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和传染性鼻炎混合感染的诊治与体会

2015-03-20 09:43徐霞
河南畜牧兽医 2015年11期
关键词:革兰氏鸡场涂片

徐霞

(罗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罗山 464200)

鸡大肠杆菌病和传染性鼻炎混合感染的诊治与体会

徐霞

(罗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罗山464200)

1 发病情况

2014年9月份以来,罗山县一些养鸡场陆续发生以鼻窦发生炎症,眼周及面部水肿、打喷嚏、拉黄白稀粪等为主要症状的病情,4 w以上的鸡只最先出现异常,养殖户先后用红霉素、强力霉素或土霉素等药物治疗3~4 d后,发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停药后鸡群病情又迅速加重,造成病鸡生长缓慢,病死率15%~18%。

2 流行特点

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晚秋及雨季多发。气候多变,冷热交替,通风不良,舍内潮湿或氨气浓度大,缺乏VA,受寄生虫侵袭,加上鸡群拥挤、不同年龄的鸡混群饲养等都能诱发鸡群发病。各种日龄期的鸡均易感,以4 w以上的较为敏感。病鸡、隐性带菌鸡及康复鸡是该病病原的携带者。该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饮水和饲料经消化道感染。在同一个鸡场不同日龄的鸡混养在一起,易造成该病的暴发。

3 临床症状

多数患鸡发热、体温达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同时流出鼻液,发病初期量多,呈水样。颊部全面呈现浮性肿胀。发病3 d左右,鼻汁黏稠性增加,发出咕噜咕噜的呼吸音,有时还有伸颈发出怪声的病例。严重病例眼睑黏在一起,引起一时性失明。病鸡鼻孔处形成黄色的结痂,除去痂皮,轻轻按压即流出鼻液,气味特别腥臭。有些病鸡呈蹲坐姿势,腹泻,排白色或黄绿色稀便。少数严重的病例,表现急性神经症状而死亡。

4 病理变化

剖检19只来自9个典型病例鸡场的病鸡,有13只鸡鼻窦及气管黏膜上呈现卡他性炎症,在鼻窦内充满水样乃至灰白色的黏液,黏膜呈现淡红色的多样性水肿。喉头和器官黏膜呈淡红色,被覆有黏稠的黏液,卡他性结膜炎,脸部及肉髯皮下水肿。8只严重病例有气管黏膜炎症,肺炎,气囊混浊、增厚,并含有混浊的黏稠性渗出物或干酪样渗出物。10只鸡表现心包膜肥厚、混浊或粘连,心包膜以及心外膜上有纤维性物质附着,呈白色,同时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肝脏肿大,表面有一层黄白色的纤维性物质附着,6只严重病例,肝脏渗出的纤维性物质与胸腔、心脏、胃肠道粘连在一起。15只鸡肠黏膜出血、溃疡。另外,在下颌部的皮下组织内,16只鸡伴有大量的浆液浸润。

5 诊断

在每个鸡场无菌采取病鸡眼、鼻腔和眶下窦排泄物涂片2~4片,9个场先后涂片共32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发现19/32有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呈多形性存在,11/32呈纤丝状,菌体周围有夹膜。

在每个鸡场无菌采取病死鸡的心、肝组织涂片3~5片,9个场先后涂片共35片,革兰氏染色镜检,22/35有单个散在或成双排列、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存在。

在每个鸡场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鸡的心、肝组织2份,共18份,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在37℃恒温箱中培养18 h,12/18发现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的菌落呈红色,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有边缘整齐、隆起、灰白色、直径为1~3 mm的菌落。挑取菌落涂片镜检,见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不形成芽孢,多数菌株能运动,有鞭毛。

在每个鸡场无菌采取病鸡眶下窦内渗出物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上作平行画线接种,然后用葡萄球菌与原先的画线作垂直交叉接种。在蜡烛缸内经37℃培养48 h,见圆形、光滑、边缘整齐、无色透明、露珠样及针尖大小的菌落生长在葡萄球菌周围,生长呈现“卫星现象”。取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见有革兰氏阴性的椭圆形小杆菌。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初步诊断为鸡传染性鼻炎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6 治疗

所有发病鸡群饮水:100 L水用98%磺胺间甲氧嘧啶钠100 g,首次量加倍,每天1次,连用5 d;同时,再配合拌料:100 kg饲料拌复方麻黄散粉500 g,每天1次,连用5 d。

病情严重的鸡只,除个别淘汰外,其他实行隔离注射治疗,盐酸林可霉素、盐酸大观霉素5 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100 kg体质量的鸡,每天1次,连用3 d。

彻底清除鸡舍内粪便,每天清洗消毒水槽1~2次。加强舍内外环境的消毒,隔天交替使用不同消毒剂。

在治疗的同时,结合外科疗法效果更好,如病鸡只表现鼻炎和眼炎时,可用2%的硼酸水冲洗;如窦腔内蓄积有豆腐渣样凝固物时,以手术刀片切开,用镊子夹出全部凝固物,以硼酸水冲洗后,滴入青霉素眼药水。

经采取上述综合措施,发病鸡群5 d后病情得到控制,停止发病,7 d后采食恢复正常,15 d后日增重逐渐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用上述方法治疗病鸡11 785羽,治愈11 213羽,治愈率95.15%。

7 体会

罗山县林果养鸡虽然已初具规模,但在养殖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鸡舍普遍小,晚上鸡群归笼时显得很拥挤,加上林(果)下因阳光照射较少,鸡粪堆积,消毒工作跟不上,很容易导致病菌孳生。

鸡传染性鼻炎在每年的晚秋、初春及雨季流行,流行期较长,夏季很少发生。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气候变化、潮湿、寒冷及鸡舍过于拥挤、通风不良等因素有关。就诊治的病例来看,发病原因应该是气候突然变化造成温度突然降低,而养殖户又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所致。

晚间在保证鸡舍正常温度的情况下,保持通风,及时排气,降低氨气浓度,减轻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在发病症状逐渐减轻后,在饮水中按说明用量加入强效电解多维或VC粉以抗应激,增强体质。

传染性鼻炎发生以后,磺胺类等抗生素对该病有明显疗效,用药以后,可在短时间内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但由于药物只能抑制鸡体内的细菌,因此在停药后会反复发生,从而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而续发感染大肠杆菌病等其他疾病。一旦多病并发,会造成死亡增多,严重影响日增重,因此笔者采取中、西药结合治疗和加长疗程的办法能较好地控制该病。

鸡群一旦发生传染性鼻炎和大肠杆菌病的混合、继发感染,用药时药量一定要足,疗程一定要长,千万不可因症状稍有好转就停止用药,否则一旦复发,治疗难度会增大。一个疗程结束以后,必须接着使用下一个疗程的药物,中间不能有间隔。

S858.31

B

1004-5090(2015)06-0045-02

2015-04-02)

猜你喜欢
革兰氏鸡场涂片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如何搞好鸡场消毒和病毒病免疫接种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内毒素检测在上、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规模化鸡场生产成本构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