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例热射病的急救护理

2015-03-19 07:04林海银陈颖美王淑琼
海南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热射病降温血液

文 冲,林海银,陈颖美,王淑琼,张 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7医院内一科,海南 海口 571159)

八例热射病的急救护理

文 冲,林海银,陈颖美,王淑琼,张 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7医院内一科,海南 海口 571159)

热射病;急救;护理

热射病(HS)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较高,主要表现为高热和神志障碍,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严重热射病可导致多脏器、多系统损害。我科在2014年5~7月间共抢救热射病8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均为男性,年龄20~43岁,平均29岁。就诊时间分布:5月份2例,6月份5例,7月份1例。

1.2 发病原因 8例患者均有高温环境接触史,其中高温下训练及运动7例,高温下作业1例。

1.3 临床症状与体征 就诊时伴有高热且有神志障碍,排除其他疾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肛温在40℃~42℃),呕吐、腹泻,少尿或无尿,低血压,呼吸急促,皮肤出现干燥、无汗。本组其中2例出现昏迷,另外3例到科时神志清楚但躁动不安;4例出现抽搐;4例血压降低,最低达70/50 mmHg (1 mmHg=0.133 kPa),2例出现休克。

1.4 实验室检查 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肌肝、尿素氮升高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5例肌酸激酶升高,2例凝血功能障碍。

2 急救护理

2.1 降温 尽量在2 h内将体温降至≤38.5℃。室温调节在20℃~24℃,但避免空调口对着患者;在医生建立中心静脉通道前,建立至少2条静通道,利于液体快速静脉滴注;冰块置于散热较快的区域(颈部、腹股沟和腋下)进行降温,做好冰敷局部皮肤的观察;有条件可应用降温毯,或采用持续血液滤过治疗。

2.2 吸氧及保持呼吸道畅通 尽快给予高流量吸氧,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意识障碍、谵妄和烦躁不安的发生;并保持呼吸道畅通,是赢得抢救成功的第一步;合并呼吸衰竭者尽快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做好气道护理。

2.3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对患者病情的变化早发现、早抢救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全面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节律与频率、缺氧状况、尿量、中心静脉压、皮肤有无出血情况;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观察体温波动及呼吸机的各项参数等。随时监测生命体征,掌握病情进展,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4 镇静 控制抽搐,遵医嘱用药如地西泮、咪哒唑仑等,并做好用药后的观察;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做好安全护理及管路护理,避免他们坠床、撞伤及管路脱落。

2.5 持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护理 有研究认为血液滤过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热射病导致MODS的预后[1],对于一般物理降温措施无效且体温持续高热>40℃或少尿、无尿及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等行持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者,在预冲滤过器和管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治疗过程中注意各管路的通畅,防止扭曲,折叠,观察有无凝血的发生,发现凝血后及时更换滤过器,如无凝血情况,每天更换。配制置换液时要严格掌握无菌原则及三查七对制度,同时根据电解质、血生化及时调整,并做好记录。准确记录24 h的出入量,结合中心静脉压监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液体的入量和生理需要量随时更换调整置换液的输注量和超滤量,以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和出入量的平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6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误吸;观察并记录尿量,注意有无休克及监测肾功能;观察皮肤瘀斑及瘀点,口腔、鼻腔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情况,为防治DIC提供信息,利于医师给予肝素治疗或补充凝血因子。

2.7 一般护理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保持患者皮肤、床铺清洁、干燥、衣着宽松柔软,定时更换体位,按摩皮肤受压处,防止皮肤破损。部分患者腹泻较严重时注意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另外保持输液管路通畅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据资料报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有40%~70%可导致皮肤有从发绀到坏死的病理改变,如此时局部有刺激性液体渗漏,患者又无意识表达,局部组织将受到持续性刺激,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2]。故我们在观察液体时,要比平时更经常、更认真细致,尽量避免液体外渗。

2.8 心理护理 热射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广泛而弥漫性的[3],导致部分患者睡眠质量差,易做恶梦,并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我们要随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多交流,努力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态。

3 结果

8例均治愈出院。

4 讨论

高热可直接损伤细胞膜或/和细胞膜内结构,使蛋白质热变性,改变脂膜的流动性,损伤线粒体等,从而造成组织细胞的广泛损伤,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研究[4]显示,中暑的死亡率高低与高热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成正比。肛温超过41℃且持续时间过长(青壮年>3 h),则预后极差[5]。体表降温简便易行,可在热射病发生的第一时间使用,是热射病院前急救极为有效的方法[6]。本组4例患者均是在训练中有医护人员保障,在来院途中均已行降温措施,故能在到科2 h内体温降至38.5℃以下。一般物理降温措施无效且体温持续高热大于40℃,可采用持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和乙醇擦浴等传统降温措施比较,低温血液透析滤过是理想的降温措施[7]。

在热射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要点要及时修订,使我们的护理具有了连续性和计划性。该类患者入院时病情凶险,随时危及生命,此时护理重点以抢救生命为主,把好降温、扩容、血液净化、气道关;在病情稍稳定后,护理的重点就放在了预防并发症上,做好病情观察,防误吸、DIC、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待患者完全清醒,护理重点就转移到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上。总之,患者的病情处在不同时期,护理内容和护理措施就要有相应的重点,这就要求护理要有针对性和准确性。

热射病是重危急症,即使抢救成功后也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肝肾功能损害,所以预防是关键:(1)加强锻炼,提高机体耐热能力,循序渐进进行耐热适应训练,热射病在夏天热浪期多见,持续7~14 d后反而减少;(2)宣传中暑的防护知识,改善劳动及训练条件,做好高温环境下的防暑降温工作及中暑后的初步处理;(3)加强卫生监督,避免在直射阳光下练,合理安排劳动、训练和休息,对于近期健康状态不佳者个别情况区别对待。

[1]任 冰,王 华,费凤仙.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热射病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8, 24(11B):20-21.

[2]韦 红.1例重症热射病昏迷患者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3,9 (6):487-488.

[3]徐晓华,韩蓉蓉,周怀力,等.以丘脑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热射病2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290-1291.

[4]季蕴辛,马 均.影响重症中暑患者预后因素及其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5):283-284.

[5]刘 辉,宋 青,周飞虎,等.亚低温在劳力型热射病治疗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9):1148-1150.

[6]陈文芳.热射病患者物理降温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4):2971-2973.

[7]Wakino S,Hori S,Mimura T,et a1.Heat stroke with multiple organ failure treated with cold hemodialysis and cold continuous hemodiafiltration:a case report[J].TherApher Dial,2005,9(5):423-428.

R472.2

B

1003—6350(2015)08—1247—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5.08.0449

2014-08-26)

文 冲。E-mail:wenchong0321@hotmail.com

猜你喜欢
热射病降温血液
热射病是什么?
动物降温有妙招
热射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对热射病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夏天不可忽视的热射病
多彩血液大揭秘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神奇血液
页岩气开发降温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