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网络文化对高职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2015-03-19 14:11珍,文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4期
关键词:群体价值观高职

陈 珍,文 莉

移动互联时代网络文化对高职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陈 珍,文 莉

在移动互联时代下,研究网络文化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德育理论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系统阐释了价值、价值观及高职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概念,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网络对高职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提出了在移动互联时代加强高职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对策,从而达到引导高职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健康发展的目的。

移动互联时代;网络文化;高职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影响;对策

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1]网民调查显示,青年网民的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其中当代大学生是对新知识和信息接收最快,受网络文化影响最大的群体。目前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在校的高职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在移动互联时代,网络文化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成才和成功。因此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还应注意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所以研究移动互联时代下的高职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移动互联时代高职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特点

随着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总数将进一步增加。高职大学生成了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阶段,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处于逐步稳定和形成的关键阶段,具有变动性和可塑性。高职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就是指高职大学生群体相对稳定对生活中的事物、现象价值所具有的认识、评价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如带有普遍性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等,是高职大学生群体对事物价值的根本评价标准。调查分析高职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趋势及其特点,帮助其构建健康、科学、理性的价值体系,不仅是当代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且必然是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

(一)自卑心和自尊心理并存

高职教育的前身是中专升格或者是成人大学改制而来的,是属于专科层次的。高职大学生和本科生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高职的生源,一部分是高考失利与本科失之交臂的高考学生,一部分是中专、职高对口高职升上来的中职学生,由于社会中还存在对高职教育的偏见,所以这些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偏差,产生了自卑心理。这类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有一些偏科现象,但是动手能力强,思维比较活跃。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就业前景越来越好,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因此他们有着较强的自尊心,不甘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希望发挥优势为社会及家庭做贡献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实用主义与空虚主义并存

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凸显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困惑和迷茫。一方面,价值观更加实用。高职大学生们从以前传统教育下只提倡奉献,不求索取的共产主义价值观已经转变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主义基本层次的价值观。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西方思潮融入,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潜移默化,导致一些高职大学生的消极观念,例如个人主义、唯利是图、拜金主义等。在崇尚物质利益至上的环境中,在巨大就业压力下,一小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空虚主义。他们无所事事,整天沉迷于游戏,沉迷于网络里的虚拟世界,没有奋斗目标,失去了发展的方向,更谈不上对未来的规划。[2]

(三)价值多元与易变性并存

著名的青年心理学家霍尔把青年期比作是“疾风怒涛”的时期,其特点是动摇、起伏,常出现一些非常显著的互相对立的冲动。由于正处于思想逐渐成熟,向人格独立的过渡阶段,这时的大学生易接受新鲜事物,尤其在当下移动互联时代,网络文化丰富多彩、良莠混杂的大环境下,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个栏目、一些事件都可能对大学生的价值偏好和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高职生在审美观点、社会认知和价值取向上往往是多元易变的。[3]他们有的盲目崇拜明星人物,成为“粉丝”;他们可能喜欢走非主流路线,让自己喜好异化;他们喜欢追求个性,但又往往跟风盲从。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高职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高职大学生价值观总体上比较健康积极,但是有一小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出现了扭曲。根据这一现状,本文就网络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情况做了为期半个月的专项调查,设计了问卷,针对成都周边几所高职院校发放了1200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20份。问卷设计文科、理科、工科等学科,具有一定代表性。充分调查研究和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在移动互联网络文化影响下的趋势和特点,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网络文化对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自主的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关于“你在网上学习的方式”的问题,问卷调查显示,40%同学选择搜索获取信息,40%的同学选择查阅、下载学习资料,3%的同学利用网络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流 ,17%的同学选择网络课程。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移动互联时代,网络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以特殊的信息传输方式,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学生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到全世界各种所需的文化知识和信息。高职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查询下载学习资料,讨论交流,搜索有价值的信息等。同时,因为互联网的出现,现代网络远程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变得多元化,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学习网络课程如网易公开课、哈佛大学公开课等,也可以通过远程教育选修第二学历。这些学习知识的方式和途径都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网络文化给高职大学生们展示了课堂教学之外的更为丰富的视野,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丰富的交际方式,激发学生的平等交流意识。问卷中关于“你上网最关注的问题?”61%的同学选择了社会交际活动(如交友聊天)。关于“你希望网上交友吗?”55%的同学选择喜欢。现代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更加追求时尚、新鲜、互动的双向人际交往模式。网络中虚拟空间的交流,多元化的交流方式如BBS、E 一 mail、QQ、微博、微信等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和发表言论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人际互动交往平台,使大学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平等的话语权。大学生们在这个网络空间中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抒发自己的言论和情感。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权利回归”,即“话语权的回归”,每个人都可以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一旦这种声音得到响应,形成合力,就会形成谁都不可以忽视的强大舆论。[4]

3.互动虚拟的空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互联网的互动性与虚拟性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网络交互性激发了大学生的交流的欲望。特别是高职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一定的自卑心理,在日常学习交流中,也许怯于表达。但是在网络中,高职大学生激发出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希望自我的价值得以体现。在学习方式方面,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过于统一、集中和单调。网络的学习时间、形式和内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把握,学习方式更加自由、便捷和高效,由传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因此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主体意识。

(二)网络文化对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1.网络文化造成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网络世界其实就是一个没有国界,无序的世界。这就使得西方价值观及文化可以凭借网络世界这个平台来入侵中国。美国在互联网上的主导地位导致网上充斥的大量信息是经过意识形态加工之后的产物。西方所谓的政治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念统治世界,实现“思想征服”,露骨地宣传西方意识形态的霸权主义。网络的便捷性与隐秘性,为这种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大量西方价值观的宣传和渗透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对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就开始质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的合法性;面对政治腐败等问题,就开始提出是否借用西方的政体,改用多党制,轮流执政克服腐败现象等评论;在网络文化传播中,一系列西方的腐朽价值观盛行,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物质至上、极端个人主义。导致有些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缺乏认识和理解,正确的价值观难以形成和完善。

2.网络文化造成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灿若繁星,而且有一大批具有影响和深度的作品,广为流传。而网络文化盛行之后,越来越多的高职大学生热衷于网上的暴力文化,色情文化,邪教文化,沉溺在网络垃圾文学和低俗言情小说中,很少有人专心诵读经典了。高职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天然的好奇感,对于各种丰富多彩的西方影视剧、歌曲和漫画文化盲目地崇拜和迷恋,对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四大名著、戏剧等国粹却淡漠无知,这就造成了一些大学生更加亲近和认同西方的文化价值理念,出现崇洋媚外的现象。因此,网络文化中大量充斥着的西方价值观造成对大学生主流文化形成了强大的冲击,从而影响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3.网络文化导致道德意识淡薄和人情冷漠。由于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虚拟的空间,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中臆造出一个自我角色来进行交流。在广泛在网络交友中,许多高职大学生曾经有上当受骗的经历,因此对于“你相信网恋吗”的问题调查,90%的高职学生选择不相信。网络欺骗、言行不一,早已经使大学生对网络交友缺乏信任。对于网上信息的发布,没有人会检验其身份是否真实,也没有人核实信息内容是否准确,全靠个人的诚信,只有当出现严重犯罪事件造成社会极大影响的时候,司法机关才会介入调查。这些都导致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发布个人言论及评论,丝毫没有网络道德和网络诚信。在问卷调查中,关于“每天上网时间是多少?”的问题,选择4-6小时的占50%,8-10小时的占12%;关于“你是否有网络依赖症?”的问题调查中,有90%的学生选择了“是”。由此看出,网络成了一些高职大学生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的空间。长期地脱离现实生活,沉溺在网上,性格逐渐变得抑郁、孤独。对他人或他事都不感兴趣,对集体活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失团队合作意识,更谈不上奉献精神;对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听之任之,对助人之事避之不及;对民族和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心和国家荣辱感。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高职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构建网络先进文化

刘云山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章中强调,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把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作为推动文化建设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5]在移动互联时代下的网络文化,应该吸收和整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更应该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使其具有新的文化样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通过网络的方式,通过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其在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中成为大学生主动的选择,使其在网络的空间中得到新发展。[6]如可以利用网络微信公共平台,持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养心育行等活动;或者在网络举办“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庆典”,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加大网络文化传统宣传;发挥新媒体优势,定期向高职大学生推送微信消息,通过精美的图文搭配,对“仁”“义”“礼”“信”“孝”“勤”等传统道德文化进行诗文释义,同时辅之以互动环节,提升学生参与度。这些活动就可以有效地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网络传播,强化对传统道德的培养和践行。

(二)加强道德和法律教育,建构网络道德伦理

一方面,为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德育工作。开设网络道德讲堂,宣传网络伦理道德,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同时开设网络安全讲座使其成为合格网络公民。另一方面,网络还需要有完善的法律监督。首先,由于我国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呼吁全国人大尽快加快立法速度,实现有法可依。其次,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法律知识培训,规范大学生在网络上遵纪守法,培养鉴别虚假和不良信息的能力,避免被蛊惑或者受骗。再次,加强政府对网络环境的监管。用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维护网络的安全、健康和文明。如进行安全检查软件的开发和研究工作,通过成立专门的机构,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与过滤。同时,还需要在网络上建立起关卡制度,对于境外的一些不良网站和不良信息,进行严格屏蔽,从而营造出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最后,呼吁广大大学生们共同抵制网络中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积极举报网络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共同创建一个健康、安全、绿色的网络环境。[7]

(三)加强思政网站建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移动互联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占领网络教育阵地是必然要求。网站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在网站中,要做好舆论引导,以主流的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契合。在内容上,针对高职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要求,建构其教学和德育工作网站,为大学生营造出健康的思想政治环境。在形式上,配合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增强师生的互动性。在宣传社会主义国家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大学生们普遍关心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开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主题论坛,让大学生在其中充分讨论,对于过激言论,思政网站管理员要注意解释和引导,达到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在实用性上,网站还可以开展服务信箱或网上答疑服务,如提供特色的心理咨询服务或法律咨询服务。网站不仅仅要发挥宣传的作用还要发挥好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功能。思政网站的建立就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时代网络资源,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新的路径,也为新形势下的党团建设和德育工作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移动互联时代下,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对高职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影响。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建构的重要时期。为此,高职学院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健康发展。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多元文化研究中心项目:《网络文化对高职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影响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5/201502/t20150203_51631.htm

[2]王红艳.高职院校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6,12.

[3]谷月娟,蒋睛云.大学生群体价值偏好与大众传媒的创新对策[J].河北学刊,2013(33).

[4]段建国,孟根龙.构建大学和谐校园[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87.

[5]刘云山.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6444390.html. 2007,10,29.

[6]张燕,王萍.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7]马向玲.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

责任编辑:魏明程

G711

:A

:167-6531(2015)24-0149-04

陈珍/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四川成都 61830);文莉/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四川成都611130)。

猜你喜欢
群体价值观高职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