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盘山花岗岩岩体成矿地质特征研究

2015-03-17 04:36闻秀明朱翔鹏朵兴芳王卫星
地质找矿论丛 2015年4期
关键词:盘山蓟县白云岩

闻秀明,朱翔鹏,张 全,朵兴芳,王卫星

(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天津 300191)

蓟县盘山花岗岩岩体成矿地质特征研究

闻秀明,朱翔鹏,张 全,朵兴芳,王卫星

(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天津 300191)

文章通过对蓟县盘山地区已有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物化探资料和大比例尺的矿山勘查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发现盘山岩体的矿化类型在空间上呈现规律性分布,矿化几乎全部集中于岩体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上。矿化具有水平分带性,岩体内带发育有中高温含钨石英脉型小型矿床,岩体边部外接触带内侧发育夕卡岩型的磁铁矿、含铜磁铁矿等,岩体外接触带外侧发育有夕卡岩型钼、铜矿,岩体外接触带最外侧发育有热液型铅锌、银矿等。盘山岩体的成矿作用主要受温压条件控制,并受制于含矿溶液性质、构造条件和围岩条件,成矿具有多阶段性和多期性。

盘山岩体;花岗岩;成矿特征;水平分带;天津市

0 引言

蓟县盘山地区位于燕山南麓和华北平原的中东部,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陆块中北部。为了总结天津市区域成矿规律,多年来笔者先后编制过天津市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图[1]、天津市建造构造图[2-3]、天津市铁、磷、金、铜、钨、钼、硫铁、锰(硼)、钾成矿预测等图件[3],其中的盘山岩体及周边成矿背景研究工作是重要的部分。

研究盘山岩体及周边地质构造演化、有关成矿时空与物质组成特征是前人所没有进行过的工作,本文将通过对盘山岩体的地质构造背景研究,总结盘山岩体及其周围分布的各种类型的矿产(铜、钨、钼等)成矿特征及时空间分布规律,为寻找盘山岩体周边多金属矿产提供线索。

1 区域地质概况

蓟县盘山地区主要岀露地层有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长城系由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4个组组成,主要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蓟县系分为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4个组,为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青白口系从下至上为下马岭组、长龙山组、景儿峪组。下马岭组为一套粉砂质页岩,与上覆龙山组假整合接触;长龙山组(骆驼岭组)由含砾长石砂岩、石英砂岩、海绿石砂岩及杂色页岩组成;景儿峪组为一套紫红、紫灰、灰绿和蛋青色薄-中层含泥白云质灰岩、泥晶灰岩,局部夹硅质条带,最底部常有一层含海绿石粗粒长石砂岩或细砾岩,与下伏长龙山组假整合接触。第四系主要为中、晚更新统和全新统。中更新统主要为坡洪积和残积相,晚更新统为河湖相、冲洪积、坡洪积相;全新统为冲洪积和河流冲积相。

区内主要构造为褶皱和断裂,褶皱有盘山背斜、府君山向斜、庄果峪向斜,断裂有蓟县断裂、黄崖关断裂、杨庄断裂、新房子断裂等。

出露的侵入岩体主要有3个:盘山花岗岩,石臼花岗岩,朱耳峪正长岩体。

已发现的矿床(点)有常州沟变质铁矿、黄花山金矿、沿河钨矿[4]、沟河北钼矿[5]、大石峪铜矿、石臼多金属矿等,均为小型[6-9]。

2 盘山岩体特征

盘山岩体位于蓟县城西8 km处,面积约50 km2。根据其岩石组合与组构、侵入期次和时代不同,可将盘山岩体划分为4个建造: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含斑石英二长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4,6-7]。盘山岩体为花岗岩杂岩体。

岩体中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有203.3~207.6 Ma、217.1 Ma、222.7 Ma,为晚三叠世印支期产物[10]。盘山花岗岩岩石化学组成特征显示为钙碱系列[11],但碱量偏高,SiO2含量偏高;微量元素W、Mo、Pb、Cu、Cr、Hf、Nb等含量较高,其中以W、Mo特别富集为特征。

盘山花岗杂岩体侵位于由围岩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山组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和白云岩构成的背斜核部,属无“顶垂体”,围岩处于岩体的四周围;各期岩体与围岩为侵入接触关系,岩体界面外倾,南缓北陡[4-12]。

3 盘山岩体成矿地质特征

3.1 成矿地质构造特征

成矿物质的迁移通道主要为裂隙、围岩层理、层间破碎、褶皱构造,以及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成矿物质富集成矿为其与围岩的交代扩散和岩石内部的裂隙充填(图1)。

图1 天津市蓟县盘山岩体侵入岩浆构造与矿化分布图Fig.1 Map showing distrinution of magma intrusion structure and mineralization at Panshan granite body1.第四系;2.雾迷山组;3.杨庄组;4.高于庄组;5.大红峪组;6.团山子组;7.串岭沟组;8.常州沟组;9.细粒二长花岗岩;10.石英二长斑岩;11.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2.粗粒二长花岗岩;13.石英二长斑岩脉;14.煌斑岩脉;15.辉绿岩;16.透辉石化大理岩;17.白云岩化大理岩;18.角岩;19.地质界线;20.产状;21.断裂;22.矿产地

3.1.1 褶皱控矿

褶皱构造主要为盘山背斜。盘山花岗杂岩沿着盘山背斜核部侵入,两翼由高于庄组、杨庄组和雾迷山组白云岩组成,各自呈单斜状,地表地层产状往往与花岗岩接触带产状一致。盘山背斜南北略长,轴向350°左右;在其外围的东、北、西侧发育有“周缘向斜”,它们分别是府君山向斜、庄果峪向斜和水峪向斜。

盘山背斜控制了岩体的分布,同时也控制了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的分布和规模,进而控制了有关矿产的成矿。

3.1.2 断裂控矿

蓟县断裂控制了盘山花岗杂岩侵入,其次级断裂是富集成矿的最有利的容矿空间。

在沿河钨矿区,成矿前断裂是贯穿预测区的角砾岩带,走向NNW,倾向近东,一般宽度为1 m±,带内有石英斑岩脉贯穿;角砾成分为灰岩、黏土岩、花岗岩,胶结物为花岗质,并见有钨、钼、铜、铁矿化。容矿构造有3组:一为走向350°~20°、倾向E或W、倾角70°~85°的断裂,以本组断裂为主;二为走向为300°~320°、倾向S或N、倾角70°~80°的断裂;三为走向为40°~60°、倾向S或N、倾角70°~80°的断裂。另外,还有一个环状断裂[4]控矿。

在沟河北矿区,NNW走向的沟河北断裂、骆驼鞍断裂和南山庄断裂交汇于此。沟河北断裂、骆驼鞍断裂带内被辉绿岩脉充填。断裂带内两盘岩石破碎强烈,构造角砾岩及挤压透镜体发育,碎裂岩和压碎岩普见。次级断裂构造有3组:一为走向47°±的压性断裂构造,倾角50°~70°;二为走向310°~330°的断裂,以压性为主,伴有张性;三为走向7°±的张性断裂,其不太发育、规模较小。沿前两组断裂往往有脉岩发育,特别是沿NW向断裂岩脉更为发育,它们呈平行状、履行状出现。此外,区内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以走向45°~60°和走向315°~325°两组为主,裂隙内能见到细小的石英脉充填。它们是夕卡岩型铁、铜、钼、铅锌、银矿床有利的成矿部位[5,13]。

3.1.3 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控矿

盘山花岗岩岩体界面呈现外倾,产状较缓。围着盘山岩体是一环形的接触带,接触带自岩体向围岩依次分为内接触带、大理岩化带和白云岩地层。岩体内接触带岩石受后期热液影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绢英岩化蚀变作用,有中高温热液型钨、铜矿化发生。外接触带主要由蓟县系高于庄组四段、杨庄组和雾迷山组一段下部组成;外接触带向岩体外围倾斜,产状与围岩地层产状一致。接触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变质作用,出现有白云岩大理岩、透辉石大理岩,还可见透闪石、镁橄榄石、金云母大理岩;南部接触带还见有角岩化。接触带的变质矿物出现的种属与原岩成分密切相关,如镁橄榄石分布于泥质大理岩中,透闪石、透辉石分布于燧石条带及白云质大理岩中。

接触带构造为主要容矿构造,其产状变化对矿体的形成关系密切。当剖面上出现缓陡交替形成阶梯状的凹兜构造时,使得成矿元素易于在凹兜部位停留,并与围岩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代作用,故而在该处有好的矿化。

3.1.4 围岩层间破碎控矿

盘山花岗杂岩侵入体的围岩为蓟县系高于庄组上部、杨庄组和雾迷山组底部。高于庄组上部岩性为中薄层含泥炭质灰质白云岩、中层含粉砂内碎屑含灰白云岩、乳头状结核白云岩,顶部为沥青质白云质灰岩。杨庄组为薄层状砂质白云岩、中-厚层状含泥铁质白云岩和粉砂泥质白云岩,层面见泥裂、波痕、盐岩假晶等。雾迷山组一段上部为厚层泥晶砂屑白云岩、硅镁质条带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等;下部为页片状含粉砂或粉砂质的泥屑白云岩、厚层含硅镁质结核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岩、藻白云岩。围岩产状倾向SW和NE,倾角35°±;围岩层理较发育,层间较易破碎。其岩性和层面构造有利于热液接触交代的发生,进而控制了有关矿产的成矿作用。

3.2 矿化蚀变作用

在盘山岩体南部内接触带见含矿斑状石英二长岩、中细粒花岗岩岩石受后期热液影响,产生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热液蚀变。蚀变可分为大面积蚀变和局部蚀变,前者表现为广泛的轻微绢英岩化,使斜长石牌号降低;后者只出现在石英脉岩两侧,近矿围岩蚀变由强渐弱:绢英岩→绢英岩化→弱绢英岩化。与其有关的矿化主要为钨矿化。

外接触带主要为盘山花岗岩岩体与长城系高于庄组、蓟县系杨庄组和雾迷山组一段白云岩的接触带,接触带普遍遭受夕卡岩化、硅化、绢云母化、大理岩化,以大理岩化和夕卡岩化为主。夕卡岩主要为镁夕卡岩,呈似层状、条带状或团块状分布于大理岩中,且主要发生于大理岩中含有燧石条带部位,基本上平行于层理分布;早期以透辉石夕卡岩化为主,晚期以透闪石夕卡岩化为主[9-11]。

在外接触带外侧,沿裂隙充填的石英脉两侧有硅化、绢云母化等。

3.3 矿化特征

3.3.1 矿化分布

(1)内接触带矿化带。主要有岩体内的沿河钨矿床,其含钨石英脉的产状、形态和规模严格受岩性及构造裂隙控制。含矿围岩为含斑石英二长岩和中细粒花岗岩。黑钨矿赋存于石英脉中,矿脉绝大多数为走向40°~80°、350°~20°,成群成组或交织成网状产出,矿脉的厚度较稳定,局部膨缩,分支复合现象常见。一般结晶较好的地段矿化较好,反之矿化较差;条带状石英脉一般矿化均匀,含较多的硫化物;巨晶梳状石英脉中结晶好与差的交替处矿化最富;石英脉尖灭部位矿化不好。在矿脉两侧有云英岩化和绢云母化,蚀变带窄小。矿石矿物主要为黑钨矿,伴生矿物有锡石、黄锡矿、辉钼矿、黄铜矿、辉银矿、自然银、黄铁矿。矿石结构为自形-半自形结构,硫化物呈交代残余结构、乳滴结构、镶边结构。构造为条带状、梳状、缟状、块状、浸染状、放射状和蜂窝状等构造。

(2)外接触带矿化带。岩体外围呈弧形向外凸出,主要为与夕卡岩有关的矿产。夕卡岩中含较多的金属硫化物,顺岩石节理、裂隙、岩层间裂隙或在石榴石、透辉石的边缘分布,并交代了透辉石和透闪石。矿化多集中于岩体凹部与接触面由陡变缓处。矿体通常较小,分布零散,其形态、产状受岩体与白云岩接触带形态产状制约,有透镜状、扁豆状、囊状等。矿体以金属硫化物矿石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其次为少量的闪锌矿、方铅矿、白钨矿、银铜矿。矿石结构为细-中粒结构、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为块状、致密块状、条带状、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构造[4-5,13]。

图2 天津市蓟县盘山岩体地球物理异常图Fig.2 Geophysical anomaly map of Panshan granite body1.磁法推断断裂;2.磁法推断酸性岩体;3.磁法推断的磁性蚀变带;4.航磁ΔT化极等值线负值线;5.航磁ΔT化极等值线0值线;6.航磁ΔT化极等值线正值线;7.矿床(点)位置

3.3.2 成矿建造

(1)内接触带

斑状石英二长岩。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角闪石等。其中,斜长石具环带构造,局部轻微绢云母化;钾长石常被基质溶蚀,大小不等,多数属于次一级斑晶。基质成分为钾长石、石英、斜长石和黑云母。斑状石英二长岩为主要成矿建造。

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钾长石含量多于斜长石,斜长石以钠长石至奥长石为主,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晶体。此建造为次要成矿建造。

石英脉。分布在岩体中的含矿石英脉。已发现大小不等的矿脉近300多条,厚度平均0.25~0.5 m。石英脉分枝复合较普遍,并穿插石英斑岩脉。矿脉类型有块状辉钼矿石英脉、条带状硫化物黑钨矿石英脉、梳状黑钨矿石英脉。石英脉基本上沿断裂分布,产状与断裂一致。

(2)外接触带

透辉石白云大理岩。其原岩为含燧石条带白云岩,夕卡岩化主要与此有关。透辉石白云大理岩呈白色、深灰色、灰色,变斑状、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白云石含量约占55%,重结晶他形粒状,局部可见复双晶,有时具定向拉长。透辉石约占35%,不规则粒状分布在白云石间,呈团块状和条带状的集合体夹在其中。透闪石和其它少量方解石、白云母、绢云母共约占10%;透闪石常呈束状和放射状集合体。岩石中有时透辉石含量小于5%。

粒硅镁石透辉大理岩。暗灰色、米黄色,中粗粒变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透辉石、粒硅镁石,其次为透闪石、绢云母、阳起石等。

透闪石白云大理岩。变斑状和微晶变晶结构,块状或似豆状构造。其组成中白云石约占60%~90%,透闪石约占10%~40%;其中斑晶约占5%。白云石变晶粒径0.01~0.05 mm,其间广泛分布纤片状透闪石变晶和针柱状透闪石斑晶。其原岩为泥质白云岩[5,13]。

蛇纹石透辉石大理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组成中的方解石约占50%,透辉石约占25%,蛇纹石约占25%;矿物粒径0.05~0.5 mm。其中,方解石晶形较小,它形相嵌;透辉石和蛇纹石结晶较粗,常呈不规则集合体,且见蛇纹石常具定向拉长特征。

(3)外接触带外侧

在外接触带的最外侧,主要为沿裂隙充填的石英脉。主要由赤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银铜石英脉组成。

3.4 物化探特征

3.4.1 物探异常

布格重力异常图显示,整个布格重力场特征为在一片低缓的背景场上叠加了一个形态规整的南北向椭圆状低值局部异常;该低值局部异常为盘山岩体低密度的花岗岩引起。异常周围等值线较密,表明岩体接触带上岩石密度变化较剧烈,推断盘山岩体接触带区域围岩发生强烈蚀变造成岩石密度发生突变。

航磁特征反映盘山岩体磁异常近似为一蘑菇状,最高值为200 nT,上延至3 000 m后该异常未消失,表明盘山岩体规模大、埋藏较深,属于上大下小的柱体岩基。岩体边缘部位以密集等值线梯度带为特征,内部叠加数个幅值与形状各异的局部异常。以航磁ΔT化极垂一导零值线圈定岩体边界,盘山花岗岩体与航磁异常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岩体内部的多个局部异常为粗粒二长花岗岩、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斑状石英二长岩、细粒二长花岗岩等不同岩性的岩石分布引起,也证明了盘山岩体为多期次侵入的复合岩体。ΔT等值线图(图2)显示岩体东南部等值线稀疏、西北部等值线密集,推断岩体向东南方向倾伏。

航磁ΔT化极图反映,蚀变带为ΔT化极等值线密集梯度带,且环绕岩体四周。ΔT化极等值线密集表明磁场变化剧烈,反映了强烈的围岩蚀变作用。已知的钼、铜、铅锌、磁铁矿、金银等多金属矿矿化点均分布在蚀变带范围内。

根据断裂构造在磁场上的特征,区内起到控矿成矿作用的断裂有11条;矿化点基本上位于断裂附近甚至位于几条断裂交汇部位。

图3 天津市蓟县盘山岩体地球化学异常图Fig.3 Geochemical anomaly map ofPanshan granite body1.第四系;2.雾迷山组;3.杨庄组;4.高于庄组;5.大红峪组;6.团山子组;7.串岭沟组;8.常州沟组;9.细粒二长花岗岩;10.石英二长斑岩;11.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2.粗粒二长花岗岩;13.辉绿岩;14.透辉石化大理岩;15.白云岩化大理岩;16.角岩;17.地质界线;18.断裂;19.地球化学异常区

3.4.2 化探异常

化探异常区位于盘山岩体内及围岩接触带,面积约70 km2(图3)。

在盘山岩体北部,化探异常呈弧形分布。钨异常平均值为w(W)=4.42×10-6,最大值为13.60×10-6;钼异常平均值为w(Mo)=2.77×10-6,最大值为30×10-6;铋异常平均值为w(Bi)=0.91×10-6,最大大值为9.00×10-6;铜异常平均值为w(Cu)=33.90×10-6,最大值为94×10-6;铅异常(3处)平均值分别为w(Pb)=24.41×10-6、27.12×10-6、26.99×10-6,最大值分别为31.87×10-6、36.39×10-6、28.09 ×10-6;锌异常(3处)平均值分别为w(Zn)=72×10-6、76×10-6、79.29×10-6,最大值分别为77×10-6、76×10-6、96×10-6;银异常平均值为w(Ag)=0.28×10-6,最大值为0.4×10-6;金异常平均值为w(Au)=11.3×10-6,最大值为44×10-6。

盘山岩体南部,钨异常平均值为w(W)=22.95×10-6,最大值为172×10-6;钼异常平均值为w(Mo)=2.77×10-6,最大值为30×10-6;铋异常平均值为w(Bi)=1.42×10-6,最大值为11.5×10-6;铜异常平均值为w(Cu)=9.13×10-6,最大值为240×10-6;铅异常平均值为w(Pb)=35.84×10-6,最大值为192.20×10-6;锌异常平均值为w(Zn)=83.58×10-6,最大值为290×10-6;银异常平均值为w(Ag)=0.48×10-6,最大值为1.5×10-6。

盘山岩体东部,铜异常平均值为w(Cu)=53×10-6,铅异常(2处)平均值分别为w(Pb)=29.45×10-6、23.41×10-6,最大值分别为38.75×10-6、29.14×10-6。

图4 盘山岩体成矿地质剖面模式图Fig.4 Model of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profile Panshan granite body1.雾迷山组;2.细粒二长花岗岩(四期);3.含斑石英二长岩(三期);4.中粒黑云花岗岩(二期);5.粗粒二长花岗岩(一期);6.铜矿体;7.铁矿体;8.钼矿体;9.铅锌矿体;10.银铜矿体;11.含钨石英脉;12.夕卡岩;13.煌斑岩脉,14.辉绿岩脉;15.地质界线;16.正断层

4 成矿分析

盘山岩体成矿作用的构造环境为华北陆块北缘,成矿作用的构造阶段为晚三叠世;盘山岩体为壳幔混合源和幔源岩浆上涌结晶分异的产物(钙碱性花岗岩组合),其构造背景为印支晚期板内拉伸构造环境[1-3,14]。成矿作用发生在古亚洲构造体制向太平洋构造体制转化的重要时期。印支晚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区内发生板内造山运动,后期大规模中酸性岩浆侵入,含矿花岗岩通过同熔花岗质岩浆的活动把矿质从矿源层活化、转移而带入到浅部,沿着构造裂隙上涌,时逢板内造山运动由挤压转为引张,岩浆被动侵入围岩中与碳酸盐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为含矿热液运移、活动及交代提供了的通道、空间及阻隔条件。围岩建造的成矿作用主要为长城系高于庄组和蓟县系杨庄组、雾迷山组等白云岩类与中酸性侵入岩接触,发生接触交代作用。

盘山岩体已发现的矿化主要以钨、铁、钼、铜、铁、铅锌、银为主。矿化类型在空间上有规律地分布,矿化几乎全部集中于岩体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上(见图1)。矿化具有水平分带性,岩体内带发育有中高温含钨石英脉型小型矿床(沿河钨矿),岩体边部外接触带内侧发育夕卡岩型的含铜磁铁矿、磁铁矿等(西流水含铜磁铁矿、双庵磁铁矿、东窝铺磁铁矿等),岩体外接触带外侧发育有夕卡岩型钼、铜矿等(沟河北钼矿、田家峪的铜矿、大石峪铜矿),岩体外接触带最外侧发育有铅锌矿、银金等矿(许家台铅锌矿、白土岭银铜矿)。内接触带钨矿床明显具有构造和岩浆组合控矿的特点;外接触带钨、铁、钼、铜、银铜、铅锌矿等主要为岩体与白云岩围岩接触变质和热液蚀变带控矿,断裂、裂隙、地层层间构造为成矿提供了有利填充空间,为矿液的运移和矿质沉淀创造了有利空间,岩浆期后热液为成矿提供了矿源,并且夕卡岩矿化总是形成于一定的深度内。

盘山岩体随着远离岩体接触带由内向外温度逐渐降低,矿化类型由钨铁→铜钼铅锌→银金,成因类型由热液矿床→接触交代矿床→热液矿床分布,矿化温度由高中温→中温→中低温演化,空间位置由内接触带→外接触带内侧→外接触带外侧→外接触带最外侧,显然盘山岩体的成矿作用主要受温压条件控制,受制于含矿溶液的性质、构造条件和围岩条件,成矿具有多阶段性和多期性(图4)。

5 建议

在今后对盘山地区的找矿工作中,加大对盘山岩体的投入,重点放在岩体边部的接触带上和断裂交汇部位,以围岩矿化蚀变为找矿标志,进行深部找矿,尤其加大盘山接触带外侧的金银矿寻找力度。

[1] 闻秀明. 天津市大地构造单元划分[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1, 34(1): 29-33.

[2] 闻秀明. 天津市大地构造相划分[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2, 35(4): 276-282.

[3] 闻秀明. 天津市大地构造相与成矿[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3, 36(2): 124-130.

[4] 田树信, 季茂政, 周志勇, 等. 天津市蓟县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 天津市地质矿产局, 1990: 12-174.

[5] 田树信, 翟子梅. 天津市岩石地层[R].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6: 7-94.

[6] 王长尧, 刘文兴, 黄学光, 等. 天津市区域地质志[R].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2: 5-228.

[7] 鞠紫云, 李勤, 张玉华, 等. 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区域地质志[R].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9: 9-488.

[8] 河北地质勘测总队. 河北省蓟县沿河钨矿风凰山矿段详查报告[R]. 石家庄: 河北省地质矿产局, 1970: 1-15.

[9] 马寅生, 曾庆利, 宋彪, 等. 燕山中段盘山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及其构造意义[J]. 岩石学报, 2007, 23(3): 547-556.

[10] 杨富全, 赵越, 曾庆利, 等. 天津蓟县盘山I型—A型复合花岗岩体——区域构造环转变的记录[J]. 岩石学报, 2007, 23(3): 529-546.

[11] 吴珍汉, 崔盛芹, 朱大岗, 等. 燕山南缘盘山岩体的热历史与构造-地貌演化过程[J]. 地质力学学报, 1999, 5(3): 28-32.

[12] 河北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河北省蓟县沟河北钼矿详查报告[R]. 石家庄: 河北省地质矿产局, 1971: 1-13.

[13] 陈一笠, 李长利, 纪书年, 等. 天津市区域矿产总结[R]. 天津: 天津市地质矿产局, 1994: 79-142.

[14] 叶天竺, 张智勇, 肖庆辉, 等.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技术要求[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0: 1-357.

Research on metallogenic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nshan granite body in Jixian county of Tianjin city

WEN Xiuming1, ZHU Xiangpeng1, ZHANG Quan1, DUO Xingfang1, WANG Weixing1

(TianjinGeologicalSurveyInstitute,Tianjin300191)

Comprehensive study on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at scale 1∶50000 and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survey at large scale and prospecting data of some mines show regular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neralization types at Panshan granite body. Almost all the types are concentrated at inner or outer contact zones between the granite and enclosing rock. The mineralization is zoned horizontally. The small medium-high temperature tungsten bearing quartz vein type deposits are developed at the inner contact zone, the skarn type magnetite and cupreous magnetite etc at the outer contact zone, the skarn type molybdenum、copper at outside of the outer contact zone, hydrothermal type lead zinc、 silver etc at outermost side. The mineralization of Panshan granite body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then by ore fluid property and the structural and wall rock conditions. The mineralization is formed in multi-stages.

Panshan granite body;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horizontal zoning; Tianjin

2014-09-23; 责任编辑: 王传泰

国家地质大调查项目“天津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编号:1212011121000)资助。

闻秀明(1961—),男,高级工程师,学士,1985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长期从事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工作。通信地址:天津市南开区迎水道20号,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邮政编码:300191;E-mail:13502094931@163.com

10.6053/j.issn.1001-1412.2015.04.004

P588.121,P612

A

猜你喜欢
盘山蓟县白云岩
磐安县盘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培训掠影
磐安县盘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白云岩筑坝的难点和措施
河北雄安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沉积特征分析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白云岩储层研究
曹新刚 作作品欣赏品欣赏
游蓟县梨木台
——纪念上山下乡48周年
渤中X油田沙一段生物碎屑白云岩井场识别方法
市地走办领导到蓟县调研地方走工作
聚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