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5-03-17 22:45重庆市长寿区双龙镇中心小学校李红斌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21期
关键词:办园幼小科学

重庆市长寿区双龙镇中心小学校 李红斌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起,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相互衔接问题,就受到来自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由此看来,要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学后的“转折期”和“困难期”,做好各种衔接工作是幼儿园为幼儿升入小学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孩子一旦进入大班,就意味着离小学的课堂越来越近。大部分的孩子是向往的,但也不乏有部分孩子是反感的。部分孩子开始在身体上,出现体重下降,睡眠不足,心理上开始抵触,老师讲故事时一个劲儿的提问题,画画时,对纸张、画面、色彩等等讲许多许多的要求,开始出现情绪低落、信心不足等现象。由于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只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分溺爱加之盲目引导,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这也让我更加重视幼小衔接对于一个孩子的分量。

二、幼小衔接存在问题

(一)孩子接受提前教育,适得其反

就目前而言,学前教育小学化早已不是一种简单的倾向,而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首先,就幼儿园而言,孩子们的活动课上出现的双语教学,学数学、背唐诗、学拼音、认汉字等等的小学内容,早已普遍存在。然而就当前出现的双语教学,大部分城市只有到了3、4年级才开设相关的英语课,即便幼儿在幼儿园里学得再好,中间有将近3年的时间,也早就忘了。这样看来,幼儿在这个时期很容易把英语和拼音相混淆,导致孩子无所适从,也并不能给孩子将来的英语学习做好铺垫和带来促进性作用。

其次,就目前幼儿教师来讲,这种提前教育,尤在教学方法上最为突出。由于教师的资历,技能,水平上课的方式与特点,参差不齐,在幼儿园阶段,已不再是以游戏为主,而是出现了老师问,孩子答的上课模式,采取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手段,极大地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使孩子被动接受学习,久而久之,孩子形成固定模式,僵化的思维,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小学化”。

(二)家长盲目对孩子进行幼小衔接

此外,社会上出现的部分幼教机构,为了迎合当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虚荣攀比的心理,无限放大“赢在起跑线”的错误观念。无数家长带着孩子扎堆各种兴趣班,培训班,特长班,认为带着孩子玩还不如带着孩子学的想法,导致社会各界及家长们普遍没有正确认识到孩子自身的认识水平及身心发展规律。

(三)衔接宣传,来势凶猛

打开网页,如果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幼小衔接”、“学前班”等关键字,会发现许许多的幼小衔接特色班,长期班,暑假班出现在最显眼的位置。每一位家长不同,但对孩子的期望都是相同的。当前社会,在所谓的幼小衔接培训班与幼小衔接课程的特色教材当中,用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作为商机,导致许多家长被迷失在宣传的洪流中,加剧了小学化的严重程度。

家长的担忧,无不加剧了小学化的严重。这种衔接宣传,来势凶猛,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广告等各种各样的途径进行宣传,许多家长,幼儿园难以招架,在有意无意中就接受了这样的宣传。

(四)幼小衔接单向性

然而,当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时,小学的大门,似乎还处于紧闭的状态。当幼儿园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这就造成了衔接工作的单向性。

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时间较为自由,想去厕所,就去,想喝水,就喝水,想玩就玩,而且,还没有作业。进入小学,开始有时间硬性限制,玩具的数量变得单一。许多刚入小学的孩子,对于适应这一点,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三、幼小衔接的对策

(一)如何去“小学化”

当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出现如此多的弊端,非常有必要“纠小”。如何去“小学化” ,就成为当下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幼儿园方面,去“小学化”从规范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工作抓起,防止“小学化”现象。

第一, 在政策、制度上实行改革,加强科学正确的宣传,让学前教育朝健康化发展。教育行政部门,不定期的对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抽查,提高办园质量,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幼儿园整体水平。避免因个别幼儿园出现的“小学化”教育导致家长、孩子、幼儿园陷入误区。

第二,树立科学正确的办园理念,改善办园条件。近几年,许许多多的幼儿园在实践中,提炼与总结出自己园所的办园理念。笔者认为,幼儿园至少需要思考: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当今时代对于幼儿园的要求是什么?幼儿园的办学方向是什么?幼儿园课程设置与环境创设的突出点与闪光点在什么地方?只有结合了园所实际情况,努力改善园所条件,提高保教质量,有了正确的理念,才会科学的为孩子着想,避免走入“小学化”误区。

(二)树立科学正确的观念对待幼小衔接

首先,家长应转变陈旧观念。从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教育不单是幼儿园的事情,而是双向教育的事情。要提高孩子的认识水平,父母可与孩子多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通过幼儿园、网络、书籍等方式,学习科学的知识。使家长与幼儿园、社会达成教育共识,改变“小学化”现象。

其次,家长应积极参加“幼儿家长学校”、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上门辅导”等形式,接受科学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形成正确的人才观,子女观,从而达到理智育儿,科学育儿的目的。

此外,笔者认为,在社会政策、相关制度上实行改革,在幼小衔接的相关的各种培训组织、衔接书籍、材料等的出版与售卖,应加强严格的审核与规范制度,对于幼小衔接,如何科学有效的衔接,对于方式方法,加强正确的引导,科学的宣传,让社会影响家长,让学前教育朝健康化发展。

在小学方面,可与幼儿园结合开展幼小互换日,让幼儿提前去到小学,感受小学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上课形式等,感受作为小学生的身份,给孩子生理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尽可能地开展各种趣味活动,关爱与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让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与憧憬。如此,幼儿园与小学共同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幼儿园生活并能融入到小学新的学习生活中去。

猜你喜欢
办园幼小科学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