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艺术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模式研究

2015-03-20 15:59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办学

孙 颖

(吉林动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吉林长春130012)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消费已成为世界消费的热点。这种消费的威力已发展到了足以影响世界产业结构排序的程度,急速发展的中国也不例外。民办艺术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文化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从奠定基础期、停滞困难期、恢复振兴期、规模扩张期到目前的内涵提升期,民办艺术本科院校一直以其灵活的办学机制表现出不错的发展态势。然而近年来其在运行及发展过程中,缺乏对自身发展定位的研究,往往无法凝聚核心竞争力以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因而,民办艺术本科院校要实现稳定生存和良好发展,必须突破既定思路,另辟蹊径。

重视民办艺术本科院校的内涵发展,积极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困境的现实需求,也是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优势的需求[1]。目前,民办艺术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办学定位模式趋同、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体系特色不明、教学模式变化不大、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学习评价方法单一、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往往追求短期效应。而应用技术大学重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注重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可见,民办艺术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存在必要性和现实性,符合社会现实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其转型后的理性模式构建可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定位方向,注重品牌建设

定位是学校对自身在社会及教育系统中所处位置的选择与确定,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民办艺术本科院校的定位准确与否,与其办学的成败得失息息相关。准确的学校定位能规范、约束学校的办学行为,有利于促进学校自我监控和反思,及时纠正办学实践中的失误。民办艺术本科院校在定位上不能用普通文科或理工学科院校的共性标准代替艺术院校的特殊标准,而要尊重和遵循艺术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特色鲜明、专业特质突出的民办艺术本科院校在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当前形势下最合适的选择。民办艺术本科院校的科学定位要体现“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强优育新理念,集中资源条件,做强优势专业,跟踪行业发展[2]。

面对当今白热化的教育竞争市场,民办艺术本科院校在明确发展定位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自身的品牌建设,构建特有的品牌理念体系。品牌不但能够体现学校的知名度,更能增加员工的内在凝聚力。民办艺术本科院校的品牌建设目标要着力于社会认可度高、生源质量好、人才培养质量高、师资水平高等方面,凸显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特点,从服务面向、办学类型、学科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类型等方面凝练核心理念,从而为民办艺术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发展提供指导思想。

二、转变落后观念,迁移发展重心

随着经济方式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亦被定位为“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生源危机渐行渐近,生源竞争日趋激烈,艺术高等教育亦从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因而民办艺术本科院校要提升忧患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但是目前很多高等教育管理者在转型中还存在观念误区,认为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是降低层次,或是认为与高职高专等同,这些落后甚至错误的观念成为转型的阻碍。实际上,民办艺术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仍然是本科层次,与学术型本科院校只是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而已。艺术高等教育管理者只有对转型的层次和类型特征有清楚认识,才能正确引导民办艺术本科院校的顺利转型。

民办艺术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后,要更加注重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着力于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为文化软实力提升做出更大贡献,从而使自身得到更大活力。转型后的人才培育机制将以技术领域为导向,强调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不再以传统本科人才的评价标准衡量应用型艺术人才,而是偏重以必要的本科底蕴、较强的实践能力、突出的技术特长、较高的职业素养等尺度来评定优劣。此外,转型后的民办艺术本科院校要注重培育具有特色的大学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重视基础夯实,着力全面调整

目前,民办艺术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亦是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瓶颈所在,例如注重学术评估而忽视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薄弱;高考招生门槛低,学生素质尚待提高;国际交流互动不足,缺乏深度校企合作;学生应用性和适应性不足等。因而在招生环节,除注重专业考试外,还要适当加强对学生文化课程的考核,把好入学关;在培育环节,应与社会需求衔接,改革传统“三段式”课程体系,不仅要消除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联系不紧密的现象,更要注重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共同提升。教学管理要精细化,实现教学过程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型;在应用环节,着力打造艺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实践环节和职业素养培育。

艺术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是密切联系的。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给民办艺术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而艺术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不适应就业岗位等现象,凸显出艺术高等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科学技术等外部关系的失调,这种失调将直接波及并作用于艺术高等教育内部。民办艺术本科院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模式等方面作出相应变革。因而民办艺术本科院校的转型不仅仅是调减或增设几个专业的问题,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调整,而是要形成贴近实际、校企共建的培养环境;构建目标明确、强调应用的课程体系;实施学校主导、多方合作的培养路径;注重项目载体、做学结合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市场转化,从而把艺术大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应用技术人才[3]。

四、强调应用技能,突出实践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专科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已较难适应现实需求,社会迫切需要对更多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培育。然而目前艺术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一方面是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许多企业找不到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可见现实需求和大学定位之间存在巨大反差,这要求艺术大学生既要加强理论学习,又要提高应用能力。此外,民办艺术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上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环节不少,目的不明;学分不少,效果不好”。民办艺术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后,要在学习过程中合理设置和安排实践教学模式,突出系统性、全程性、综合性、创新性,充分利用社会有效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国际合作等。更要鼓励学生参展参赛,参与产业化运作与市场化转化,使其学习到更多应用型知识和技术技能[4]。

学科专业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整体水平的根本,是一项牵动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民办艺术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后的学科专业建设,要紧密结合国家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需求,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第一线的需求,以培养“基础实、知识专、技艺精、功底厚、创新能力强、综合艺术修养高、具有原创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注重教师与企业合作,提高技术开发能力,突出学研产结合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以专业教学实训、模拟创业实训、产业项目实训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探索特色机制,推动多维育人

民办艺术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要从培养学术型精英人才转向培养生产实践型应用人才,从独立封闭办学转向开放合作办学,从单一的培养目标转向多样化的培养目标。转型后的院校要突出“以教学为主导、以科研为支撑、以产业为导向”的发展方向。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导渠道,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品格形成起主导作用;科研为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撑,为师生的研究提供平台,为产业升级指出方向,将具有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反哺于教学;产业为人才培养提供人才需求和课程设置导向,为教学提供行业师资,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提供培训,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检验,为科研提供成果转化基地[5]。

良性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一环。在民办艺术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的过程中,理论型教师无法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目前民办艺术本科院校的部分教师缺乏产业实践经验或教学技能,导致其无法把握产业发展动向。因此,培育“双师型”教师是民办艺术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过程中必须要攻克的难题。教师要“定期充电”,实现“业界精英熟悉讲台,科班教师熟悉业务”的贯通,打造“精品”文化人才[6]。

六、结语

对民办艺术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模式进行研究,是充分发挥艺术高等教育资源优势的需求。理性构建其发展方式和转型模式,才能增强民办艺术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其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从而保持强有力的发展态势。

[1]夏建国.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思考[J].高等工程建设研究,2006(6):80-83.

[2]李志平,张阿樱,李雪.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探索,2013(5):24-26.

[3]张福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本质特征[J].合肥学院学报,2010(4):53-57.

[4]刘立云.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艺术大学的建设[J].音乐探索,2012(3):3-5.

[5]于庚蒲,王春利.“动漫游”类专业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3):142-145.

[6]陆乐.艺术高校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1(12):53-54.

猜你喜欢
民办应用型办学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