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创新发展

2015-03-19 14:11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4期
关键词:常态办学转型

郭 静

新常态下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创新发展

郭 静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需要适应新常态的要求,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常态的内涵,然后对新常态下地方高校的特征、问题和机遇进行了深层次分析,最后则从思想观念、发展模式和办学特点等方面,对促进新常态地方高校转型创新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新常态;地方高校;转型;创新发展

众所周知,地方高校发展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一致,既要服务于当地的社会、经济,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效益,又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等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因此,新常态下的地方高校转型和发展任务沉重,除了要做好基础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还要逐渐向技术型或者应用型高校过渡,从地方经济、社会和学校多个角度,准确定位地方高校的办学方向,最终促进新常态下地方高校的蓬勃发展。

一、新常态的内涵阐述

“新常态”作为一种经济学领域的概念,也是我国领导人治国执政的一种重要思想印记。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它区别于传统经济模式,尽管新常态经济降低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但经济增量依然十分客观,通过创新驱动力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新常态的出现,除了会对我国经济有深远影响之外,还可以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利用文化来强盛国家、改善社会民生以及军队建设等。如果从教育层面来看,新常态更注重加强教育和人本素质的提升,这也为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新常态战略支持之下,我国地方高校发展必将实现新常态下的更高发展。

二、新常态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新特征与新机遇

(一)新常态下地方高校转型的主要特征

判断我国地方高校是否已经进入新常态,有几个重要的参考标准,也是新常态下地方高校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改变,在产业升级的发展道路上,企业或行业为主导的人才供求关系已经形成,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必须改变以往人才培养观念,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第二,从地方高校的转型定位来看,高等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地方高校定位也应以服务和引领社会为重,通过延拓服务能力实现与社会的深度融合。

第三,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规模扩张获得了快速发展,新常态下的地方高校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改善,内涵式发展才能实现做大做强的双重蜕变。

第四,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动力来看,只有通过深层次的体制改革,才能理顺地方高校各个层面的关系,释放其发展创新活力,为地方高校的转型寻求更大发展空间。

(二)新常态地方高校的转型问题与机遇

新常态地方高校的转型要求十分迫切,随着产教结合、价值创造等高等教育理念的普及,地方高校的转型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具体的讲,新常态下的地方高校所面临的转型问题与机遇如下。

1.新常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问题。毫无疑问,地方高校处于高等教育的最外圈,与985或211大学相比,地方高校的办学和教育质量存在很多弱点,这也是新常态地方高校转型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所在。一方面,地方高校一味扩张办学规模,通过改校名或提升档次来争夺更多生源,短期来看,这些行为确实使地方高校一时声名鹊起,但从长远来看,损伤了地方高校的发展潜力,外延式的转型发展模式,其实有悖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地方高校依然执迷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在目前我国地方高校中占有很大比例,正因如此,导致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脱离社会和企业需求办学,已经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

2.新常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同样的,新常态下的地方高校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从外部环境来看,不管是党的十八大,还是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新常态为经济进步和教育改革提供了精神指引,人才多元化的需求为地方高校转型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放眼世界,在欧美等国高等教育中,应用型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控制的比例为4:1,这对我国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从地方高校内部转型要求来看,地方高校转型已经从政策引导变成实际行动,早在2013年,我国就有30多所地方高校成为转型的试点,在省市政府的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发展的特色之路。进入新常态之后,我国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弱点暴露无遗,高等教育结构的失衡成为促使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种从上至下的结构改革需求,为地方高校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力,可以说,只有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才能为新常态下我国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促进新常态下地方高校转型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推进地方高校治理现代化进程

要实现地方高校服务和引领地方经济新常态的目标,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观念,改进地方高校的办学理念、定位、方式等,这是确保地方高校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地方高校转型的实际来看,他们首先应该摒弃追逐片面利益的价值观,最常见的观念就是要一味加大资金投入来更新教学设备,并以此作为吸引学生的一大亮点,却忽视了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所在。这种短浅的效益观并不可取,它将牵绊地方高校的转型与发展步伐。

鉴于此,地方高校必须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地方高校领导、教师甚至学生,都要先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才能进行行为上的改变。比如,地方高校从综合性大学转型为应用型大学,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变相被降格的做法,这种狭隘的思想观念必须彻底改变,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凝聚共识,将一些现代化的治理方法引入地方高校中,更为人性化、科学化的治理高校,解决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

(二)采用内涵式发展模式,提升地方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内涵式发展更看重教育的内在质量和效益,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应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根基,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安身立命所在,高校转型很大程度上是人才培养转型,这也是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主旋律,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在培养人才时,立足于社会、企业和行业的需求,加强高校学生技能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将人才培养质量看作办学的生命线。在课程设置方面,紧扣行业发展步伐,将更多实用性的课程引入到课程体系当中,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方式方面,可以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当中,比如使用模块化教学、情景教学等,既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要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育,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培养质量,这才能确保新常态下的地方高校转型之路的正确性和方向性。

(三)尊重高等教育办学规律,提升地方高校与社会的融合度

根据经济、地域、文化的不同,使得每个地方高校在成立之初都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地方高校作为一个融合了办学、教育、教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其发展和运行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性,那些漠视规律或超越规则的发展形态都不长久。因此,应该遵循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尊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协调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确保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有关的一切因素都能和谐共处。除此以外,地方高校还要与地方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不仅要适应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节奏,更要时刻调整自己的转型发展策略,从而更好地服务和引领当地经济进入新常态状态。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期,我国地方高校的转型已经站在新常态的起点上,其承担的转型发展任务还任重道远。为此,只有认清新常态下地方高校的现实状况,在十八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的领导之下,全面推进地方高校进行深层次改革,加快地方高校教育的内涵式和跨越式发展,才能为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寻找到更好的落脚点。

[1]孙粤文.新常态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应用技术类高校论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15(06).

[2]许亚非.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J].山东高等教育,2015(06).

[3]王者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04).

[4]孙翠香.地方高校转型:从“国家意志”到“地方行动”——兼论地方高校转型亟待解决的问题[J]. 职教论坛,2015(22).

责任编辑:魏明程

G649.2

:A

:167-6531(2015)24-0132-02

郭静/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学生,指导教师为李爱娟副教授(山东临沂276005)。

猜你喜欢
常态办学转型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