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民族化与创新

2015-03-18 03:01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民族化真人秀受众

□ 朱 敏

伴随着中国电视娱乐业的发展,各种电视节目日新月异,不同的节目类型所带来的受众、所占据的市场是不同的。真人秀节目从最初的萌芽发展到现在的高潮,不断用各种真人秀题材吸引着受众,并且是在短时间里就凝聚受众达到了惊人的吸引力。真人秀节目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容小觑的,如何将真人秀节目创造的经济效益与真人秀节目自身的社会效益相结合,也就是如何将真人秀发挥自己的成功之处规避失败,带来教育和娱乐相结合,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真人秀如何创新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真人秀节目民族化过程中的成功

真人秀节目作为舶来品,要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国家生根发芽,赢得我国人民的喜爱,就应该走中国民族化道路。所谓真人秀节目的民族化,就是用中国文化改造真人秀节目,使之符合我国的生活环境、语言、风俗习惯,符合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与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相融合,走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节目模式的民族化。电视模式是一个节目最基本的因素,一种优秀的节目模式可以成就电视作品,也可以成为电视生产的动力。在引进外国真人秀节目的过程中,中国引进外国节目模式,之后根据中国自身的市场环境和文化理念,对节目模式进行了改善,从而做到了节目模式的民族化,具体说来就是由“残酷竞争”到“集体主义”;由“野蛮冲突”到“自然和谐”。

(二)节目内容的民族化。真人秀节目有了一个优秀的电视模式之后,着重需要考虑的就是节目内容,只要确定了节目内容,整个节目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节目定位。节目内容中不仅蕴含着节目制作人员对于播出的真人秀节目的整体把握,也是制作人对于中国真人秀节目市场和受众的把握。只显示适合中国国情的内容,才能使做到真正的民族化。具体说来就是由“窥探”到“体验”;由“猎奇”到“真、善、美”。

(三)节目表达方式的民族化。真人秀节目表达方式,主要是从节目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艺术性,以及邀请的嘉宾行为模式、口语表达模式来表现整体节目的表达方式。节目主持人和嘉宾以及现场的观众都是节目表达方式的表达载体,事先选择合适和正确的表达人群,实现表达语言、行为的民族化,整个真人秀节目的表达方式也就会出现民族化。

二、真人秀节目民族化过程中的失败

真人秀节目在我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整个市场中的真人秀节目的民族化还是相当成功的,但是,每个节目形式都会在达到一个成熟的阶段时开始走下坡路,为了防止真人秀节目衰落的出现,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真人秀节目民族化过程中的失败,从失败处寻找机会,使真人秀节目的未来更加辉煌。

(一)畸形审美——游戏和偷窥的快感。中国观众对“真人秀”的普遍印象仅仅是:由普通男女来充当主角,冒着被淘汰的尴尬参与室内或户外游戏努力得大奖。这种复杂的审美心理还包括对于“丑”的审美,观众一方面想要看到选手们和明星们在台上的精彩表演,另一个方面又想要看到选手在台上失败或者搞笑的表现,这种对于隐私的窥探。

(二)低俗引进——节目雷同、格调低俗。真人秀节目从引进开始,就被定义为是一种“舶来品”,真人秀自身也在不断进行民族化的发展,但这其中也还是杜绝不了低俗引进这一弊端。低俗引进总的表现是节目的雷同,例如:比如游戏真人秀节目,似乎各家电视台都把目光瞄准了湖南卫视,只要湖南卫视的一个节目成功,总是能引来其他各家在不同程度上的模仿和抄袭,其中这些节目内容是相同的、还有相似的节目设置、甚至节目的背景元素都是一样的。

(三)放弃社会责任。真人秀节目在畸形审美、低俗引进,最终导致了过度娱乐化,就是一种总体的放弃社会责任的表现。一是过度注重真人秀节目的娱乐功能,知识内涵在不断减弱。当韩流不断冲击中国的主流传统思时,韩剧被批评为太过于浅显和直白,容易使人“白痴化”,真人秀节目就正在不断变得表象化,游戏规则幼稚,游戏内容简单。其实真人秀不仅要有娱乐的职能,更是要有教育的功能,即广播电视宣传教育功能应该在首位,真人秀节目也需“寓教于乐”。二是放弃正确的舆论导向,电视节目中对于金钱、奖金对于人性的诱惑过多,各种参与者在婚恋类中言语和行为透露出来的拜金主义和败富主义,对于整个社会意识带来极大的冲击。所以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要更加注重正确导向对于整个社会的配合作用,提高节目的公信力。

三、“真人秀”节目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节目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节目将不会停止而且回归发展。通过以上总结,了解真人秀节目的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之后,坚持我们的成功因素,修正存在的失败因素,才可以实现真人秀节目的创新。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弘扬社会主流价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真人秀节目应该坚持自身的正确审美观。由迎合大众转变为引导大众,不再只是追求暴利为目的,排除对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炒作,做好节目自身的把关人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道关卡,不再所有的东西都一笼统传达给受众。二是观众积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观众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中,应积极提升自身的欣赏素质,对于低俗文化和刺激性的信息流回避,降低其点击率,也就不会将真人秀节目中各种的八卦无限放大化,甚至成为媒体头条,影响更多的受众。

(二)提倡原创,走中国特色的“真人秀”发展之路。一方面来说中国“真人秀”彻底放弃引进,自己进行创新。英国国际传媒集团宣布,将向灿星制作订购《中国好歌曲》,而《中国好歌曲》也成为中国第一个被引出国外的真人秀节目。《中国好歌曲》是国内首档不再集中追求“造星”,而是将注意力放到“造曲”上的歌唱真人秀节目,没有购买任何的国外模式,是整个节目团队自行研发。所以,节目将重点放在了歌曲,以及制作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上,模式、赛制独立完成的,节目同样也是以真人秀的方式呈现。该节目激发了音乐产业的原创力源头,避免了因为原创力不足所造成的产业疲软,这也是一大亮点。另一方面,中国真人秀的市场还是需要大量引进国外的节目,在引进过程中注意节目的民族化进程。《爸爸去哪儿》是一档大型明星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也是引进真人秀节目在民族化中做的较好的例子。第一,体现了中国小孩存在的问题,爸爸对于孩子教育存在的问题,展现了中国式爸爸的形象,是对中国的教育观点、教育背景以及教育文化的反思。第二,中国版本中加入的“村长”也就是主持人的角色是一大亮点,是对整体节奏的穿插,防止了拖沓,使得节奏更加紧凑,杜绝了观众对于无反应镜头的厌烦感和期待值的下降。整体节目的真实亲切,集教育、亲子关系的处理于一体,吸引了中国观众,所以说《爸爸去哪儿》重新定义了真人秀,掀起了节目的热潮。

(三)拓展节目形态,增加“真人秀”节目的多样性。除了《爸爸去哪儿》具有教育意义的萌芽,还有一档节目更能体现真人秀的教育功能——《变形记》。湖南卫视的《变形记》以西方“交换配偶”真人秀节目为蓝本,是一档生活角色互换类节目,在民族化过程中,适度的继承和有力的变革决定了节目的成功。它的节目选题和节目内容形式上的创新,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四季的节目策划中,所选取的主人公多为少年儿童,关注的重点在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通过两个相极的家庭的互换,刺激两个少年的转变。当真人秀节目开始关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关注毒瘾、单亲、两代隔阂等问题,本身就是中国真人秀节目定义的提升、意义的提高,参加者都在接受着主流价值观的洗礼,都在矫正自己的问题。所以教育为主,娱乐为辅,可以作为未来真人秀在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1]李立.奇观社会的文化密码[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2]希尔.流行真人秀:真是电视节目受众的定位与定时研究[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3]孙宝国.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民族化真人秀受众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调查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