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技术

2015-03-18 23:44王艳
河北农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灌溉系统微灌水溶

王艳

水肥一体化技术

王艳

一、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原理及优势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这项技术的优势是肥效快,养分利用率高,既节约肥料又利于保护环境,还可减少田间劳作,提高灌溉质量,具有节水节肥、省时和增产增效的作用。

水肥一体化适宜有水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较好的区域。已建设或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设施农业园区、果园和经济作物栽培区,可优先推广应用。根据水源特点、地形、田块、土壤质地、作物种植方式等基本情况,设计灌溉方式、灌区面积、管道布局与埋设深度、长度等。其基本形式有:管灌、喷灌、微灌、滴灌、沟灌、渗灌等。

二、水肥一体化工程的主要设施

1、灌溉系统。主要包括首部系统、地下管道和地面灌溉系统。首部系统包括:连接水泵出水口的管道,止逆阀,进、排气阀,过滤器,压力表,计量表及加压泵等。

2、施肥系统。主要包括施肥池(罐)、混肥泵、搅拌器、输肥管道和施肥装置等。分散经营的地块,可以选用施肥罐,占地少,易清理;种田大户一般用施肥池,容积为4—5立方米,能够满足大约一天的用肥量,避免频繁添加肥料。施肥装置主要有文丘里施肥器、压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等。

三、灌溉施肥方案的制定

1、灌水定额。露地微灌施肥的灌溉定额应比大水漫灌减少40%—50%左右,保护地滴灌施肥的灌水定额应比大棚畦灌减少30%—40%。灌溉定额确定后,依据作物的需水规律、土壤墒情及降水情况确定灌水时期、次数和每次的灌水量。

2、施肥量。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其底肥投入量可按常规施肥的90%左右,追肥量为常规施肥的50%—60%。按照不同作物的需肥特性,确定施肥次数、时期和数量。

3、肥料种类。水肥一体化所施用的底肥同于传统底肥,可选用多种有机肥和化肥。但随水追施的肥料品种必须是水溶性肥料,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尿素、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硝酸钾、氯化钾、硫酸钾等肥料,溶于水后不易产生沉淀;追肥补充微量元素,一般不与磷肥同时使用,以免形成磷酸盐沉淀,降低肥效,堵塞滴头或喷头;复合型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有机水溶肥料等,应根据其养分配方和施肥方案要求选用;如果用沼液追肥,必须提前过滤,以免堵塞管道;同时施用两种以上肥料,应考虑是否会发生理化反应,可预先做混配试验,确认无不良反应后,再用于田间,并尽量现配现用。

四、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运行

1、肥料的溶解。一般固态肥料需要用水溶解,混合搅拌成肥料溶液,如果不溶物较多,需将其滤除,取清液施用;选用液态肥料时直接兑水稀释混匀即可。

2、施肥量控制。施肥时必须准确掌握剂量。注入肥液的适宜浓度约为灌溉水量的0.1%。例如,灌溉水量为20立方米/亩,注入肥液大约为20升/亩。每次灌溉的施肥量应符合施肥方案要求,过量施肥可能导致作物受害以及环境污染。

3、灌溉施肥程序。一般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用不含肥料的清水灌溉20分钟以上,湿润灌溉系统;第二阶段,在灌溉水中加入适宜浓度的肥料溶液,继续灌溉;第三阶段,灌溉结束前,用不含肥料的清水再灌溉30分钟以上,以便清洗灌溉系统,促田间肥料入渗土层。

4、系统维护。主要是管路清洗和设施维护。由于水源和肥料中含有泥沙等杂质,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过滤器积存沉淀物,易堵塞管路。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清洗过滤器,清洗时要关闭加压泵和潜水泵(不可在运行状态操作),打开过滤器封盖,取出滤网或碟片,用清水冲洗干净,重新安装到位,封盖,即可使用。每次灌溉结束后必须及时清洗过滤器,以备下次使用。

每个灌溉周期结束前,应仔细检查系统各部位,如果发现意外跑、冒、滴、漏,及时维修,如有部件破损、老化或存在安全隐患,必须更换,保障系统良好运行。

五、配套技术

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要配套应用作物良种、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技术,还可因地制宜,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形成膜下滴灌等形式,充分发挥节水节肥优势,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加效益的目的。

(作者单位:献县农业局)

猜你喜欢
灌溉系统微灌水溶
微灌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智能灌溉系统应用
水溶肥生产工艺与技术
水溶肥标准修订即将启动
水溶肥磷酸二氢钾 你真的了解吗?
仿生高效节水灌溉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小型自动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阜新地区玉米微灌节水增产关键技术研究
烤烟专用水溶根施肥技术介绍(一)
关于南方多雨区喷微灌发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