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出昆仑

2015-03-17 11:11王端馨荷
醒狮国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昆仑山美玉和田玉

王端+馨荷

图为六月份的昆仑山,此时山上还大雪纷飞。到了当地夏季,冰雪融化,玉石复露出,又成为拣玉和捞玉的好季节。这种季节性采玉,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如在高居诲的《行程记》中记述说:“每岁五六月,大水暴涨,则玉随流而下。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七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人谓之捞玉。”现代人亦是遵循古法。

茫茫昆仑,一层冰雪世界,都是高山峻岭。采玉人穿行在冰雪覆盖的群山之间,他们脚下踏着厚厚积雪,带上一年的希望,坚定地向前走着。因和田玉多数隐藏在冰层下,所以采玉人向河流走去。

采玉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采玉人在没有雪的山下简单地搭了窝棚,这便是采玉人的后勤基地。因为上山没有路,所以这些后勤保障要靠人力背,爬行1小时才能到达采玉点。

让我们走近看看他们的生活环境。玉工们住的地方很简单,而且非常简陋。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采玉人对采玉的执着丝毫未减。“月光盛处有美玉”与现场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为此我便对采玉人多了一份尊敬,对美玉多了一份怜惜。

昆仑山采玉的环境,没有绿树叶,小青草,红花儿,他们每天都被冰雪围绕着。在那个永无春天的冰雪世界里,他们很少吃菜,天天清水泡馕(一种大饼样新疆食品)。在采玉人看来,吃一顿热乎饭便是莫大的奢侈。

采玉人使用简单的工具,双膝跪在地上,瘦小的身躯,拿着镐,挖着玉石。我国先秦诸子中的尸子对昆仑山采玉曾写道:“玉者,色不如雪,泽不如雨,润不如膏,光不如烛。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万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至。覆十万之师,解三千之围。”由此可见和田玉的珍贵难得,采玉者十有八九不能返回。这里虽说的是古代采玉的艰辛,但现在的采玉之难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采玉的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一种方法发展到多种方法。最初人们在河边拾起美丽的和田玉,以后又在河中捞取那卵圆形籽玉;在从河谷中的阶地沙砾中挖出那些早期河流冲积物中的美玉;在沿河追溯继而发现了生长在岩石里的原生玉矿。现代采玉也会用到大型机械,这种方法不仅加快了开采原生玉矿的速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玉工们的负担,但也对环境和河床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为山上没有路,所以开下的玉石全靠人背肩扛。他们身背沉重玉石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其艰难辛苦不言而喻。虽是艰难,但坚强的玉工们在采世界上最纯洁的美玉,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经得起寂寞的考验。

此图为玉石交易现场。在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那些普通的采玉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他们不辞辛苦,意念执着,年复一年的踏上采玉之旅。正是因为他们挖出的玉石,才给工匠们提供了可以雕琢的原材料。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玉工们正是“种米”之人。

彭少阔先生多年来传播践行玉文化,对玉有浓厚的感情和独特的见解。与本刊记者交流的时候,彭少阔说:“记得4年前的一个中午,我遇到了几块美玉,便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不停地翻看。旁人围观时,我不由自主地伸手护起玉,生怕美玉会被旁人抢走似的。当时,越看越好看,所以我就花高价买回了这批玉石。事隔一个星期,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很多很多的玉石了,为什么我还这么贪婪地继续不停的去拥有其他玉石呢?为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贪婪、欲望。原来,自己的痛苦来源于自己内心无休止的贪婪与欲望。我依稀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人的痛苦来源于贪婪的欲望,我认为人的一生是不停蜕变的一生;是不停断舍的一生;是不停修炼的一生。我们的幸福,来源于我们内心是否能做到了平静与放下。时常玩玉、品玉,却从没有把美玉当做自己内心中的一面镜子。自此,美玉像一面镜子助我不断地修炼,舍下贪婪,放下欲望,平静地享受人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昆仑山美玉和田玉
“昆仑山·守护水之源”环保公益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启动
和田玉子料特征
万水千山总是情
格尔木
郑美玉二三事
美石赞
伊源美玉—中国翠
聚天下良友 琢百世美玉
美玉如华敬仰天地
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