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比较

2015-03-20 06:58许京婕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台湾地区福建省文化产业

许京婕

(闽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文化创意产业是借助于高新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一系列创造与提升,它必须依靠创意人的聪明才智、技能和天赋,运用知识产权,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并能够创造出财富和带来就业的潜力.它将文化与技术相结合、产业与城市相结合、科研与开发相结合,已逐渐被用来衡量国家和地区竞争力水平的高低.近年来,文创产业在福建省得到广泛重视并取得很大发展,已建成一批创意产业基地或园区,福建文化创意产业在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各种服务功能等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生产、创意和营销模式,“五缘”优势以及ECFA的实施为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提供了现实可能,通过比较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不同点,总结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借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这些都有助于推动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发展.

1 闽台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和分类体系比较

1.1 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分类体系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国家统计局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和分类体系,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一文件中,该规划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09年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指出“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2012年《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随后发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明确提出,既要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工艺美术、演艺、娱乐、文化旅游、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同时也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网络文化、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数字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门类.

福建省十分重视创意产业发展,200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加快我省创意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是全国省一级最早出台加快创意产业发展政策意见的省份,该通知确定重点发展制造业设计创意、数字服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等六大创意领域.

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将创意融合到文化产业中,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通过创造出高附加值产品,达到文化、创意和科技的融合,进而形成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业.依据我国行业的划分标准,本文将文化创意产业归纳为艺术创意、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数字服务创意四大领域.

1.2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体系

台湾地区最早是在1995年举办的“文化和产业研讨会”中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以“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这样的构想被提出来,虽然这一概念在台湾地区提出得比较晚,但台湾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却走在亚洲的前列,综合实力也相当强.特别是,2002年台湾地区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以后,台湾地区的文化娱乐业发展迅猛.

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为:“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成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之潜力,并促进全民美学素养,使国民生活环境提升之产业.”包括13项产业.

2004年7 月,《2003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出版,这是第一本全面反映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年报,2005年6月,第二本年报出炉,由“经济部工业局”、台湾创意设计中心与中华经济研究院合作完成.

2010 年,台湾政府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将文化创意产业类别从原先的13类增至“15+1”类,可归纳为艺文类、媒体类、设计类与数位内容四大领域.

从上述闽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可以看出,福建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比较侧重于从功能描述入手,建立的是产值为王的发展理念,强调文化创意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这是由于创意产业在福建发展时间不长,还属于新生事物.因此,社会各界对发展创意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科学的衡量,对创意产业的定位不清晰,各个城市并没有结合具体地方实际情况确定创意产业的发展特色,存在一股跟风发展的趋势.同时,产业意识比较淡薄,认为文化是曲高和寡的,没有从文化产业中看到商机,尚未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产业发展观,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

台湾地区的定义更接近创意产业的原意,以创意为发展理念,突显了“创意”在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创意产品附加值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创意之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比较成熟,分类体系表现得相当具体,强调保存传统和地方元素,发掘地方创意与特色,将许多传统产业注入文化特色和创意设计中,提升类产品附加值,突出了当地文化特色,使其具有竞争优势.

2 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得到广泛重视并取得很大发展,而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则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迅速,正逐渐朝着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迈进.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除了北京、上海等较大城市外,其他省市均未对该产业进行具体统计和衡量,因此本文用文化产业的发展数据来代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据统计局统计,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352.36亿元,占当年GDP的3.26%,2009年实现446亿元,占GDP比重为3.7%,2010年福建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发展迅猛,达到601.66亿元,占当年GDP的4.19%,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02.32亿元,占当年GDP的4.6%,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为1002.36亿元,占当年GDP的5.1%,2013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达到1180亿元,占GDP比重为5.4%.

福建省文化产业得到加快发展,形成报刊服务、出版印刷发行等十大文化产业群.2011年这十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8%,占全省文化产业的70.7%.其中新闻出版业营业收入约618亿元,同比增长15.3%;动漫游戏业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42%,共有46部动画作品获得播出许可证,总时长同比增长227%,居全国第五位;11部动画片获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的优秀国产动画片奖,排名全国第三;以演艺娱乐业、广告业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服务业持续保持较快发展,以惠安石雕、德化陶瓷、莆田木雕为龙头的工艺美术产业2012年完成工业产值543亿元,比2011年增长29.6%.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将不断得到提升,预计到2015年文化产业将成为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8%以上.

2.2 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稳步增长

台湾“行政院”从2002年起将创意产业纳入国家重点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努力创造出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推动产业的发展.2006年文化创意产业营业额为5888亿元新台币,占名目国内生产毛额(GDP)比重为4.81%,2007年营业额为6174亿元新台币,占名目国内生产毛额(GDP)比重为4.78%,2008年该数据分别为6091亿元新台币和4.83%,在2009年金融风暴冲击下,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营业额呈现6.5%的负增长,文化创意产业营业额下降为5698亿元新台币.在此转折点,“行政院”2009年起提出《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适时给予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有系统的辅导与协助且在2010年已展现显著成果.据《2011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统计,2010年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营业额达新台币6616亿元,较2009年成长约16.1%,为历年最高,占名目国内生产毛额(GDP)的比重达到4.9%.

从上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在台湾地区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不管是“2011台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还是“2011台北世界设计大会”等国际大型展会活动,或是受到欢迎的电影、流行音乐、舞台剧及偶像剧,抑或是在国际舞台发光发热的新秀设计师等等,都已经向全世界展示出其不断的增长趋势及雄厚的发展实力,台湾创意产业正以其自有的特点逐步迈向国际化.

3 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差异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是台湾地区六大新兴产业之一,通过多年努力,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体制、理念以及产业模式,法规配套、人才素质高,创意能力强成为台湾地区创意产业的显著特征.与台湾相比,福建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其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产业发展结构

福建省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规模,然而福建省的文化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表现为:一是产业分布不平衡.2012年福州、泉州、厦门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总和占全省的三分之二,他们文化产业发展较好,属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为莆田、漳州,产业发展略低;南平、宁德、龙岩、三明为第三层次,产业发展较差,他们和第一层的差距甚至达到六至七倍.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或园区也大多集中在这三个城市,其他有些区市几乎没有;二是产业内部结构不平衡.尽管福建省提出要重点发展六大创意产业,但目前只有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最快.从2009年至2012年,福建省每年安排1亿元用来扶持省内动漫游戏等软件产业的发展,目前,全省动漫游戏类企业达16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但其他领域的创意产业发展比较滞后,相比于动漫游戏产业,也没有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导致福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单一化.

3.2 产业运作方式

福建省通过整合文化资源,逐步开发具有福建特色的文化产业,福建省现已建成一批创意产业基地或园区,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1个,其中国家级6个,虽然福建省文化产业有资源上的优势,但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市场开发上,还不具备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文化交流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同时缺乏有效的桥接中介和整合平台发展各类所需资源整合的工作,文化“市场化”意识较淡,文化产业的市场培育未能满足现实需要.

相比之下,台湾地区在文化产业的经营方面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运作方式,以“创意—产权化—商品化—企业化”为产业链条,采用市场导向的全产业链模式,以“社区总体营造”计划为契机,运用文化行销作为一种行销新思路,特别是在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上,将民间与现代的各种文化元素融入市场化的运作与开发中,结合市场需要,使文化的传播与产业的发展密切结合.

3.3 产业推进主体

截止目前,福建省还没有对创意产业进行指导与管理的专门机构,各子行业分属信息厅、新闻出版局、旅游局等,如动漫游戏产业归信息产业厅主管,出版产业归新闻出版局主管,文化旅游归旅游局主办,容易导致政出多门,造成多头管理,不利于宏观调控,不利于协调跨部门的利益机制,造成产业发展和决策的低效率.

台湾地区创意产业采用跨部会联动机制,由“经济部”、“文建会”等部会负责执行和推动,各部会分工十分明确.然而,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各行政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不是十分流畅,这使得台湾政府往往难以做出合理的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此台湾地区及时采取了三大措施改变这种局面,即修正委员会名称和职能、成立产业推动小组和成立推动办公室来协调各部会开展和执行工作,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7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通过,它的主管部门是台湾地区“行政院”的“文建会”,也就是将来的台湾地区“文化部”.

3.4 产业投融资机制

在福建,与文化创意产业对接的第一个政策性指导文件主要是2010年开始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是贯彻落实《文化创意产业振兴规划》的重要配套文件,此前,福建省为了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已先后颁布实施了《福建文化强省建设纲要》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扩大民间投资、鼓励非公有制资本参与到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等.虽然福建省政府与相关金融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支持力度虽然加大了但是福建省文化产业市场仍然不够成熟,其发展存在投融资主体单一、市场机制不灵活,直接融资比例过小,金融支持乏力,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文化企业评估难,社会各界参与投资不多,吸引外资措施不力,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在运作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也不协调等问题,其导致的结果就是文化产业投资总量太小.2012年签约的福建海峡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它采用股权投资方式,是一种在于解决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的积极尝试,也标志着福建省文化产业创投领域的突破.

3.5 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文化队伍处在文化建设的最前沿,是文化战线贯彻落实文化建设重要战略部署的基石.福建自提出发展创意产业以来就很注重创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出台了《关于加快福建省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意见》,并与厦门大学合作创办了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地和人才基地,这是福建省第一个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虽然福建省有些高校设立了和文化创意产业有关的专业,并设立专业的培训机构来培养创意人才,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专业定位不明确、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足等.因此福建省创意人才仍十分匮乏,特别是对高素质和高技术的人才缺口更大,人才培养的供给方和文化企业人才的需求方不能有效对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层次和发展的规模.

台湾地区在课程设置方面是以实践为导向来开设课程,设置若干职业生涯规划,在文化人才培养上更注重文化下的资源整合,会根据人才成长的背景、所处的环境、未来的个人发展需求等因素制定因人而异的培养方案,促进产学合作研究.另外,台湾地区宽松、自由、多元的生活氛围以及国际化人才引进机制,短时间内培养和集聚了一大批具有创业精神和相关管理知识的文化创意人才.

由此可见,福建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台湾的差异仍然比较大,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利用差异更好地实现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与对接将是笔者下一步要探讨的问题.

〔1〕柏定国.2013:闽台文化发展报告[M].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2〕田青芬.台湾文创产业的发展及其向大陆延伸的趋势[D].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13.

〔3〕范梦月.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合作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论文,2013.

〔4〕李凌.沪台创意产业发展比较研究:差异、原因及对策[J].台湾研究集刊,2013(6).

猜你喜欢
台湾地区福建省文化产业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语言一一以台湾地区张美智《春天在哪里》为例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当代台湾地区法学教育与司法官训练制度之现状与启示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台湾地区拟修订车辆容许耗用能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