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视角下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

2015-03-20 12:33吴文浩王永桂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生产性手工技艺

吴文浩 王永桂

(黄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黄山 254021)

一、引言

如何让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在普遍机械化、现代化的当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并进一步使其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生产性保护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周真刚[1]、覃莉[2]和袁东升[3]分别通过对贵州世居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和武陵地区土家族木匠工艺的研究,指出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在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对推进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产业化发展方面作了探索。受日本、美国和泰国等国家在传统文化保护和乡村发展实践上的成功经验的启发,一些研究将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乡村经济联系起来,如周智生[4]对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与乡村反贫困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邹沁园[5]借鉴日本和泰国“一村一品”的做法和经验,基于农村的手工技艺,对云南“一村一品”的开发作了研究。这些研究无疑具有启示性意义。

在实践上,一些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在生产性保护中获得了再生和发展,然而,大多数就如何实现生产性保护上却依然面临各种制约和困境,仍然需要理论上的研究给予解答和支撑。因此,论文将运用文化资本理论,解读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可行性的文化经济基础,并探究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困境背后的文化能力因素。

二、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资本性质

将文化视为不可忽略的资本类型来看待,皮埃尔·布迪厄认为除了为人们一直所重视的经济资本外,社会上还存在另一种能够为人们带来利益的重要的资本类型,即文化资本,它的存在形式有三种:一是身体化的资本,即通过“人”呈现出来的、体现在“人”身上的文化资本,包括人的习性、知识、技能、观念、思想、生活体验等,体现为人的文化、教育、修养等形式的积累,其积累需要由投资者身体力行,因而它受限于它的拥有者的生物性,随着它的拥有者生物性的衰落和消亡而衰落和消亡;二是物化的形式,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凝结在物质文化产品中,就产生文化资本的第二种存在形式,如图书、绘画、建筑等;第三种是制度化的形式,即体制上认可的、以学术认同感对待的文化资本,如学术资格,它使不同的文化资本之间有了一种明显的区分和差别,从而使不同的文化资本产生了利益和价值上的差别。[6]

戴维·思罗斯比拓展了文化资本的运用范围,把文化资本区分为两种形态,具有文化意义的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如建筑、场地、艺术作品、绘画和雕塑等,是有形的文化资本;具有文化意义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如思想信念、文化传统、价值观及实践等,是无形的文化资本。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资本二者都会引起服务的流通,文化资本的再生产是在有关文化资本服务的流通中实现的,因而又会产生新的文化商品和文化资本,这些文化商品和文化资本有些是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品,有些是排他性的私人物品。[7]

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无疑具有文化资本的性质,文化资本理论可以为理解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个理论上的依据。

首先,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具有文化资本的形式。手工技艺也称手工艺,与机械工艺对应,日本民艺理论家柳宗悦称手工艺为“手的工作”,[8]柳宗悦认为工艺由用途、材料、工具、技法和技能、劳动和组织、传统六大要素构成。我国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种类多,数量大,范围广,在手工技艺产品的用途、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手工技能技艺、生产方式以及反映在传统手工技艺中的民俗、民风、民间传统等方面累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把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资本分为三种存在形式:(1)具体的形式。它与人的身体相关,是至今仍在传承的,通过人来展现的、以人的身体和精神呈现出来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资本,包括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技巧技艺,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相关的民俗传统、价值观、文化意识、文化修养等;(2)客观的形式,即以物的形式存在的文化资本,如遗存和传承的民族传统手工产品,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相关的遗址、建筑、文化博物馆等;(3)制度的形式,即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身份和资格认证,它一般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体现和区分不同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声誉、知名度和文化价值等。

其次,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具有文化资本的特征。文化资本是一种文化价值的累积,它同时也具有财富的形式。[9]我国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资本的特性,表现在:第一,它具有文化性和文化价值。我国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无论是其产品特色,还是其技艺特征,都是各民族地区人与自然共同演进互动的结果,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信息,如贵州省水族的马尾绣、苗族的蜡染、苗族的银饰制作等。第二,它具有资本性和经济价值。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就具有这种资本的潜在能力和倾向,通过对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及其文化的运用,能够生产和提供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文化精神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发挥其经济功能,从而创造经济价值,又不断地使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得以传承,持续焕发出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

三、文化资本对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的作用

生产性保护通过生产和经济交易,把传统文化保护和文化商业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及其文化的生产性利用,既实现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活态保护和传承的目的,又能够把文化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达到文化与经济的和谐统一。

(一)为生产性保护提供生产技术和工艺。生产工艺技术是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技术的运用和改进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可以称为“科学技术性质的文化资本”[10],它凝结了民族地区历史上积累下来的有关产品的生产知识、生产经验、生产技巧和手段等,生产性保护需要依赖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中包含的这些知识、经验和技巧等来组织和开展生产,如云南大理的扎染工艺为当地白族传统服饰的生产消费提供了工艺技术上的支撑。

(二)为生产性保护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生产性保护需要一定的市场基础,运用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元素对产品进行市场营销,开展文化活动和文化营销,可以宣传、展示和传播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树立民族地区文化形象,增进人们对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及产品的了解,影响需求偏好,增加市场需求,因而有利于民族传统手工产品的生产。如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的马尾绣借助各种节庆,通过产品和文化的展示、着装表演等活动,提高了马尾绣的社会影响和市场需求。[11]

(三)可以为文化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创新提供支撑和灵感。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完整性保护,并不意味着民族传统手工产品不能有任何改变和创新,运用传统手工技艺及其文化元素对民族传统手工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也体现了生产性保护的内涵。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产生最初就是源于对实用、欣赏、收藏等方面需求的满足,其产品兼具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随着机器生产的普及及社会的变迁,原有手工产品在价格、审美及功能上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的市场需求,需要对产品的审美、功能及技术加以改进。

四、文化能力对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的制约

文化能力是与文化资本联系紧密的一个概念。格雷厄姆·默多克将文化能力分解为以下几个层次:(1)合法文化资本储备方面的知识、能力;(2)涉及文化资本消费、文化资本使用方面的知识性的技术能力、社会的技术能力;(3)运用上述这些知识、技术、能力取得有利社会地位的能力。文化能力的大小又影响着文化资本的完全占有、转化和获利性运用。文化活动、文化消费,无论是“大众的”,还是“精英的”,各自都需要不同的特定类型的文化能力。[12]在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方面,文化能力表现为:(1)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相关的生产方面的知识、技能、技巧、观念、传统等;(2)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相关的消费方面的知识、消费文化、消费体验等;(3)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如手工艺产品、纪念物、建筑等;(4)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及保护相关的体制性、制度性的知识和信息。

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要求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资本运用于经济生产,并在生产和消费文化产品中实现传承、保护和积累,文化能力通过影响生产和消费对市场产生作用,进而对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化发展产生影响。从生产者供给的角度看,生产者的文化能力会影响其生产何种产品、生产规模、生产方式和创新能力等;从消费者需求角度看,消费者具有何种文化能力以及文化能力的大小可以影响消费需求偏好、消费模式,特别是在当代,传统手工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效用满足,已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主要以物质层面的实用性为主,消费传统手工产品产生的效用不仅来自其物质层面的实用性,更多的则来自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精神层面的文化体验和审美愉悦,这种消费更需要相应的文化能力才有意义。

在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技术变迁、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巨大变革中,人们关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和消费等方面的原有文化资本、文化能力渐渐丧失,而另一方面,应对技术变迁和社会变革的有效的文化资本、文化能力传承和再生产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造成文化资本的损失和文化能力的不足,成为我国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的重要制约因素。

1.一些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消费及传统等相关的知识、信息、文化资本面临消失或逐渐消失的风险。随着生产地、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减少,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出现不断衰退,甚至在一些民族地区,已经很难找到通晓一切的手工艺人,一些传统手工技艺遭遇失传的窘境。如1988年,贵州对省内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其中有5.6%左右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没有流传下来,另有15.6%左右的传统手工技艺则处在消失的边缘。

2.掌握和熟知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消费及文化、传统等相关的知识、信息的群体广泛性不足,不少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及其产品不仅不为非民族地区的普通群体所了解,甚至也退出了民族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工艺精湛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也后继乏人,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因素也在不断地消蚀着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资本、文化能力。

3.运用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资本进行生产性保护创新和经济创新的能力不足。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并不意味着其产品、技艺、材料、用途等所有方面的原封不动,而是需要创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资本的经济创新和生产性文化保护创新也应该包括产品、技术、市场、资源配置和组织五个方面,必须通过这些方面的创新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资本结合起来,才能使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在现代生产中持续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

五、结论和建议

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具有文化资本的性质,应该认识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对其自身的生产性保护和传承在提供生产技术、观念支持、营造市场环境、支撑产品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消费等方面相关的文化能力不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将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走商品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我国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历史上就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它源于“民”,也只有存于“民”,才能保持其持续的文化活力和原生的经济活力,同时,文化消费风尚的兴起也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的再生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产业化发展与保护传承两者并不矛盾,商品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反而是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有效途径,这种活化保护,不但能够弘扬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并且还能够扩大民族地区的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时代的变迁又需要对民族传统手工技艺这一文化资本的生产性利用和商品化生产进行创新,拓展文化保护性利用的范围,借助经济资本,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与其它产业进行融合,将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结合起来。

(二)重视文化资本的传承和再生产,促进文化能力的积累和提高。这是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在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资本、文化能力的传承、积累、提高和再生产过程中,教育和学习是一个重要途径,而家庭、民族社区、生产企业、政府和其他社会团体在其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优势,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学习,共同发挥这些主体的作用,使文化传承绵绵不绝,文化能力不断积累和提高,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创造广泛的文化和社会基础。

[1]周真刚.贵州世居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及其产业化发展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42-47.

[2]覃 莉.产业化视角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以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为例[J].前沿,2012,(7):165-168.

[3]袁东升.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现代转型研究——以武陵地区土家族木匠工艺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2):125-130.

[4]周智生,吴映梅.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创新性传承与滇藏川交接地乡村反贫困优化路径[J].学术探索,2009,(1):93-98.

[5]邹沁园.泰滇两地乡村手工艺“一村一品”开发研究[D].云南大学,2014.

[6]皮埃尔·布迪厄.资本的形式[J].武锡申,译.薛晓源,曹荣湘主编.全球化与文化资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澳)戴维·思罗斯比.什么是文化资本?[J].潘飞,编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1):50-55.

[8](日)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桂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王 彦.“非遗”后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以水族马尾绣为例[J].民族学刊,2012,(2):17-22.

[10]格雷厄姆·默多克.阶级分层与文化消费——皮埃尔·布迪厄(1977)著作中的某些问题[J].陈金英,译.薛晓源,曹荣湘主编.全球化与文化资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1]张建世,杨正文.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的保护[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20-28.

[12]王国光.经济视角下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J].贵州民族研究,2014,(6):113-116.

猜你喜欢
生产性手工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做手工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