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评价改革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2015-03-18 12:31孔新伟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5年3期
关键词:颗星报告单学业

孔新伟

2013年8月21日,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到了9月4日,国家教育部又下发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要规范考试、等级评价等十项规定。这一个文件的下发如春风拂面,在义务教育小学段掀起了新一轮学科教学评价改革的新高潮。据网络媒体报道,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翠苑三小、武义县的壶山小学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们,率先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在一、二年级期末考试中实行了游园式的“乐考”。本学期以来,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顺应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业评价要体现“过程性”与“多元性”这两个关键词,对正在执行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案进行了认真审视,重新进行了顶层设计。在评价方案的设计制定过程中,我们重点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设计。

思考之一:学业评价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我们认为,学业评价改革的突破口在于学生期末成绩报告单的变革。学生成绩报告单是对学生学业评价结果的终端呈现,学生很在意,家长很关注。

回顾十五年来的课程改革历程,在关于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改革中,笔者印象较深的首先是期末试卷从原先百分制变成了等级制。评价者根据学生做对题目的数量分别确定为优秀、良好、合格、尚需努力四个等级。在学生成绩报告单中,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记录袋,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评价,着力引导师生及家长淡化分数观念,以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说,在课程改革之初,百分制改成等级制还是收到一定成效的。但最近几年来,由于高考、中考、公务员考试等,主要还是以分数作为最重要的指标来选拔甄别人才。上级教育教学质量监管部门在教学质量检测时,又重新出现了百分制的试卷,因此,分数又回归人们的视野。在学生的成绩报告单中,虽然还是把试卷中的百分制转化成了等级制,但是,家长们关注的还是期末一张试卷的分数,而我们的教师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在成绩报告单中也夹着一张语、数、英、科四门学科的期末卷面分数,或者用短信告知家长四门学科的期末考试卷面分数情况,百分制其实已经死灰复燃。就是这成绩单中的显现分数或隐现分数引导着学生及家长在小学阶段就有了考试科目与考查科目之分,主科科目与非主科科目之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在成绩报告单的设计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让百分制彻底消失,让“过程性”与“多元性”两大特点在成绩报告单中呈现出来,这是学业评价改革的突破口。

思考之二:学业评价改革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变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也是核心阶段,时间长,跨度大,小学生的学业评价更应发挥的是教育功能,而不是选拔甄别功能。教师通过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学业评价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学业评价不仅要依靠单纯的书面检测,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运用实验、实践等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小学阶段的年龄特点和教育发展规律,决定了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必须从以终期性评价为主,变革为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期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

笔者认为,所谓形成性评价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检查、记录学生的进步情况,着重了解学生平时对学科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和方法、学习效果等情况。我们设“课前准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成果展示”四个评价指标,主要通过即时性评价、星级评价手册记录、作业情况记录、现场作品展示等形式进行评价。

阶段性评价是指根据学科特点,在一段时间后,如几周、一个月、一个单元、期中进行的评价。主要采用书面检测和实践检查两种形式,评价学生对某一知识或技能领域的学习情况。如一年级语文学科的拼音过关、精典课文的朗读、写字水平的年段过关、课外阅读量达标、口语交际水平等;数学学科的计算技能、动手操作、绘图设计制作能力等;英语学科的会话、单词记忆、字母书写等;科学学科的实验操作、养殖等社会实践能力;音乐学科的演唱、演奏、舞蹈等。检测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科和项目的不同有所区别,力求丰富多彩而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把阶段性评价也叫作专题性评价。

终期性评价主要是指学期末的书面综合检测或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一次大检阅,也就是我们常规的期末考试。但是,我们对期末考试的组织形式进行了变革。一是根据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记录情况,自我评价优秀的学生可以申请在终期性检测中实行免测制,每个班允许10%的学生免测。二是在终期性检测中,如果对于第一次结果不满意的学生可以申请补测,摒弃一卷定等级的简单做法。

思考之三:形成性评价应如何操作达到既简单又全面?

评价指标的多元性、过程性,与评价方法的简单可操作性是一对矛盾体。评价指标越多元,越全面,评价工作肯定越复杂,教师的工作量肯定也越大。特别是形成性评价,如何将复杂多元、天天要做的形成性评价变简单呢,这也是我们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将形成性评价的四个指标设计成一张量表(见下表),规定了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

形成性评价记录表

——学生个人“星星榜”  第    周

学科 课前准备 课堂参与 作业情况 成果展示 阶段检测

课评 周评 课评 周评 课评 周评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美术

书法

劳技

品德

地方

书法

信息

阅读 摘抄

周末

作业

记录

交流

平台 自我评价 家长留言 教师留言

注:课外阅读与摘抄由语文老师评价,各学科老师根据学科特点自行制定小星换大星细则。周总评前两项画星星,后两项用3、2、1表示得星数。

(一)课前准备星。上课前必须准备好本节课要用的所有学习用品,并放在规定的位置上。书本统一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或右上角,文具盒横放在桌面上方,紧靠书本,学具放在书本上方。任课教师要提早两分钟到教室候课,每堂课前半分钟进行检查评价,并做好记录,每周汇总一次。每堂课都准备好的或只有一次未准备好的学生当周可以获课前准备星。

(二)课堂参与星。听课总要求是学会倾听,敢于提问。根据一节课中举手的次数,倾听认真程度在形成性评价记录表中记1颗小星。也可以反向操作,认真倾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被老师点名批评的都可以得到课堂参与小星,一周表现好的学生小星换大星,当周可以得到1颗课堂参与星。

(三)作业优秀星。学生每次作业完成情况从“正确、清楚、及时”三个维度进行评价,每达到一项可以得到1颗星,特别优秀的作业加记4颗小星。在周汇总时,根据作业的次数和获得小星的数量确定小星换大星的标准,分别授予周三星作业、二星作业或一星作业。

以数学作业评价为例,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周课时为4课时,加上周末作业,一般周作业次数为5次,应得小星总数为15颗,如果学生获得了作业小星总数15颗,授予周三星作业;周小星总数为12颗,授予周二星作业;周小星总数为9颗,授予周一星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遵循学科、年段特点,体现层次性、选择性和多样性,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多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综合性、实践性强的作业,并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

(四)成果展示星。学生平时参加学科竞赛、展示等活动,在班级、校级、县级、市级、省级或省级以上获奖或作品展出,或者才艺展示,可分别获得1颗星、2颗星、3颗星、4颗星、5颗星,并将成果装入个人成长档案袋中。

思考之四: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期性评价这三种评价如何整合,形成学期末的综合评价?

形成性评价坚持每天记录,每周积累小星,换一次大星。每周大星共设5颗,即课前准备星每周1颗,课堂参与星每周1颗,作业优秀星每周3颗。阶段性评价根据学生阶段性测试得分情况可以转换成3颗星、2颗星、1颗星。

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得分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学期实际总得星数÷学期应得总星数×100

学期总星数=(课前准备星1+课堂参与星1+作业星3)×周数

在学生的学期末综合评定中,我们对三种评价方式进行有机整合,根据学科不同采用不同的整合公式。

语、数、英学科的学期综合成绩=期末卷面成绩×60%+阶段性评价得分×20%+学期形成性评价得分×20%。

音、体、美、科、劳等学科的学期综合成绩=形成性评价×60%+阶段性评价×40%。

思考之五:对教师的评价应如何跟进?

笔者经常听到教师的议论,高考、中考考什么,教师就向学生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一样,有导向性的作用。学校对教师的评价重点在哪方面,教师就会在哪方面更努力。

为了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淡化分数,真正实现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期性评价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业评价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对教师的评价也进行了变革。我们坚持以人性本善的理念制定教师评价方案,充分相信广大教师能积极、主动、自觉、尽心尽责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需要通过创设教师之间的激烈竞争平台,来促进教师对学生终期检测效果的关注。我们对教师的评价从以量化考核评价为主,变革为以定性评价为主。把对教师的评价从一张试卷定教学效果中解脱出来,进一步加强了对教师的过程考核。将教师对过程性、多元性为特点的学业评价改革执行情况作为对教师过程性考核的主要依据。同时降低了对教师终期性教学效果评价考核的比值,提升教师过程性考核比值,进一步降低统测学科检测时学科教学质量达标的门槛,减轻量化考核对教师的心理压力,引导广大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浙江省磐安县实验小学   322300)

猜你喜欢
颗星报告单学业
别样的“报告” 意外的“收获”
成绩出来了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瞧,床头有颗星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体检没问题报告单也别随手丢
学习报告单带来的转变
35
巧取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