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内外写春秋

2015-03-18 07:55文/吴
中国西部 2015年12期
关键词:剑门剑门关巴国

文/吴 曦

剑门内外写春秋

文/吴 曦

剑门洞天

剑门关古栈道

巴山蜀水的记忆其实是山重水复的道路记忆,巴蜀文化的更新绵延也正是顺着通向盆地之外的道路展开。道路所及之处,文化交会之地。司马迁在《史记》中如此写道:“四塞之国,栈道以致千里。”孕生于深山幽谷中的巴国和蜀国,伸展开栈道之臂,北纳秦陇文化,东接荆楚国风。

站在更为深远的历史视角来看,北越秦岭的剑阁古道,我们将看见成就神州大地的华夏文明大业的第一页从这里徐徐翻开。《禹贡》中,巴蜀为梁州,为九州之二,旁边一水之隔的汉水流域为荆州。华夏文明大业的蓝图中,巴文化和蜀文化被一一纳入。

四川与中原文化、秦陇文化连通的桥梁,以剑门道最为卓绝,影响最为深远。而地处广元剑阁的剑门关可谓剑门蜀道上的钥匙孔。

剑门关,位于四川剑阁县北剑门山中断之处,剑门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七十二峰绵延起伏,峭壁环岩,状若利剑;剑门山亦是四川盆地的北围,巴蜀之地的天然屏障。剑门山下的剑阁县位于盆底北面,县境内仅有五个隘口可以通往行旅。可以说,剑阁之隘,蜀之关键。

不过,历史上剑门关区域在被秦国攻占之前分属于蜀国和巴国。巴国都城毗邻于侧,大巴山绵延北端、东侧。剑门关一带,蜀境虽然占了大部分,却与巴文化中心近在咫尺,而与蜀文化中心——成都平原——相隔遥远。蜀文化与巴文化交会于此,难分彼此。殷商时代,巴、蜀联合对外,防御西羌,抗衡商纣,《元和郡县志》载:“武王伐纣,巴人助焉,蜀亦从行。”武王十二年(公元前1035年),巴、蜀班师回国之时,蜀军即取道剑门。剑门古道,巴蜀联军第一地。至于首创于巴蜀之地、沟通千里的栈道则说不清究竟是出自蜀人还是巴人之手,因为剑门关一带的巴人和蜀人都同样具备着发明这种交通方式的勤劳、智慧和动力。

扼守进出关中咽喉要道的剑门关,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斗100多次,但是由于剑门关独据天险易守难攻,除了1935年长征到此的英勇无畏的红军,至今还从未被敌人从正面攻破。剑门关只能智取,不可力夺的特点,使得剑门关成为了历史传奇。

早在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开通的这条蜀道被称为“金牛道”。

从秦岭翻山越岭过来的秦军,进入四川,灭掉蜀国和巴国。秦国随后大举移民垦荒,得巴蜀物产丰饶之利,国势大增,进而横扫六合,气吞八荒,一举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南北方政治得以整合,是华夏文明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①崔巍剑门

蜀国和巴国虽然被灭了,但巴蜀文化的内涵却在与秦陇文化的互相影响中更为丰富了。秦昭襄王末年,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出山口处,即今天的四川省都江堰市,主持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治理岷江水患,灌溉成都平原。此工程建成后,成都平原因之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川西平原愈加富庶。

而中原文化的重要内容——礼制传统和儒家文化也在秦汉时期传入巴蜀之地,儒家文化实现了与巴蜀文化的无缝对接。这其中,贡献最大的莫过于西汉景帝时另一位蜀郡守——文翁。

西汉景帝以前,四川没有官办学校,汉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他在成都设置学官,创建官学,以石头修筑校舍,称为“石室”,招收各县少年入学;派张叔等人到京师学习儒家经典和法律政令,学成回蜀任教;鼓励学习,入学者免除徭役,学而优者委任为郡县官吏;重视实践。经文翁倡导,四川学风大兴,渐与齐鲁之学齐名。文翁兴学,开创了西汉一代的官学制度;蜀人司马相如更开创出影响深远的汉大赋,中原文化与巴蜀文化的融合迸发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为华夏文明谱写出风采超卓的历史篇章。

剑门之门,是巴文化与蜀文化的交融之门,是华夏文明囊括巴蜀文化之门,也是上演民族大融合序曲之门。

三国时期,剑门雄关是兵家必争的生死关隘,蜀魏连年在此争夺。为了加强防卫,为了北伐北魏,六出祁山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在剑门山上的隘口处建造起了剑门雄关,并“架飞梁,搭栈道”开凿出三十里长的剑门古栈道,被称做“阁道”。蜀国大将姜维曾长期镇守剑门,拒钟会十万大军于关门外,后被从阴平道绕道过来的魏国大将邓艾偷袭得手,丢失了剑门雄关,最终导致蜀被魏国所灭。

②中国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产业园

剑门关隘处的三国文化,其实也是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的大比拼、大交融。紧跟于三国之后的魏晋南北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胡乱华时代,其实也是北方少数民族融入华夏文明圈的时期,民族大融合在这个时期达到高潮。为有少数民族血统(即胡人血统)的李唐王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发生在剑门关隘的战争史,写满了鼓角争鸣,也见证着文化的消失和重生,还见证着历史长河险滩暗礁处的折戟沉沙,绝处逢生,峰回路转,别有洞天。

剑门关隘处,萧萧马鸣的交通史,既在南北物贸的大流通中,显示着太平岁月的和平静好,人民安居乐业,又另有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浪漫别致和两位唐朝皇帝仓皇幸蜀的趔趄脚步。

剑门是关,也不是关。战争到来时,它是你争我夺的战场,是金戈铁马入梦来的春秋,是书写一个文脉、多个源头的中华文明的基点。和平年代,北方人民从这里移居蜀地,以润物细无声的互相影响的方式,继续着中华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不朽伟业。(责任编辑/张筠 设计/张籍匀)

猜你喜欢
剑门剑门关巴国
剑门关
剑门关
游剑门关
登剑门关
蜀道新韵(三首)
别具风味的“剑门豆腐”
阅读剑门蜀道(三章)
剑门豆腐文化渊源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