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藏族与汉族中学生体质比较研究

2015-03-18 01:37杨彩虹党玮玺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甘南州汉族藏族

杨彩虹,党玮玺

(1.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藏族与汉族中学生体质比较研究

杨彩虹1,党玮玺2

(1.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根据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对久居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200名藏、汉族中学生的8项指标进行测试,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民族中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藏、汉族中学生的身体形态以及身体素质各项指标测试结果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藏、汉族中学生的体质没有差异。

藏族;汉族;学生体质;比较研究

国民体质是关系国家民族的重大问题,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体质研究。增强人民体质是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最本质的要求,为此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民族中、小学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提高当代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于扭转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本研究对藏族与汉族部分中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藏族与汉族中学生的体质状况,为全面研究藏族与汉族中学生的健康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客观依据,现介绍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久居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迭部县、卓尼县在校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级200名学生(藏族学生105人,汉族学生95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实地测试法、文献资料调研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测试指标[2]对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汉族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和身体素质指标(力量指标:立定跳远、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男生引体向上;耐力指标:男生1 000米跑、女生800米跑;速度指标:50米跑;柔韧指标:坐位体前屈)进行测试。运用Excel 2003与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形态指标

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发育状况和身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体重是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以及内脏器官综合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3]。本次调查结果:藏族男生身高(159.4±10.1)cm,汉族男生身高(156.6±9.0)cm;藏族男生体重(47.6±8.0)kg,汉族男生体重(45.8±7.2)kg,藏族、汉族男生身体形态(身高、体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藏族女生身高(151.8±6.4)cm,汉族女生身高(153.0±7.8)cm;藏族、汉族女生体重分别为(43.6±6.0)kg、(44.7±6.1)kg,藏族、汉族女生身体形态(身高、体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身体素质指标

2.2.1 力量指标 藏族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为(34.0±4.7)个,汉族女生为(31.9±7.4)个,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藏族男生一分钟引体向上成绩为(11.4±2.7)个,汉族男生为(11.9±2.5)个,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2 耐力指标 藏族男生1 000米跑的成绩为(4.32±0.19)分钟,汉族男生为(4.35±0.23)分钟,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藏族女生 800米跑的成绩为(4.13±0.31)分钟,汉族女生为(4.20±0.36)分钟,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3 速度指标 藏族男生50米跑成绩为(8.44±0.75)秒,汉族男生为(8.15±0.57)秒,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藏族女生50米跑的成绩为(8.89±0.51)秒,汉族女生为(8.75±0.49)秒,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4 柔韧指标 藏族男生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为(12.80±4.23)cm,汉族男生为(14.83±4.93)cm,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藏族女生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为(12.97±5.30)cm,汉族女生为(12.45±6.00)cm,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对藏族、汉族学生体质现状原因的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久居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的藏族、汉族中学生的体质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其原因,除与本研究所抽取的样本量较少有关之外,还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2.3.1 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是体质形成的基础,是人体体质强弱的前提条件。在体质形成的过程中,先天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先天因素、人体的遗传性状是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它对于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及人体体质的强弱具有重大影响,父母的体质特征往往能对后代产生一定影响。

现在,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许多藏族年轻人的婚恋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不是完全的包办婚姻,也不再受制于宗教信仰,他们开始自由选择自己的婚姻和生活,藏族与汉族通婚,使得先天性的民族差异逐渐被弱化[5],这也是他们体质之间没有太大差异的原因之一。

2.3.2 地理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是制约人体体质的最大因素,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素。徐徊溪在《医学源流论》中提到:“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东南之人气浮而薄。”这说明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由于受不同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生活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地区人的体质[6]。现代环境地质学研究也表明:在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世界各地区人类的发育,形成了人类明显的地区性差异。而甘南州不论藏族还是汉族都生活在同一个地区,所受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也相同,导致他们的体质之间不存在太大差异。

2.3.3 外来文化的影响 人类社会是凭借文化维系起来的一个社会实体,任何民族文化又都是人创造出来的人为信息系统,民族文化与人种体质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可是当一种文化作用于具体的个体时,该个体的体质特征对已有文化的反馈肯定受到自身体质特征的影响,必然表现为个体体质可以对文化的建构发挥潜在的作用。所以说,文化的改变也会使人体体质发生相应的变化[7]。

无一例外,碌曲县、迭部县、卓尼县当地民族的文化习俗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例如婚丧嫁娶习俗的改变。婚俗模仿汉族简捷的婚庆仪式,丢弃了藏族传统的骑马嫁娶、唱哭嫁歌、膜拜灶台等习俗。我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这一特性,使各民族的文化发生了交流与融合。在藏汉杂居的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汉藏文化的融合使这一地域的文化得到统一,因此他们的体质差异也就逐渐减小。

2.3.4 饮食营养因素 饮食是人体后天摄取营养、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一个人长期的饮食习惯和相对固定的膳食结构均可通过脾胃运动影响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形成稳定的功能趋向和体质特征,因此,膳食营养是体质形成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8]。

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学校制度、地理环境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制约,80%的中学生都寄宿在学校,他们的膳食都是学校食堂统一提供。同样的饭菜对每个人提供的营养、矿物质、微量元素等都是相同的,即便因个体不同,对食物的摄入量和吸收有所差别,但在饮食上是统一的,使他们形成了稳定的功能趋向和相对统一的体质特征。

3 结语

通过对久居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碌曲县、迭部县、卓尼县中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身体素质指标(力量、速度、耐力、柔韧)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此的藏、汉族中学生的体质状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袁筱平,卢辉,乔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修订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0):158-159.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测量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4]黄海.运动人体机能实验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5]史儒林.青海高原地区大学生生活方式和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6]郭海荚,余绍森.影响成年人体质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6):16-18.

[7]白永正,王岗.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J].体育学刊,2005(1):62-64.

[8]张虎祥,马国全.中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质状况的关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4):107-108.

G526.5

B

1671-1246(2015)16-0096-02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2012]GSGXG042);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890009)

猜你喜欢
甘南州汉族藏族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基于GIS的甘肃省甘南州垃圾填埋场适宜性分析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新“国十条”背景下甘南州保险需求调查研究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English Read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基于DEM的1983-2012年甘南州降水空间变化趋势及特征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