入前100名的从5名增加到12名、后100名从12名减少到8名,一平二率在学年提高了两名。孩子们在活动中和学业上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班级精神都说明同学们具有的优秀品质、高度责任感、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是同学们的精神家园,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能使学生自觉地在好的文化氛围中受到心灵的荡涤、获得深层的感悟、达到高度的自律,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更可以使学生收获可持续发展、终身受益的本领。因此采用生-师-家共育的班级文化构建途径,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活动文化四个层面入手,形成我育文化、文化育我、人人参与、处处共享的建设氛围,就能使班级文化朝着健康、和谐地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班级精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