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2015-03-19 20:59山东管理学院齐悦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准则架构管控

山东管理学院 齐悦

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继续推行,高校已然渐渐变成经济环境里面一项不能缺少的模块,面临繁杂的经济状况,高校本身在内部管理上特别是内部控制上面仍处于启动阶段,高等院校要快速构建内部控制系统就变得特别关键。

内部控制的产生由来已久,从其起源看,是业主出于保护自身资产、防范错误和舞弊的考虑,如早期的业主制组织中,便已设置诸如账款分离、定期盘点等关键控制点。当前,企业的内部控制已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焦点问题,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却一直少有人关注。实际上,以高校为典型代表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系统构建的现实情况与存有问题探究

(一)内部控制条件稀释

依据COSO内部控制架构,内部控制主要是管控环境、风险评定、管控活动、信息交流、监管五大模块组成。内部控制条件极为关键,当前许多高等院校内部管理人员认知有限,觉得内部控制则是内里制衡、内部监管,上至管理人员下到基层的职员对内部管控认知都是不清晰的,现今的内部控制架构不明朗,缺少内部控制提供的平台,内部控制条件被稀释。

(二)内部会计管控力度不够

内部会计控制是其关键构成模块,对于高等院校来讲,其更是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机制的中轴心。然而当前许多高等院校不仅是管控范畴而且在其内容上均未有达到全面标准的要求。比如许多高等院校重视政府款项与学费收取的内部控制,而忽视对科研投资与银行借贷的内部管控,对每项收支数额未有编订清楚的管控方略等。

(三)缺乏专业构建的风险管控制度

因为我国传统的高等院校直接是政府拨款、我国统筹规划招生与教育费用,高等院校普遍未有风险防控举措。伴随高等院校机制变革的持续前行,办学样式的丰富化,政府资金已不是单一的来源,高等院校在市场规律的重压下,各个方面均开始大肆拓展,然而却未有构建对应的风险管控体制。

(四)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有些高等院校虽是在理念上逐步开始注重内部管控,然而依旧未有贯彻到行动,高等院校传统的管理机制规范已然无法满足高校前行的需求,原本科学地内控机制部分失却了科学性,未能弥合社会经济状况的需要,即便构建了新的内控控制机制,然而实施情况较落后,缺少应有的约束监管方案。

二、构建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系统架构探究

一套完备的高等院校内部管控系统起码应涵括以下四项内容:明确的管控目标、编订监督与评定标准、施行方案与实施程序、编订控制规范。下面逐步做出解析探究。

(一)明确控制目的是构建内部控制系统架构的基本

控制目的的明确关键是基于解析控制活动的前提下的,依据高等院校控制活动的种类对控制活动的风险做好相应的考评,把风险点核查清楚则是对内部管控系统的一项评估,依据风险点散布状况确定重要控制指标,有了它则是对某些控制目的做出了量化,为构建内部管控系统框架打牢了评价根基。

(二)编订监督与评定准则是构建内部控制系统架构的本质

1、编订重点控制大项与指标的风险层级

风险依据层级归类,可划分成1级风险、2级风险、3级风险,依照这样的顺序,风险愈大,可依据院校教育管理与业务进展做好细致的划分,这里的划分愈是细致,愈有益于下面工作的展开,愈能够提升标准的合理性。

2、细致描绘风险状况

风险划分归类后则需对风险事件做好细致地描绘,对风险事件的描绘有益于理清思路,更精确地对风险状况做好评估,对风险事件的描绘需紧抓几大关键方面:风险事件牵涉的教育管理的业务环节、风险事件牵涉的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风险事件出现的缘由、风险事件出现后引致的后果(包含影响范畴等的描绘)等等。

3、评价风险事件出现的概率性与作用程度

通过风险事件的细致解析和描绘,最终对出现的概率性与影响价值做好评价,这里的评价要求相应的专业判定才能,对不易于掌握的事情,可应用抽样等方式进行,对专业的判定发挥协助应有的价值。

4、编订评价准则

对风险估计和风险归类的评定是对风险解析的两大维度,经过这两大维度方可以把风险事情尽可能定性。在对重要管控指标牵涉到的风险做出充分估计的前提下编订评定准则,以上准则方可以具有相应的合理性。除此以外,评定准则需依据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的现实状况的改变适当调节,不论如何调节最后都决定于对风险评定的考虑。

(三)施行方案与实施程序是构建内部控制系统架构的重点

优良的评定准则需有好的评定成效,要求具备一套施行方案与实施程序,此是构建内部控制系统架构的重中之重。

1、全体参与是施行方案与实施程序高效进行的充分条件

在内部控制系统架构构建的启动阶段则要求对全部高等院校业务内容做好全方位的风险点查询,重大项目与kpi指标的编订基本上牵涉到高等院校自身全部的单位与机构,实施程序的高效进展要求高等院校里各大部门、每个业务环节的高效调配,所以一定要全体加入。

2、施行方案与实施程序的编订需整合高等院校现实状况

需确保施行方案与实施程序的高效性,必定和现实状况密切配合,不然在实施进程中则会面临没必要的阻碍,战胜以上没必要的阻碍的最高效的方略则是可以在现实业务操控中持续找到处理问题的最佳方法。

3、编订控制机制是构建内部控制系统架构的基本

依据评定准则实施高效的评定程序,仅是内部控制构建的一项进程,最后的目标仍是对内部控制构建状况持续地健全,让已经构建的内部控制系统架构可以稳固。此进程则是机制构建的进程,亦是内部控制系统架构构建的基本。

三、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系统顺利施行的保证方案

(一)提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注重程度

构建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份体系化的项目,单单倚靠校园内部少数管理职员的推动,是不会高效进行有关工作的,高校负责人对自己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构建起着极为重大的价值,唯有领导人注重了,方可以在理念层面发生彻底改变,方可以在根本上让有关人员高度注重,唯有在理念上注重了,方可以让这份工作在校园内部大范围拓展。

(二)构建对高等院校内部管控系统的监管制度

在理念上的注重,不能说必定可以让有关内部管控构建工作高效推进,仍有一大极为重大的原因则是监管评定制度。包含外界监管与内部监管,高等院校外界监管虽是对内部控制产生相应的制约和规范价值,然而已超越了内部管控的范畴,所以,此处重点探究内部监管。高等院校在开展内部监管时,重点要达到下面几项:

第一,让校园的领导如校长垂直领导内部控制相关部门,进而确保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特质。

第二,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管理职员必定要在道德修养与专业素养上面达标,拥有相应的独立性。

第三,在机构与自身绩效考评中加入内部管控的子目。

第四,对内部控制系统实施状况的成果做好公示,进而接受大众的监管。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是目前原理论调与现实操作论调讨论最多的问题,为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供应了可以借鉴的标准,以上解析亦是环绕这个规定进行的,对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系统架构的总要内容做出了描述。

总而言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发展与健全仍需一个逐步推进的进程。伴随风险防控体制的推进,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并且逐渐健全内部监管机制,重视内部控制资源的整合还有管理职员素养的进一步提升,确信在不久以后内部控制系统架构在高等院校会渐渐被构建。

[1]吴秋生,杨瑞平.内部控制评价整合研究[J].会计研究,2011

[2]宋海红.关于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3

[3]杨雄胜.内部控制范畴定义探索[J].会计研究,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EB/OL].2010

猜你喜欢
准则架构管控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IT架构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WebGIS架构下的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