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中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再现——以民族建筑文化为例

2015-03-20 12:33罗亚萍夏振华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少数民族民族

罗亚萍 夏振华

(井冈山大学,江西·吉安 343009)

引言

设计作为人类现代社会永恒的主题,从野蛮走向文明,从原始社会走向工业化社会。因此艺术设计的本质是人类有目的性的审美活动。[1]我国有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较为固定的生活区域,如壮族主要生活在广西地区,而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新疆地区,仡佬族主要生活在贵州,等等,不同少数民族在特定地域上形成了与地域密切相关的文化系统。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等特征,其相对稳定的独特的文化特质是艺术设计的灵感源泉。在艺术设计中通过各种方式再显民族文化可以使作品设计具有更多的民族特色。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主要包括方言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服饰文化等,受自然环境、移民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各有不同。文化贯穿艺术设计的始终,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形式层面、意象层面以及意义层面都有影响,下文以民族建筑文化为例,结合建筑文化的形制符号、图案、审美情趣、意识形态等内容,基于上面三个层面再显了艺术设计中的少数民族地域文化。

一、艺术设计形态源自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形制、符号、图案

艺术设计是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两方面各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艺术设计的外观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造型、材质、外表等。艺术设计在整体规划时要在确立内容主题的同时,对形式表现予以充分考虑。形式表现是艺术设计思想的载体,因此艺术设计的造型设计和材质运用都要精心设计,以此使艺术设计作品达到内外的协调一致。艺术设计中内容和形式密切关联,意味着艺术设计的形式设计必须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并以相关文化的代表性的符号和形式来强调作品内容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少数民族地域文化拥有各种各样的姿态,有形的,无形的,或形制符号,或意识形态,不同的形制符号或图案都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表征意义,因此在艺术设计中对民族特质的保留不可避免就要应用到民族地域文化的各种视觉类元素。建筑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建筑文化也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并表征为不同的形制和图案。如居住在丽江的纳西族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该地区水资源丰富,因此傍水而居是该区域纳西族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受附近汉、藏、白等族的建筑影响,最常见的院落形式为三房一照壁,封火板正中的“悬鱼”,象征着“吉庆有余”,这也是纳西族与白族建筑的最大区别。彝族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四省区,不同支系、不同地区的彝族民居样式各有不同,因彝族所居住区域多为山区和半山区,因此利用当地的粘性泥土修建的土掌房,土墙土顶。不同地区哈尼族的房屋式样也各有不同,红河及墨江的哈尼族主要为平顶土掌房,受地理环境影响,北土掌、南干栏是哈尼族主要的建筑形制。从少数民族地域建筑文化的形制和符号的多样性可以看出,建筑文化的形制和图案为各种各样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艺术源于生活,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中形态各异的表现形式和图案是艺术设计造型的有益借鉴,一方面,各种地域性民族性综合的表现形式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为艺术设计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呈现提供了必要的载体,另一方面,各式各样的形制和图案为艺术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文化基础。[2]

二、艺术设计意象层面中蕴含着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审美情趣

艺术设计的审美意识一方面源于设计作品外在形态的美感,另外,作品的内涵意境也是艺术设计的审美意识来源。文化和艺术密切关联,艺术设计包括两个要素,一个是艺术,一个是设计,艺术是生产生活的抽象和升华,是生产生活文化的凝结,而设计则必须以文化为底蕴才能有充分的创意空间。艺术设计不仅有实用功能,更有审美功能,在艺术设计中,设计者通过各种手法和材质来造型,结合消费者的各种审美需求,最终为欣赏者或使用者提供了有文化意味的想象空间,这便是艺术设计的意象层面。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审美情趣可以有效地丰富艺术设计的审美意识,是艺术设计意象空间创造的意识基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它的审美心理是设计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根本原因。通过不同审美心理的把握,艺术设计可以创造出与民族相关的文化意境。建筑文化是民族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美感。建筑之美首先体现为功能之美(适用美),建筑之美重在表现空间的美,不同的空间会使人产生不同的美感,或凝重,或轻快,或崇高,或优美。建筑实体形态的美也是建筑之美的组成部分。艺术设计中美的规律,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和韵律,幻觉和错觉。由于民族文化心理感受不同,审美情趣也不同,因此在不同民族的建筑理念上就体现的审美情趣不同,合理运用建筑理念中审美文化的不同便可以创作与之风格相似的艺术设计作品。黄果树瀑布上游的永宁布依族石头寨,各家各屋的墙、廊、柱、瓦、台阶都以石头为原料,经过日久冲洗,洁白如银,煞是好看。另外石头房在造型上简约独特,大小不同的石头组合形成了机理样的形态,长方形、菱形等各种形状的石块形成了别样的美感。北方草原民族有崇尚太阳的风俗,蒙古族认为白色象征着圣洁、长寿,因此蒙古包亦为白色。白族文化对汉族文化吸纳较多,因此在白族民居的照壁上要引用与主人姓氏相关的民族典故,如姓杨的人家题词就为“关西世第”,而张家就题“百忍家声”,等等各种典故题词反映了白族建筑中对民族道德风范的崇敬的文化传统。藏族阿坝州藏民崇拜白色,该区域的居民不分教派,民居墙面上都装饰有下窄上宽的白色条纹。达斡尔族村民同姓聚居,他们的村庄规划整齐,家家院墙都围着红柳条纺织的带有花纹的篱笆。由于各民族的审美情趣各有不同,因此在少数民族的建筑文化上就表现出了或庄重、或朴素、或华丽、或简约等等各种审美意识,艺术设计通过一定表现手法对相关审美意识予以体现,作品中就表露出了与民族建筑一致的审美情趣,既保证了作品的美感,同时也体现其民族的特质。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制约下,蕴含着各种风味独特的民族审美情趣,对于艺术设计的多样化美感创造是较为直接的艺术借鉴,艺术设计可以在作品中通过对建筑文化的色彩运用特征和技巧、搭配等与审美相关的内容予以合理运用和创新,各种审美情趣在艺术设计作品中的巧妙呈现使得艺术设计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貌,使欣赏者获得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最终达到满足时代潮流下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发挥艺术设计的实用和审美等方面价值的艺术设计目标。

三、艺术设计意义层面中隐含着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意识内涵

文化是艺术设计的生命,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撑,创意再好的艺术设计作品也不能形成打动人心的力量。艺术设计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真正的民族风格体现在设计中的所有层面上,从功能内容到审美形式,从技术设计到艺术设计,从外观形式到内涵,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不仅在形制和图案上对艺术设计有所影响,其在艺术设计的意识内涵上同样有明显表现,无论是民族宗教还是民族生活理念都有地域性的文化形态对艺术设计的内在力量充实提供了必要的价值。每种文化的背后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分为有形文化和意识文化,意识文化是指民族音乐、民族信仰等,意识文化的文化意义显而易见;有形文化是指服饰、语言符号、建筑、饮食等文化,与意识文化的意识性不同,有形文化的意识形态是通过其形制、符号、图案等具体的元素表象出来。从语言上来看,大多数民族方言在文字形式和词汇的固定搭配上都有一定的民族意蕴;从服饰上来看,民族服饰上的图案也往往是少数民族民众基于历史事件或信仰崇拜而来,如湘西苗族服饰图案上奔马和水浪是苗族人对民族先民迁徙的纪念,服饰这一物化的花纹样式保留着苗族对历史的记忆。建筑不仅人类身体栖息的家园,同时也是人类心灵的归宿载体,人们通过建筑运用各种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元素来表征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理念,建筑是人们生活的反映,同时文化是建筑的根本,因此建筑文化的文化底蕴自然比较深厚。少数民族建筑受气候、地域环境、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是少数民族民众根据居住地的环境与文化而设计出的具有当地色彩的建筑形式,因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等特征,因此少数民族文化建筑也称为“风物建筑”。云南傣族的竹楼建筑对民居的底层立柱数目有一定说法,为了严格等级、辈分,普通民居的立柱数目为50根,而过去的召片领的立柱数目则多达120根,另外长辈的竹楼竹子的高度和木梯的梯级也各有不同。傣族家中有8根木柱,分别是男柱和女柱,各着男女不同衣服,意味着天地、人神交往的通道。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建筑中,宗教崇拜意识贯穿其中,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或自然崇拜,因此部分民族民房的门楣上就会悬挂相应的与崇拜有关的物品,如羊角、牛角、渔网等,以此驱鬼辟邪。普米族和彝族信奉虎图腾,因此两个民族虽然所处地域不同,但是在建筑都雕刻或描绘有虎图案。[3]思想性是艺术设计的内在支撑,民族性是艺术设计保留文化特质的根本,艺术设计作品中对民族代表性的相关元素的运用或在思想主题上所传达的民族意味都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艺术设计的意义层面也是民族地域文化表现的主要途径。

结束语

综上分析,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支撑了艺术设计的发展,在民族地域文化的借鉴和创新基础上,艺术设计最终完成了实用和审美两个基本功能。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多层面应用不仅使艺术设计完成了艺术上的升华,同时也使设计作品拥有了民族特质,增强了设计的生命力!

[1]李龙生.艺术设计概论[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9:10.

[2]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825/16/12041 56_143218763.shtm

[3]杨昌勇,王元鲲.黔西南州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4).

[4]黄 毅.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云南民族图案应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5).

[5]张 晶.论审美文化[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星.云.海》
《花月夜》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