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目标管理的思考

2015-03-19 19:49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辅导员目标大学生

王 成

关于大学生目标管理的思考

王成

(池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大学生的自我目标管理意识的形成和能力提升在“中国梦”背景下拥有时代意义。作为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体会到目标管理对大学生发展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观念形成”、“辅导员指导”、“综合测评评估手段介入”、“监督考核监管”、“职业规划课程推进”等方面作为切入点思考实现途径,试图寻找出大学生目标管理能力提升的突破口。

中国梦;大学生;目标管理;辅导员

DOI:10.13420/j.cnki.jczu.2015.06.049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参与、勇于奋斗,累积中国力量,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前进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的目标管理具有时代意义。大学特有的教育以及学生管理模式为大学生搭建了实现中国梦的平台。例如:大学“两课”的系统教学以及“两课”中教师对“中国梦”的深入解析可以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性认识;辩论赛、演讲比赛、实地参观、文艺晚会等大学团体活动推动了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感性认识;辅导员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成立班级行动小组等形式随时了解学生动态,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变化。

1 大学生目标管理

1.1何为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1954年首次提出,并在著作《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观点[1]。德鲁克将目标理解为实现未来的手段,合理的制定目标则是未来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然而实践证明,目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在企业管理领域已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2]。

1.2大学生目标管理

大学生的自身目标管理可理解为大学生自我通过掌握目标管理技能,对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活动明确任务目标,制定可行性措施,并保证成果的一种自主管理模式。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培养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的黄金时期,是由青少年向成年人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对自身未来职业规划的转折时期。大学教师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养成目标管理意识、树立目标管理观念、形成目标管理习惯、掌握目标管理技巧将会对大学生毕业后个人的主动独立发展指明正确方向和有力手段。

当今大学多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而且这又恰好符合大学生自我目标管理的需求,其中的学分奖励机制更是对学生个人的自我管理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只要大学生在学期初制定好一学期乃至一学年内的综合测评目标,并努力实现,便会容易获得学分,在班级内体现出自身价值并树立了持久自信心。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目标管理意识大多还未形成,很多时候也就错失了自我提升的良好机会,所以目标管理对于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发展乃至毕业后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推动价值。

2 大学生目标管理的实现途径

2.1“两课”引导目标管理的观念形成

“两课”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工具,两课教师的日常教学对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深刻认同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借助“两课”,教师应帮助大学生学会如何将国家责任落于自身肩膀,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使命感,强化大学生实现个人梦的内在动机,为自我目标管理意识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辅导员借助主题班会等形式,在班级内开展类似“中国梦、大学梦”——“筑梦”、“追梦”、“圆梦”系列主题活动,指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筑梦行动:设定目标、制定措施、勇于追梦。

2.2辅导员助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级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指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3]。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对于自身目标管理有极大促进作用,高校专职辅导员可通过开展拓展训练、小组活动等与“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相关的活动,例如:户外集体素质拓展活动、“一分钟掌声”小游戏等,帮助大学生发现自身的无限潜能,树立自信心,此将对大学生未来各项目标的制定和执行形成强烈的正向指导作用。

2.3学期综合测评搭建目标管理平台

高校综合测评一般包括德育测评、智育测评、体育测评、能力测评等四个方面,每个类别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比例,突出表现的大学生将予以加分鼓励,根据所占的比例算出总分,然后根据总分决定学生优秀与否,并根据综合素质测评来进行各项评奖评优,学期综合测评受到大学生的广泛重视。其中加分项目就可以作为大学生目标管理的切入点和途径,便于学生欣然接受,前期通过心理测评等方式让大学生对自我进行准确定位、正确评估的前提下,对相应学分加分项目进行自主选择,再去明确具体目标并制定实现具体措施,由此来形成大学生的第一次目标管理,期限为一个学期,可以形成属于大学生自己的“梦想档案”,通过大学生个体一个学期的目标分解和目标实现,逐步掌握目标管理技能,为日后自主制定目标打下基础。

2.4学生团体组织推目标管理技能提升

种类繁多的学生团体组织由志向相同、兴趣相投的大学生组成,并且每种群体配有活动指导教师。学生团体组织一般是基于任务的组织,任务便是目标,在执行各项任务的过程中,由指导教师指导工作思想、工作方法,组织活动反思等,在由学生具体执行工作过程中引领学生学生目标分解,逐项、逐类的完成分解任务,学会自主与协同相结合,便很好的在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目标管理技能,推动个体的综合能力提升。

2.5职业规划课程引领职业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竞争力,不断推进大学生自身熟练掌握目标管理技能水平。大学期间借助职业规划相关课程,在大一有意识引导学生制定未来生涯目标,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准确把握自身特点和职业个性倾向,具备对自身未来的科学分析、准确定位的能力,逐一明确实现途径和具体措施,在过程中锻炼自我职业目标实现的技能,由此为大学生毕业后生涯规划发挥切实作用,为增强自身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储备循环能量,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

2.6建相应监督及考核体系推目标管理长效发展

目标定期反馈和及时考核是搞好目标管理的重要保证。现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多借助辅导员的日常管理,然而辅导员的工作也未能形成统一的工作体系,学生管理的监督和对学生的考核体系还未能有效建立,并形成工作常态。针对目前学生管理状况,不利于大学生目标管理。辅导员可在班级内部成立类似“目标管理监管小组”等自发性组织,保证班内同学起始目标制定的可行性和适宜性,并对目标的实现过程相互督促,彼此促进,实现目标反馈。应对大学生目标管理建立奖励机制,例如目标实现率达80%以上者给予相应加分奖励等,以此促进大学生目标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目标管理技能的日趋完善。

3 结语

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方法,大学生对自身梦想的形成和实现可以很好的嫁接在目标管理中。在社会环境的大力推动下,大学生实现个人梦的外界动力以及内部动机的形成水到渠成,大学生的自身目标管理能力的需求也孕育而生,但这仍需要高校教师与大学生共同努力、坚定信念。

[1]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邓永奎,张善英.大学生实现班级目标管理的途径与方法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9(11):173-174.

[3]王代娣.目标管理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运用[J].池州学院学报,2012(3):155-156.

[责任编辑:束仁龙]

G641

A

1674-1102(2015)06-0159-02

2014-10-26

池州学院人文一般研究项目(2014RW008)。

王成(1986-),男,安徽淮南人,池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

猜你喜欢
辅导员目标大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