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收费政策下研究生资助体系研究

2015-03-20 15:59吴慧玲冷嘉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收费资助研究生

吴慧玲,冷嘉璐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61)

国家教育部规定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我国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研究生教育实行全面收费政策是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在市场经济下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现实选择。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全面收费政策下对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研究生资助体系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财政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014年9月份研究生已经全面实行收费政策。这一政策实施后,一些优秀贫困学生能否承受高额的费用、财政支出能否对优秀研究生给予适当的物质支持将成为非常突出的现实问题。因此,如何健全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兼顾效率与公平、有利于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研究生资助体系是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研究生资助体系是指为帮助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保证创新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创新科研成果的涌现、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依据研究生的学业基础、培养潜质、综合治理和表现及经济条件,由若干资助办法构成的一个链动性资助模式。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我国将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即所有学生都将统一交取学费,不再有公费名额。国家会根据新的收费政策调整对高校研究生的资助力度,制定一系列新的资助政策。

高等教育的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全面收费政策是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成本分担理论、教育机会均等理论的具体体现。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收费制度的不断改革,收费就读已成必然趋势。如果没有有效的资助措施,不同收入阶层的学生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会不断恶化。为了尽可能减少收取学费政策带来的消极的影响,国家需不断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

二、全面收费政策下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多地培育出高质量的研究人才,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生资助体系由人民助学金阶段、奖学金和助学金并存阶段已经发展到了“奖、勤、贷、补”的多元发展阶段,国家对科研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逐步提高。然而,目前我国的研究生资助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全面实行研究生收费政策后研究生资助体系更待完善和发展。

(一)研究生资助体系内容尚待丰富

1.资助内容整齐划一

研究生的资助内容已经由单一的资助模式发展到“奖、勤、贷、补”多元模式,虽然在形式上表现为多元化,但是政策落实到高校时就变成了多元政策下的整齐划一模式。各高校的研究生资助形式都近似,国家没有对文理科及特殊专业的资助金额进行专项设定,且资助形式也近似。

2.部分资助内容缺失

国家的资助金额是有限的,为了能让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研成果中,研究生资助体系中还应增加社会资助。社会资助是研究生资助体系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有些科学研究需要走出实验室,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取得成果。

(二)资助政策的部分阻碍因素

1.对资助政策认识不足

首先,有些学校不够重视。部分高校研究生招生时间不长,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培养方案并不是很成熟,对国家的资助政策没真正深入研究,部分制度还属于空白,所以学校对研究生资助体系的重视略显不足。其次,有些导师不够重视。部分学校的导师对国家及学校的资助政策不够重视,有些导师认为自己学生的科研能力不行,研究不出什么科研成果,所以对学校的资助政策漠不关心;有些导师过度繁忙,忙职称、忙自己的科研项目,无心、无暇关心研究生的资助政策。再次,研究生自身不够重视。有些研究生的家庭条件优越,并不需要资助,对学校的资助政策不够重视,不想去做科学研究;有些研究生本身能力不足,加之本人并没有志向做科研,只是为了将来能找份好的工作,不想培养自己做科研的能力;有些研究生有工作,忙于工作无暇,做科学研究,为此对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漠不关心。

2.对资助对像不够明确

目前的研究生资助政策对资助的对像并不是很明确,区分不详细。例如,有些资助内容应该是针对全体研究生的,有些资助内容是针对研究生中特殊群体的,应该有一些详细、明确的分类及规定。

3.资助金额分配不清晰

研究生资助金额的分配是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关键所在。国家对研究生的资助金额作了相应的规定,但在政策要落实到学校时高校会根据本学校的研究生情况重新配给,这必然会出现一些不足。有些高校对学生的调查不细致,对研究生情况的了解不详细,因此不能清楚、明了地分配研究生的资助金额;有些高校对研究生资助金额的分配没有明确的分配比例。研究生资助金额分配不清晰、不明确会影响有科研潜质学生的科研动力,会阻碍资助体系的构建及发展。

(三)资助政策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1.考评机制不够完善

研究生的考评机制是保证研究生资助政策公平、公正、有效率地激励研究生多出研究成果的措施。全面收费政策下对研究生的资助范围及资助力度会有所增加。有些适用于过去政策的奖惩机制会凸现出一些问题来,如奖励金额分配过于均等化、一些奖励政策过于形式化等。所以,应尽快建立适应新政策的考评机制。

2.资助制度滞后

一项政策落实的好坏与制度的制定是分不开的。研究生资助制度是指保障研究生资助政策顺利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及规范。研究生资助制度的制定直接影响研究生资助体政策的效果。全面收费政策实施后有些制度过于陈旧,应进行改进、完善和发展。

3.监督机制不健全

各个学校还没有正式的监督组织,对资助内容缺乏监督,有时会曲解一些政策的意思、防碍政策的落实。对资助过程缺乏监督会导致不公正的现象出现。对资助结果的反馈缺乏监督不利资助政策的实施。

四、全面收费政策下研究生资助体系构建对策研究

全面收费政策下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应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不断在实践中构建完整的资助体系。

(一)丰富及完善资助体系的内容

研究生资助内容经过几个时期的变迁,已呈现出“奖、勤、贷、补”多元形式。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这一多元形式中会有一些不适应新政策的内容,如资助额度有一定的增加、贷补的形式有一些变化。针对这些变化,要对资助体系的内容进行重新调整,以期符合新的资助政策。

(二)增加资助的主体范围

以往的研究生资助以国家为主体,在全面收费政策下可以对研究生的资助主体进行调整。可以增加、吸纳社会团体参与进来,让科研人员能够“既能走进学校,也能走进社会”,使科研成果真正为国家、社会服务。

(三)增加资助体系发展的动力因素

1.加强资助政策的认识

加强学校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重视程度。高等院校是培育优秀科研人员的摇篮,国家、民族的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的发展。高等院校应该重视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对国家研究生资助政策进行认真解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加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资助政策的重视。研究生导师是培养研究人才的主力军,应该高度重视国家对研究生的资助政策,让学生逐步对科研产生兴趣。

研究生自身应该对资助政策有一个正确性的认识,有意识地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

2.明确资助对象

学校应该对国家的研究生资助体系有深刻的认识,对所资助的对象进行细致、全面的调查与分类。

3.加强资金额度的配给管理

学校应该对国家的资助金额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学校的需要设立专款专项,对各种资助对象按类别、比例进行公正、严格的配套财务管理。

(四)完善我国的资助体系的保障机制

高校应该建立资助体系的保障机制,使资助体系得以顺利进行。

1.完善资助考评机制

应结合学校及研究生的实际,建立奖励及惩罚机制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对于有特殊贡献及有科研发展潜力的研究生进行重点扶持及奖励;建立适度的惩罚机制,防范弄虚作假的人为自己谋私利。

2.建立研究生资助制度

研究生资助制度是规划研究生资助体系的重要规范。国家、各级地方政府和学校应该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机构,出台适应形势发展的规章制度,规范和保障研究生国家资助金的有效发放,明确国家、银行、学校和个人四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促使研究生资助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校也应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应的研究生奖助条例,及时优化研究生资助体系内部结构,坚持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助学金为辅,突出资助体系的资助和育人功能,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强化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激励功能。

3.健全资助体系的监督机制

国家、各级政府及高校应逐级建立研究生资助监督组织,实行由上到下的监督管理,并进行由下到上的自我监督管理。

(二)借鉴国外资助体系,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资助体系

美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是“高收费、高资助”并存的典型,有着完善的资助体系。英国的研究生资助体系也非常完善,保证了在实行高学费的同时让想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如“先上学,后付费”和“差异收费”的学费政策和“按收入比例还款”的助学贷款政策。日本的资助体系包括各类奖学金和教育贷款。

我国的研究生资助体系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资助体系,应该有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资助体系。目前,我国和研究生资助体系缺少社会团体的援助,使研究生资助体系不够完整。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外国的“资助包”形式,让研究生根据本人需求而选择申请适合自己的“资助包”。另外,高校还可以制定“阶梯式”资助方案,即一种阶段式资助形式。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根据每年的科研状况逐级递增资助金额。

综上所述,国家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是国家培养出高质量研究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在全面收费政策的新形势下应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顺应现代化国家发展的需要。

[1]卢毅,肖湘愚,李晓.明确理念针对实际创建新型研究生奖助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0).

[2]王向红.论我国研究生研究资助体系的创新与优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

[3]蒋笑莉,钱辉.研究生横向课题资助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5)

[4]沈延兵,王凌宇,陶德坤.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4(11)

[5]王雷.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2).

[6]琚学周.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探讨[J].中州审计,2003(5).

[7]张淑珍,张新海.中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2).

[8]朱海艳,周婷.我国研究生资助现状述评[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1).

[9]陈聚伟,张俊.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5).

[10]李海生.美国研究生资助政策的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10(9).

[11]周琼.从中外资助体系看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

[12]赵可,袁本涛,王孙禺.英国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13]姜娜.中美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比较及启示——基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猜你喜欢
收费资助研究生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自由流收费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