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景”之我见

2015-03-17 22:45重庆市石柱县华夏民族小谭书琴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21期
关键词:米尺创设情景猪八戒

重庆市石柱县华夏民族小 谭书琴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

我认为小学数学情境的创设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比较短,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创设有趣的情境,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在课堂开始,教师要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课的中间,教师也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当的创设情境。如一年级教学“九的认识”时,让学生认识了“九”以后,可以让九个学生到前面,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从右边指一指第九个学生是谁?从左边数第九个学生是谁?在练习的时候也要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如“熊妈妈掰玉米”“小白兔拔萝卜”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现谈谈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肤浅的观点。

第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第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第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八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点一名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总之,我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有效的、具有数学味的生活情境中快乐的学习。

猜你喜欢
米尺创设情景猪八戒
任务驱动学习:用学具串联长度单位的复盘和预告
我的米尺我做主
我的米尺我做主
猪八戒下凡
神奇的米尺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猪八戒失眠
猪八戒减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