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业的价值与意义
——创新性美术作业的探索与应用

2015-03-18 23:37北京市朝阳区兴隆小学黄宝洁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7期
关键词:画画绘画美术

北京市朝阳区兴隆小学 黄宝洁

一、内容摘要

全面渗透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的指导思想,也是《标准》设计思路的起点。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基础的意义和促进发展的眼光看,最为重要的是需要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愿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美术的能力。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来源,因此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参与的积极兴趣成了我教学中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美术作业“我的生活我做主”-设计找茬活动油然而生。

二、美术课现象探寻

近些年我发现一种怪现象,从四五岁就非常喜欢画画并且画得非常好的孩子,经过学校的“重视、培养”,到了小学中年级时就已经对画画已兴趣全无,即使画也只能画的很小且死板,反复修改,没有任何自信心。有关数据统计:1~6岁的孩子喜欢绘画的为99%,7~15岁的孩子喜欢绘画的为30%。为什么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丰富,专业技法的提升,却反而对绘画的兴趣大大降低了呢?

针对此现象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通过对学生、老师、家长、社会环境等因素分析,了解到以下四个方面都有原因。

(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现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强调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借此有不少老师都采用了教简笔画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多半是老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

学生机械临摹时就不必进行构图的审美选择,认识不到真实的空间和形体,没有直接观察和直接验证的经验,更没有以自然为师模仿表现绘画语言的艺术实践,思维活动受到很大的局限。越画越枯燥,到最后导致对绘画失去兴趣。

(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望子成龙的思想造成拔苗助长, 5、6岁的孩子就开始学习枯燥的素描,严重缺少儿童心理学知识,无形中扼杀了孩子学画的兴趣。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低龄儿童处在一个易受暗示阶段,绝大部分儿童容易被人左右,特别是父母“好心”的指点其实是害了他们。甚至有一半的家长会亲自动笔帮孩子画。”经这一折腾,本来画得好的,喜欢画画的、很有自信的孩子就会变得很不自信,画面形象越来越小,修改次数越来越多,这样出现恶性循环。

(三)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儿童绘画教育一直以来,除学校教育以外,儿童绘画培训班、家教到处都是,虽然素质教育已进行多年,并且也取得不少成绩,但受传统应试教育以及家长、社会环境的影响,还存在着大量不尽人意的地方,培训班越来越多,可学画画的同学越学越不想学,画的也越来越差,家长越来越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喜欢画画了?”

三、理论支持——全面渗透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的指导思想,也是《小学美术课标》设计思路的起点。“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伴随着多年的教育经验,我越来越清楚的是,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方式方法应以人为本,生活才是艺术的真正源泉。

四、实践与课标的紧密联系

(一)面向全体学

教学中我们常常机械地对待和使用教材,认为教学活动只是将教材内容单向和单一地传授给学生。

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为少部分同学进行的课程,班级中一般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天赋,她们多为女生,性格内向认真仔细,作业也符合老师的要求,画面美观干净;但四分之二的学生绘画一般,兴趣不浓,跟着老师应付差事;更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调皮捣蛋,绘画水平很差,抵触美术作业。因此,就造成了优秀作业千篇一律,无效作业堆积成山。美术作业悄然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然而,“我的生活我做主”却全然改变了这种局面。生活属于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学校里、班级中、家庭里、社会中。简单的绘画表现形式,降低了艺术表现的门槛,使得所有的孩子都积极的投入到的“挑刺”的队伍中。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的生活我做主”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将其理解为一种“有趣的游戏”。并没有把它看做是繁重的作业负担。挑毛病,找问题,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现在,将权利下放,让孩子们尽情的“找问题”,他们当然是乐此不疲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艺术源于生活” 我们的实践活动“我的生活我做主”真真切切地体现了它。平日里总是提醒孩子要观察物品,观察表现的方法,就是没人听。而现在,孩子们的小脑袋却像个拨浪鼓,四处看个不停,努力探寻自己要找的“毛病”。课堂上,走廊里,操场上,家庭中,社会上都成了孩子们争相表现的地点。艺术终于源于了生活。

(四)注重创新精神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在狭小的美术课上进行空洞讲解,收效是可想而知的。

实践活动中的“找问题,挑毛病”恰好是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最佳契机。孩子们个个绞尽脑汁设计着问题的改造方案。在设计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以及灵活解决问题等诸多能力。

五、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他们会成长的更好

“我的生活我做主”是就是这样的孵化器,示范点,实验田。它在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同时,更加深远地影响了我的艺术教学之路。把课堂变成孩子们创造的“天堂”,我看到了美术课程的价值,看到了艺术教育的希望!

猜你喜欢
画画绘画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我爱画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老树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