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动员退役就业安置问题分析

2015-03-20 07:11刘炳强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6期
关键词:运动员职业体育

□刘炳强(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我国运动员退役就业安置问题分析

□刘炳强(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运动员的生存技能单一化、退役保障机制缺失化、社会形象刻板化等众多原因导致了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问题成为困扰中国体育发展的难题。要想摆脱我国运动员退役就业安置难的困境,必须要在国家安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运动员受教育机制,强化职业教育培训和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举国体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国社会,体育界也受到了强烈冲击,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问题逐渐成为中国体育界的焦点问题。“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3000名运动员退役,其中40%左右的退役运动员难以按时适当安置,也就是说,至少每年有1000多名运动员退役就失业。”能否妥善处理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事关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大势,此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1、职业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安置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各项制度的转型期,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特别是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职业运动员,同时退役运动员数量也在不断上升。退役运动员的整体就业安置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冷门或不太普及的项目,如摔跤、举重、皮划艇、自行车等项目的运动员就业安置问题更难得到解决。一些到了退役年龄的老运动员由于就业安置问题得不到解决,长期滞留在队,挤占了优秀年轻运动员的生存空间,运动队无法顺利完成新老交替,严重制约了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

2、职业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难的原因

“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目前我国实行的体育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举国体育体制。举国体育体制曾经帮助我国在短时间内实现竞技体育的飞跃发展。但其也存在很多先天的弊端,因此导致出现诸多影响职业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难的因素。

2.1、运动员的生存技能单一化

在举国体制下,绝大多数中国职业运动员都是从小接受专业体育技能的训练。体育专项技能的训练占据了职业运动员的绝大部分时间,真正用来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时间非常有限。很多在学校挂名或者取得一定学历的运动员,也大多名不副实。我国职业运动员的实际文化水平远低于社会的整体水平。在自主择业的基础上,很难同接受过系统教育的社会同龄人竞争。除少数明星级别的运动员外,大多数普通退役运动员更需要国家的妥善安置。

2.2、运动员的社会形象刻板化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社会对体育人的刻板印象,职业运动员是体育人的代表,所以社会对职业运动员的评价并不高,特别是退役后的职业运动员在再就业时经常会遭遇有色眼镜。很多职业运动员通过学习,自身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完全达到甚至超越社会同龄人的平均水平。但是,由于社会对职业运动员的固有观念,这部分人在退役后再就业时,很难得到社会提供的公平就业机会。

2.3、运动员的退役保障机制缺失化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极大地缓解了职业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难的压力。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运动员没能得到妥善安置。很多相关政策实际效果不明显,一些好的方法也无法具体落实。我国职业运动员的退役保障机制仍不健全,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安置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制度保障。

2.4、社会就业岗位有限化

社会就业岗位有限化是指目前我国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有限,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较大。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不景气的就业环境也加大了我国职业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安置的难度。目前,可以提供给退役运动员的相关就业岗位主要是运动队的教练或者体育局的相关工作,但这样的岗位非常有限,所以很多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问题难以解决。

2.5、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缺乏化

对退役运动员进行体育职业辅导,国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果也有目共睹。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缺失,加上这项工作也刚刚起步,一切都在摸索当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从各省市的反馈情况来看,最主要的问题是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经费的不足,其次是培训目的不明确、教材开发落后等。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培训机制尚不完善,大大制约了运动员退役后的再就业。

3、职业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的解决措施

我们必须正视职业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难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措施,早日建立合理有效机制,为运动员解决退役后的后顾之忧。

3.1、在国家安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现阶段,国家安置仍是我国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最强有力的保障。我们应该不断完善举国体育体制,积极争取、充分利用政府指令性安置,坚持国家安置的基础作用。

同时,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市场化发展,遵循市场规律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我国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必须遵守的法则。在国家安置的基础上,早日探索出一条以市场化为主的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问题的道路。

3.2、完善运动员的受教育机制

我国现行的体育体制下培养的运动员往往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被训练挤占。进一步拓宽运动员受教育的渠道,完善运动员的受教育机制是解决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的重要措施。运动员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将会极大提升退役后的社会竞争力。

我国当前的训练体制使运动员从小就独立于教育系统之外,由体校自己办教育,其教师的水平和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那么是否可以走借助高校联合培养办学,弥补体育系统自身办教育水平不高的缺陷,例如省队可以和当地的体育学院以及一些重点大学合作,采取学分互认原则,运动员既能在体育学院继续专业训练及学习,同时又能在综合类院校里拓展学习内容,根据个人兴趣及从业需求有选择、有目标地进行学习,高校之间共享资源的同时更有利于运动员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拓宽就业渠道。

3.3、强化职业教育培训和管理

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进行规划,根据不同运动员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职业生涯计划。

“对于广大退役运动员而言,就业安置的主方向是地方劳动力市场,这就要求运动员职业教育的内容必须符合地方就业市场的需求。对于职业辅导的教材也要不断更新,教材应结合当前的形势以及就业趋势来进行辅导,不是单纯的讲一些理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得运动员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能够真正运用到生活当中。”

目前,我国体育行业的就业空间远远无法满足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需求,只有将退役运动员职业教育的重点定位在非体育的职业技术教育之上,才能真正达到拓宽就业渠道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运动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有的放矢地接受各种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使他们掌握除体育专项技能以外的其它职业技能,以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更好地实现退役后的再就业。

4、结论

职业运动员退役后的再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体育界的难题,目前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定措施,积极探索和解决这一问题,但要想真正形成完善的保障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权德庆.对我院承担西北五省(区)退役运动员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德可行性论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1).

[2]孙克宜.试论体育管理体制与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8(1).

[3]薛新刚.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3.

[4]肖林鹏.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述评[J].先体育学院学报,2005,22.

猜你喜欢
运动员职业体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