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阳华岩铭》看元结对湘南摩崖石刻景观的缔造之功

2015-03-18 05:49李花蕾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湖南永州425199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江华摩崖石刻

李花蕾(湖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永州 425199)

从《阳华岩铭》看元结对湘南摩崖石刻景观的缔造之功

李花蕾
(湖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永州 425199)

元结在湘南地区缔造了大批摩崖石刻景观,阳华岩是其中之一。《阳华岩铭》创作于公元766年,由元结撰文,瞿令问书刻,形式精美,历代金石文献都有著录。《阳华岩铭》石刻迄今保存完好,具有文物、考古、文献、书法、游览等多方面的价值。

湘南;摩崖石刻;元结;阳华岩铭;瞿令问

位于湖南省西南部的永州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摩崖石刻景观。对这些景观探本溯源,不难发现其中绝大部分的源头都指向同一个人——唐人元结。元结在湖南前后生活将近十年,开创了阳华岩、朝阳岩、浯溪等多处石刻群,对于湘南地区摩崖石刻景观有不可磨灭的缔造之功。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漫郎,河南鲁山人。由颜真卿撰书,现存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老 校区的《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是对元结生平的综述。其中有一段关于元结在道州施行“古人之政”的议论,记载当时道州“为西原贼所陷,人十无一,户才满千”,元结到任两年间,“归者万余家,贼亦怀畏,自此不敢来犯。既受代百姓诣阙,请立生祠,仍乞再留”。道州即今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元结于公元763年出任道州刺史,“自任道州刺史以后至其终老之前大约十年,溯游湘水上下,往来道州、九疑山、江华、零陵、祁阳诸地,多在今永州市境内”[1]。元结为官廉洁方正,关心百姓疾苦。在道州任职期间,他曾两次上书,请求减赋免役,“民乐其教,至立石颂德”(《新唐书·元结传》)。这个时期的元结,文学造诣已然炉火纯青,在体察民情与徜徉山水之间,先后创作了《舂陵行》、《赋退示官吏》、《右溪记》等不朽名作。同时,元结以刻石明志的方式,在所经之处留下了大量摩崖石刻遗迹,阳华岩石刻就是其中一例。

阳华岩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沱江镇竹园寨村回山脚下,清道光《永州府志》称“江华复岭重岗,地远而险,其山之秀异者,自古称阳华岩”。阳华岩属石灰石岩,外岩自东向西倾斜,如同一道天然走廊。岩洞敞开向南,一股清泉自山岩内部涌出,沿石壁西流。洞壁平整,是得天独厚的刻石场所。阳华岩有唐至清代题刻40余方,迄今可清晰辨认的有 38方,皆为阴刻,其中以《阳华岩铭》最负盛名。《阳华岩铭》成于唐永泰二年(766),由元结撰文,瞿令问书,是阳华岩石刻的开山之作。石刻全幅宽 290厘米,高75厘米,包括题名、序文、铭文、年款在内共404字,分为44行。前9行题名及序文共90字,作隶书;中间33行铭文96字,模仿曹魏《三体石经》体例,每一字都以先大篆、次小篆、再隶书的方式书刻,因此共有288字;最后2行年月款16字,作篆书。《阳华岩铭》这种独特的三体书刻方式,在整个湖南地区都属少见。全文如下:

《阳华岩铭(有序)》

刺史元结

道州江华县东南六七里,有回山。南面峻秀,下有大岩。岩当阳端,故以“阳华”命之。吾游处山林,几三十年,所见泉石,如阳华殊异而可家者,未也,故作铭称之。县大夫瞿令问,艺兼篆籀,俾依石经,刻之岩下。铭曰:

九疑万峰,不如阳华。阳华巉巉,其下可家。洞开为岩,岩当阳端。岩高气清,洞深泉寒。阳华旋回,岑巅如辟。淆塍松竹,辉映水石。尤宜逸民,亦宜退士。吾欲投节,穷老于此。惧人讥我,以官矫时。名节彰显,丑如此为。於戏阳华,将去思来。前步却望,踟蹰徘徊。

大唐永泰二年岁次丙午五月十一日刻。

铭文共24句,文风洗练。前12句主要描景,通过洞、岩、泉、松竹、水石等角度,将阳华岩风景一一展现。后12句主要感怀,从中不难看出元结很羡慕逸民退士的归隐生活。面对阳华岩美景,元结有心“穷老于此”,却又怕被人误解为“以官矫时”,而元结本人也羞于靠这个显名,最终只好无奈地“前步却望,踟蹰徘徊”。元结另有一首与阳华岩有关的五言诗《招陶别驾家阳华作》,该诗作于同年,前6句为“海内厌兵革,骚骚十二年。阳华洞中人,似不知乱焉。谁能家此地,终老可自全”。将该诗与《阳华岩铭》一起解读,可印证元结的归隐心态。

阳华岩构造独特,为石刻提供了天然保护,从而使《阳华岩铭》避免遭受风吹雨淋,所以,历经1200多年,仍字字清晰,无一处磨损。其保存程度之完好,在湖湘地区众多摩崖石刻作品中都属罕见。其他元结作品,如朝阳岩石刻,原刻已失传,现存为明清时期后人重刻。“浯溪三铭”多有泐缺,甚至《大唐中兴颂》这样的恢弘巨制,也经风雨侵蚀,造成局部残缺模糊。

《阳华岩铭》历代金石文献均有著录。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7:“唐元结《阳华岩铭》,永泰元年。”(当作“永泰二年”。)王象之《舆地碑记目》卷 2:“《阳华岩铭》:元结撰,瞿令问书。以上三碑并永明二年刻。”《方舆纪胜》卷58同。(“永明”当作“永泰”。)王佐《新增格古要论》卷3:“《阳华岩铭》,元结次山作铭,邑令瞿令问以杂体篆,刻之厓上,在道州东南七里山下。”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60:“《阳华岩铭》,高二尺四寸,广九尺一寸……在江华。”叶昌炽《语石》卷 2:“《阳华岩铭》,亦令问三体篆(大小篆、八分),(李)阳冰之亚也。”《八琼室金石补正》的记载最为详细,不仅惟妙惟肖地摹刻了整段铭文,还根据《县志》对前人著录中关于阳华岩地理位置的讹误做出了更正。并且陆增祥还通过《王庶子碑》、《碧落碑》、《华岳碑》,对瞿令问所用古文(即篆籀)的变异情况做了对比。

目前故宫博物院、台湾国家图书馆、台湾中研院等极少数单位有《阳华岩铭》拓片收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无藏。近年出版的《唐代石刻篆文》[2]、《湖湘碑刻》[3]收录了《阳华岩铭有序》。《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4]对瞿令问有议论,但不提《阳华岩铭》,而是称“《朝阳岩铭》即有‘县大夫瞿令问,艺兼篆籀’之说”,“《朝阳岩铭》,仿魏《三体石经》,以古文、小篆、隶书三体书之”。但元结《朝阳岩铭并序》并无“县大夫瞿令问,艺兼篆籀”,另据笔者实地考察,现存《朝阳岩铭》石刻为明正德辛巳(1521)年间邑人朱衮重刻,作行书。据此可知,《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作者似将《阳华岩铭》误作《朝阳岩铭》。

孙望《元次山集》[5]附录《元次山事迹简谱》云:永泰二年:“与令问游县东南六七里之阳华岩,作《阳华岩铭》,令问刻之岩下。”元结《寒亭记》称“巡属县至江华”,可见元结当时来江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视察,大概是在视察之余,瞿令问陪同元结来到阳华岩。颜真卿在《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中称元结去世以后,“故吏大历令刘衮、江华令瞿令问、故将张满、赵温、张协、王进兴等感念恩旧,皆送丧以终葬,竭资鬻石,愿垂美以述诚”,由此可见,瞿令问与元结之间有深厚的情谊。

瞿令问,一作令闻,生平无考。同治《江华县志·职官》有《瞿令问传》:“瞿令问,博陵人,代宗时为江华令。文学饰治,善篆书,永、道间金石铭识多其遗迹。后人重其名,为祠之,冠邑名宦焉。”黄庭坚《题浯溪崖壁》称“得次山铭刻数百字,皆江华令瞿令问玉筋篆,笔画深稳”(《山谷题跋》卷八),瞿中溶评论《窊尊铭》时称“公篆学之精深,实于唐宋诸儒中卓然可称者”(《古泉山馆金石跋》),《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亦称“有唐一代悬针之篆,当推瞿氏为第一”。

元结精于文,瞿令问工于书,除《阳华岩铭》外,他们还携手完成了《窊尊铭》、《寒亭记》、《舜庙状》、《舜祠表》等多处石刻。黄庭坚《游愚溪》诗云:“下入朝阳岩,次山有铭镌。藓石破篆文,不辨瞿李袁。”此处的“瞿”即指瞿令问,“李袁”指李庚、袁滋,三人都与元结相善,分别为他书刻《峿台铭》、《浯溪铭》、《庼铭》,世称“浯溪三铭”。

阳华岩自然景观的构造无疑是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是其人文景观的缔造,则要归功于元结。在元结之前,阳华岩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正是一句“九疑万峰,不如阳华”,令其名声大噪。在《阳华岩铭》刻石之后,历代不断有文人墨客闻名前来造访留题,岩壁上的石刻越来越多,逐步形成了摩崖石刻群。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使籍籍无名的山岩,最终化身为千年文化遗产,2006年,阳华岩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阳华岩铭》外,阳华岩较为独特的石刻还有很多,如唐代道州刺史陈谏撰文,江华县令江籍书刻的《华岩寺记》,记载了寺庙土地权属、买卖管理等事项,在国内较为罕见。另外,宋代江华县令安硅撰、豫章罗晔书刻的《道州江华县阳华岩图并序》,在岩壁上构图,摹写阳华岩风貌,是湖南省内仅存的摩崖图刻。

元结“雅好山水,闻有胜绝,未尝不枉路登览而铭赞之”(颜真卿《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评《阳华岩铭》,称“元结,好奇之士也,其所居山水必自名之,惟恐不奇”。元结确实是一位“雅好山水”的“好奇之士”,他在永州境内不断发掘集游览与刻石功能为一体的景点,其中大多数都是前人不曾留意的,如阳华岩、朝阳岩、浯溪、寒亭等地,还有右溪、无为洞等,散见于湘南各地。正是这样一位“好奇之士”,在离故乡千里之外的湘南地区,缔造出一个又一个摩崖石刻景观。一篇《阳华岩铭》,成就了“阳华胜览”;一篇《寒亭记》,开创了有“石刻书法长廊”之称的寒亭景观;“浯溪三铭”与《大唐中兴颂》,使浯溪碑林蜚声海内外;《朝阳岩铭》与《朝阳岩下歌》,令朝阳岩水石得以彰显于世。因此,称元结为湘南摩崖石刻景观的缔造者,实属当之无愧。

[1]张京华.元结与永州水石文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 (2).

[2]施安昌.唐代石刻篆文[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7.

[3]刘刚.湖湘碑刻(一)[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4]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5]孙望.元次山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0.

(责任编校:张京华)

G122

A

1673-2219(2015)08-0024-02

2015-05-14

李花蕾(1979-),女,河南鲁山人,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

猜你喜欢
江华摩崖石刻
西狭颂摩崖石刻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ediatric Tuina plus oral Chinese medication for pediatric anorexia due to spleen failing in transportation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摩崖石刻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南行唐北界”摩崖石刻考察图辑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鸟”与“乌”
陈江华 藏石欣赏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段江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