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孙子兵法》英译本对比研究*

2015-03-20 13:29崔艳嫣李晶玉
外语与翻译 2015年3期
关键词:英译本孙子兵法译本

崔艳嫣 李晶玉

聊城大学

基于语料库的《孙子兵法》英译本对比研究*

崔艳嫣 李晶玉

聊城大学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孙子兵法》不同英文版本进行了比较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没有客观具体的数据。本文以《孙子兵法》的三个译本为例,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利用Wordsmith 6.0对译本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更客观对三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

《孙子兵法》,语料库,译本分析,可读性

1.引言

《孙子兵法》在世界军事史上久负盛名,被西方推崇为“兵学圣典”,英译本问世已逾百年。要将这样一部军事名著译成英文,并且要让英语本族语者读起来也有和汉语读者同样的感受,实非易事。《孙子兵法》的众多英译本良莠不齐,各有特色。本文选取三位著名翻译家(Lionel Giles,袁士槟和林戊荪)的译本,使用Wordsmith进行数据分析,探求哪一种译本更能以简洁的词汇再现《孙子兵法》的军事原理以及译本的可读性信息。

2.《孙子兵法》英译本

自《孙子兵法》在国外传播以来,已有日语、法语、俄语、英语等29种语言的译本问世。1905年7月,在日本学习语言的英国皇家炮兵上尉E·F·Calthrop出版了其英译本Sonshi,这是《孙子兵法》的首部英文译本,迄今已逾百年,但该书出版后影响不大,读者很少。尽管如此,Calthrop作为《孙子兵法》英译本的第一人,对后世的翻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10年,英国汉学家Lionel Giles按照孙星衍校刊的《孙子十家注》,推出了自己的译本,此译本是一部公认的英译佳作,至今仍为诸多《孙子兵法》译者所钟爱。在这之后又出版了多种英译本,其中以Samuel B.Griffith的译本影响最大。Griffith本人以研究《孙子兵法》为主要军事课题,对《孙子兵法》有深入、独到的研究,他的译本亦不失为英译本中的佳作。其它英文版本还包括托马斯·克利里(Thomas Cleary)、詹姆斯·克拉威尔(James Clavell)、加里·加戈里亚蒂(Gary Gagliardi)、拉尔夫·索亚(Ralph Sawyer)等。20世纪40年代,由郑磨翻译的英译本是首部由中国人翻译的《孙子兵法》。20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中国学者也出版了自己的英译本,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林戊荪、袁士槟和罗志野的译本。外交学院袁士槟的英译本《孙子兵法》极具东方文化色彩,深受美国军方青睐。建国初期回国、曾任《中国翻译》主编的林戊荪创造性的将《孙子兵法》重译。因此,本文选择Lionel Giles、袁士槟和林戊荪这三个译本进行比较。近年来,虽然对《孙子兵法》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大都是运用翻译理论对其译者风格、翻译手段及策略进行研究,很少应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其译本进行实证研究。因此,本文以wordsmith6.0作为语料库检索工具,对三个译本的译者风格、翻译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3.语料库与翻译

语料库语言学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迄今已有近50年历史。在发展初期,研究者只对语料库进行词的一般分析,如词频统计等。而今,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对语料库做不同层次的标注。近30年来,一些学者开始以语料库语言学为研究手段进行翻译研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的Mona Baker是基于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开创者,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翻译英语语料库(Translation English Corpus,TEC)。语料库作为翻译研究的手段具有很大优势,它能准确快捷地分析大量语料,克服研究结果由个人主观判断的局限性,此外,用语料库检索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观察到更多语言事实。Baker(1993:243)提出可供研究的翻译普遍性的假设。经过多年的实证研究,翻译普遍性被归纳为简单化、显化、规范化和整齐化四个方面(胡显耀、曾佳 2011:58),分别指译者在目的语文本中潜意识地简化原文本的语言信息;译者通过添加解释性的背景信息等策略来提高译文的明晰程度;遵循甚至夸大目的语的典型特征和语言行为的趋势;翻译文本向连续体中间聚集的倾向,即翻译文本在特定的语言学特征上倾向于彼此靠近(张升君、文军 2008:16)。通过语料库进行翻译分析,有助于探究翻译的普遍性特征,对译者个人语言风格进行量化研究,发现译者的翻译特点。

本文使用的语料库检索软件Wordsmith主要具备三大功能:索引(Concord)、词表(Wordlist)和关键词(Keyword)。本文主要运用其词表功能,从类符形符比、词汇使用频率、高频词及词长句长等方面对三个译本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不同的翻译特点,进而研究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

4.《孙子兵法》三个译本对比

借助语料库工具Wordsmith 6.0的词表功能,可以获取《孙子兵法》三个译本的基本信息,包括类符形符数量、类符形符比、句子数量、词汇长度和高频词使用情况。本部分从词汇,句长、可读性等角度对三个英文译本的特征进行探讨,以分析译者的不同翻译风格。

4.1 三个译本词汇使用对比

4.1.1 类符形符比

类符(type)指文中出现的不同词的次数,形符(token)指文本中出现的所有词的次数,类符形符比值的高低与作者词汇使用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成正比(Baker 2000:250)。类符形符比值越大,表明该文本使用的不同词汇越多;反之,不同词汇越少。从表1可以看出,在类符数量方面,Giles最多,其余二人数量相近;在形符数量方面,林戊荪最多,Giles次之,而袁士槟最少。根据Baker 提出的显化特征,译者在翻译时会增加背景信息来使原文有更高的可读性,因此译文往往要比原文冗长。《孙子兵法》原文七千多字,就译文的词汇数量来看,林戊荪的显化特征最为明显。

就类符形符比而言,Giles译文的类符形符比为20.63%,而袁士槟译文为21.21%,林戊荪译文为19.18%。据此可知,袁士槟译文的用词更加多样,表达较为生动,阅读难度也较大一些。

4.1.2 高频词

表2列举三个译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十个词,可使读者对三部译文的用词有个大致了解。三个译本中高频词的相似度很高,尤其在前五个高频词的使用方面的一致性,皆为the,to,and,of,is, 只在排列顺序上有些许出入。在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BNC)列举的15000高频词中,前五个词分别为the,of,and,to,a,可见三个译本在前五个高频词的使用方面与英国国家语料库相近,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相当,体现了三个译本与其他英语作品在高频词汇选择上的的共性。

4.1.3 词长

平均词长指的是文本中单词的平均长度,可以反映用词的复杂程度。以字母为单位,如果低于4,意味着文章语言比较简洁浅显。如果高于4,意味着文章语言比较复杂深奥(王家义 2011:130)。三个译本的平均词长分别为4.37,4.62,4.50。这表明三个译本在平均词长方面接近,但相较Giles的译文而言,袁士槟的译文复杂程度较高,阅读难度大一些,而林戊荪的译文次之。表3中是不同长度词的使用比例,可以更清晰地表明不同译本不同长度词的使用情况。三个译本中3字母的单词所占比例最大,占21%左右,其他则分别是2字母单词(20%左右),4字母单词(16%左右)和五字母单词(10%左右)。袁士槟译文中6-10字母词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Giles和林戊荪的译文。词汇长度与阅读难度成正比,5字母词以上(含5个字母)的词属于难度较大的词(王家义 2011:130)。这些数据客观地反映了两个译本词汇难度的差别:袁士槟用词难度大于Giles和林戊荪的译文,长词较多,这再次验证了袁士槟的译文难度较高的推测。

4.1.4 词汇密度

词汇密度也是体现译者风格的重要标记,词汇密度越大说明文本实词使用数量多,传递给读者的信息量就越大。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通常具有稳定的意义;虚词则包括连词、介词、代词和冠词,虽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具有语法意义(张燕、陈建生 2010:113)。本文采用的计算词汇密度的方法是Ure的词汇密度计算公式:词汇密度=实词数÷总词数×100%。同时,为了确保数据的客观准确性,本文采用了CLAWS7词性附码器和CLAW 7词性附码集。任何一种词性附码器都有自己相应的词类附码集,CLAWS 7亦是如此。CLAWS 7包含116个词类附码,可归结为14类,每类下又分为若干部分,其中对动词、名词、代词及副词划分较为细致,对于其它词类划分相对模糊一些。本文首先对三个译本进行词性附码,随后对三个译本的词汇密度进行了计算,结果如下表4所示:

词汇密度可以反映译文的信息量和难度,词汇密度越高,译文的实词比例越大,信息量也越多。Ure发现书面语的词汇密度在40%以上(吴瑾、邹青 2009:9),四位译者译文皆符合书面语特点。由表4可知,林戊荪的译文的实词使用量是三位译者中最高的,这表明,林戊荪的译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所占的比例高于其他二位译者的译本,词汇密度大,实词使用量大,译文难度较大。

4.2 三个译本句子特点对比

与形符类符一样,句长也是译者风格的重要标志。句长是指一个句子中单词的数量。由表5可知,Giles译文句子总数最多,袁士槟次之,句子数量最少的是林戊荪的译文。就其平均句长而言,与Giles和袁士槟的相比,林戊荪的句子长度较长,且句子与句子之间长度差别较大,长句的使用增加了译文的复杂性。例如:

原文: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Giles译:The five elements (water,fire,wood,metal,earth) are not always equally predominant;the four seasons make way for each other in turn.There are short days and long;the moon has its periods of waning and waxing.

袁译:Of the five elements[water,fire,metal,wood and earth],none is always predominant;of the four seasons,none lasts forever;of the days,some are long and some short,and the moon waxes and wanes.That is also the law of employing troops.

林译:None of the five elements of nature ( wuxing 五行) is ever predominant,and none of the four seasons lasts forever.Some days are longer and some shorter.The moon waxes and wanes.

由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Giles根据原文意义,将其分成了不同的段落,每段使用一个或多个短句来表达中心意思,因而句子数量相对较多,句与句之间用分号隔开。袁译和林译则更好的保留了原文的风格,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将原文直译出来。袁译的句子长度差别不大,整体使用了中等长度的句型进行翻译,结构明了。但林译中较多使用成分复杂的长句进行翻译,使用了连接词来衔接句子,一句话也可单独成段,对仗工整,使译文显得结构复杂而严谨。

4.3 三个译本可读性对比

当然,衡量译文不能仅看其遣词用句,译文能否让读者理解也是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德国目的论代表人物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的三原则,除目的原则外,还有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连贯原则即语内连贯原则,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所谓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能让读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仲伟合、仲钰 1993:47)。由此可见,译文的可读性也是衡量译文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可读性是指文章的难易程度,目前广泛使用的可读性工具是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许家金与贾云龙研发的Readability Analyzer1.0,可以用来测量英文文本的难易程度。这个工具可以计算出一些传统的可读性数值,如:(1)福来士易读指数(Flesch Reading Ease),(2)文本难度(Text difficulty),(3)福来士难度级别(Flesch-Kincaid Grade Level)。

福来士易读指数的计算公式为Flesch Reading Ease = 206.835 - (1.015×ASL) - (84.6×ASW),其中的ASL 是平均句长,ASW是平均每个单词的音节数。分值为100分,数值越大表示文章越简单。标准分值为60-70。

文本难度:文本难度的数值是在福来士易读指数的基础上获得的,与福来士易读指数数值相反,文本难度数值越小表示文章越简单。100表示最难,0表示最简单。其计算公式为Text Difficulty = 100 - Flesch Reading Ease score

福来士易读指数级别:是基于美国学校年级等级,如8.0表示八年级的学生能看懂的文章,7.0-8.0是标准的数值。其计算公式为:Flesch-Kincaid Grade Level = (.39×ASL) + (11.8×ASW) - 15.59

其中的ASL 是平均句长,ASW是平均每个单词的音节数。

就福来士易读指数而言,Giles译文为67.7,最为简单,袁译文和林译文难度相近,分别为64.2和64.1,而从福来士难度级别来看,林译文为8.3,阅读难度最大,其次是袁译文的7.2,Giles的6.7表明其译文是三个译本中最为简单。虽然计算公式和评判标准不同,但四个数据反映的结果是一样的:总体而言,Giles的翻译浅显易懂,袁士槟的翻译处于标准水平,更具有可读性。而林戊荪的翻译则是三个译本中最难的,这与其用词复杂,多用复合句,句子较长有关,也验证了关于林戊荪译文较为复杂的假设。

5.结语

运用语料库对译本进行分析评判,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可靠数据,降低了分析过程的主观性,使得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本文借助wordsmith6.0工具对《孙子兵法》的三个英文译本作了较为客观的评析。通过比较发现Giles的翻译多用直译,改变了原文的结构,通俗易懂,但在一些细节方面的理解稍有不妥之处。袁士槟的译文涉及多种翻译方法,用词复杂,将原作者的意图传递出来,林戊荪大量使用了长词、复合句,篇幅较大,单词难度较高,也同样增加了阅读的难度。本文虽然从语料库角度对《孙子兵法》三个译本的译者风格进行对比和分析,但仅限于译文的表层分析,在以后的研究中,应从译文的文化背景、语境及对原文的解读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Baker,M.1993.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A].Baker,M.G.Francis & E.Tognini-Bonelli(eds.).TextandTechnology:InHonourofJohnSinclair[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33-250.

Baker,M.2000.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yle of a literary translator[J].Target(2):241-246.

胡显耀、曾佳,2011,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新趋势[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56-62。

吴瑾、邹青,2009,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体特征研究:词汇密度与词频[J],《山东外语教学》(1):8-13。

王家义,2011,译文分析的语料库途径[J],《外语学刊》(1):128-131。

袁士槟译,1998,《孙子兵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张燕、陈建生,2010,《霍小玉传》两个英译本的翻译风格[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4):111-116。

张升君、文军,2008,翻译批评中的语料库方法——用Wordsmith工具分析《论语》的两个译本[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2):16-20。

仲伟合、仲钰,1993,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47-49。

(崔艳嫣: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 李晶玉: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

通讯地址:252000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十四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年会通知

由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主办、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年会将于2015年10月23~26日在安徽合肥召开。会议主题为“语用学的界面研究”。主要议题包括:

(1)语用学与语义学的界面研究;

(2)语用学与句法学的界面研究;

(3)语用学与词汇学的界面研究;

(4)语用学与语音学的界面研究;

(5)语用学与形态学的界面研究。

本次大会将邀请国内外语用学界的著名学者做大会主旨发言。其他新消息敬请浏览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网站:www.cpra.com.cn。

会议代表的住宿由组委会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会务费、材料费800元(研究生代表凭学生证减半)。

会议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cpra2015@163.com

联系人: 同 园 0551-63861912

詹全旺 15155197636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英汉双语者心理词库组织模式及其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0YJC740018)、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语料库数据驱动的词语法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09CWXZ17)和聊城大学教改项目“基于认知隐喻理论的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英语写作》精品课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H059

A

2095-9645(2015)03-00012-05

2015-01-15

猜你喜欢
英译本孙子兵法译本
《孙子兵法》组歌
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孙子兵法》蒙古文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