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野心:我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2015-03-18 08:40苏清涛
新城乡 2015年3期
关键词:谢晋横店影视

苏清涛

“抬头望见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饥荒,有女不嫁横店郎……”这首民谣中所提到的“横店”,就是最近热播的《武媚娘传奇》的拍摄地。你难以想象的是,30多年前,横店只是浙江一个贫穷偏僻的小山村,当地流传的这首歌谣透出了横店人无限的悲哀、酸楚和无奈。

而如今,横店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城,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好莱坞”。如果有演员还没去过横店拍戏,那可会被圈内人笑话。

一次对话与一座城

横店这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何以与影视产业结下不解之缘?据传有这么一段流传至今的对话——

谢晋:“老徐呀,这个广州街可不是一条街,而是一座老广州城哟,你能按时建起来吗?”

徐文荣:“别人花一年时间,我保证半年建成!”

谢晋:“别开玩笑!”

徐文荣:“没问题!你放心吧。”

1995年,导演谢晋准备拍摄电影《鸦片战争》,但是迟迟找不到合适的拍摄地。与此同时,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正在为找不到带动家乡经济发展的路子而发愁。在当地官员的牵线下,谢徐相逢,徐立马对谢晋说,我在横店建一个给你免费用!5个月后,当投资4000多万元、占地300多亩的基地按时建成时,谢大导演立刻服了这个同乡。

广州街拍摄基地的奇迹般建成以及《鸦片战争》的成功拍摄,赋予了横店浓郁的传奇色彩,使其一夜间轰动影视界。

对横店心怀感激的谢晋,逢人必说横店,还把陈凯歌请到了横店。当时,陈凯歌正为影片《荆轲刺秦王》中最重要的拍摄场景秦王宫遍寻无着落而一筹莫展。徐文荣再次施出援手,在一片荒山上开山劈石,仅耗时8个月,建起了一座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秦王宫。

经过18年的发展,如今,横店影视基地的场景已是应有尽有、任君选择。远可拍秦汉、唐宋,近可摄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可拍皇宫、官府,下可拍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片可在这里一并拍摄。

产业链还在不断延伸。影视策划、拍摄、制作、展示、交易、后期产品开发、演职人员培养等一条龙的“影视帝国”正在逐步成熟。投资者不仅可以“拿着本子进来,带着片子出去”,也能够“拿着投资进来,带着效益回家”。

现在,国内近半数的古装电视剧在这里拍摄,最多时一天有46个剧组在这里穿梭。美国好莱坞的8家主要制片公司中,就有5家已将横店列为拍摄基地。

“无偿使用”却赚欢了

除去最初的偶然,横店何以能笑傲江湖?那是因为横店集团心很野,棋下得很大。

2000年3月,横店宣布:凡是来横店影视城拍摄电影、电视剧的摄制组,可以免费使用横店影视城的所有场景。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在许多拍摄基地纷纷提高场租标准时,横店却逆流而上,这让剧组觉得捡到了宝。横店从此人气飙升。

剧组纷至沓来,明星多了,追星族扑上来了,游客涌过来了,横店这个曾经闭塞的浙中小镇,转眼间变成“一年365天,好戏天天有,明星处处见”。

这种无偿投资免费使用形式正是徐文荣的匠心独运,也是他成功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上中央电视台打广告,一年一个多亿,效果有但远不及我们这样来得实在,一是所有投资都在横店,是横店的永久固定资产投入;二是媒体、名人直接间接做的广告,影响深远巨大可持续,效果明显。”

免费政策推出后,看起来横店影视城吃亏不少,但算一下大账,不难发现横店人的精明。由于不收费,剧组和游客来得多了,成功带动了横店及周边地区的金融、商贸、宾馆、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目前在横店,仅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就有3.6万,超过全镇就业人数的一半。当地素有零失业的说法——不管是老妪或是孩子,只要愿意,至少可以去做群众演员。经营一家中餐厅的村民王先生笑言:“我还在张艺谋的电影里演过车夫呢。”他说,他们村可谓是群众演员村,只这项收入就不少,且平时拍戏干活两不误。不过,王先生这几年已经顾不上当群众演员了,特别在五一、十一等旅游旺季,他的餐厅常会客人爆满,一年的收入不下50万元。

如今的横店,95%以上的农民都离开了农业生产,他们有着更多的机会选择在镇上的企业上班或者干脆经营自己的饭店、旅店或者影视道具店,已全然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难以复制的成功

在横店声名鹊起后,全国各地的考察团络绎不绝。但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国强告诉来考察的人员,“横店是不可复制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立项并通过审批的影视城有110多座,30多座规划建设的影视城正热火朝天地施工和招商,而规模小的影视拍摄基地更是星罗棋布。但他们中绝大多数都处于亏损经营状态,只有横店影视城、无锡影视城、上海车墩影视城等成规模走上产业化道路的才有盈利。不过,据横店集团高层介绍,从1996年横店影视城第一个项目开始,到2006年横店初成规模,整整10年,影视城都是亏损的,全靠横店集团贴钱支撑。但是横店影视城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洼地效应”,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不少地方规划建设影视基地时,预定的目标是依靠影视带动旅游,但横店影视城影视旅游杂志社总编辑曾毓琳认为,“现在,游客对拍戏以及见明星的热情,已经大不如以前,如果影视城单靠影视拍摄来发展旅游业的话,肯定走不远。”早在张艺谋的影片《英雄》拍摄前,时任横店影视城董事长的殷旭审时度势,提出上映后在影片主拍摄地——秦王宫恢复主场景,并开发推出了横店的第一场实景演艺——《英雄比剑》。在这场演艺秀中,公司再现了原汁原味的影视场景,造就了一场独特的影视真人秀。这种实景演艺很受欢迎,许多游客甚至认为比剧组拍戏更好看、更过瘾。“哪怕以后一个剧组都没有,我们的旅游产业依然会很好。”曾毓琳说。

此外,据曾毓琳透露,横店影视已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拍摄产业链。“目前在我们演员公会注册的群众演员和特约演员已达到5000多人,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模式。剧组来横店拍戏,只需要导演带几个主演过来就可以,其它全可以在横店找到。”

同时,作为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影片从立项到审片都能够在横店完成,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据朱国强介绍,国家广电总局把审片的权限委托给浙江省广电局,由该局组建成立影视审查机构,负责区域内电影剧本的上报、批复和影片的初审、部分影片的终审。“以前,一部影视剧要立项,需要到各个部门跑上百个章,两个月都跑不下来,现在23个章两天就解决。”

这样的优势,那些新建的影视基地如何能够在一朝一夕间复制?

猜你喜欢
谢晋横店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谢晋寻子
谢晋的《寻人启事》
谢晋的《寻人启事》
横店影视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缅怀谢晋导演
《我是路人甲》横店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