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老苹果园改造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5-03-20 18:03王秋萍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041000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临汾市间伐果农

王秋萍 (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041000)

山西省临汾市是苹果生产大市,到2014年全市苹果栽培面积已发展到136.26万亩,但其中有45%左右的苹果园为老果园。老果园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新果园,老果园的“老”体现在栽培品种老、栽植模式老、栽培技术老以及植株衰老等方面,生产上可能具体表现为“低产老果园”“低效老果园”“低品质老果园”等。现就临汾市苹果老果园改造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1 老果园形成的历史原因

临汾市苹果栽植历史悠久,较大规模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苹果大发展时期正值国内农产品短缺、果品市场供不应求、水果种植效益较高的年代,加之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临汾市的苹果产业与周边及全国许多产区一样,在栽培品种和栽培模式的选择上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

1.1 栽培苗木品种质量较差

由于苹果大发展时期从外地调运的苗木品种质量无保证,只追求产量高,如秦冠苹果等。这些品种在种植初期,由于市场果品供应量少,物以稀为贵,尽管苹果品质一般,但还是卖出了好价钱,为种植户增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随着全国苹果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张,果品市场逐渐饱和,并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加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苹果果品的外观和内在品质有了更高要求,因此,老果园的老品种失去了往日的优势,“价贱销滞”渐成常态。

1.2 采用传统栽培模式

临汾市苹果产业发展初期,也沿用全国其他地方栽植方式,大都采用以乔砧密植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制度,进入盛果期后因树体高大,植株之间枝叶交错重叠、封行郁闭严重,造成光照不良,树冠内膛空虚,枯枝增多,树势早衰,结果部位外移,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弱,市场竞争力降低。这样,也使果园标准化管理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带来果园机械化作业困难等问题。

1.3 管理积极性下降

一些老果园随着经济效益下降,果农管护苹果树的积极性下降,同时,郁闭老果园病虫害发生严重,加上为了追求高产,常年偏施化肥,土壤酸化板结,植株生长势变差,抗逆能力逐年减弱,进而陷入低产低质低效的恶性循环。

2 老果园改造现状

临汾市老果园改造主要是采用间伐减密措施,从2004年开始推广成龄苹果树间伐改形技术,经过10多年的推广实施,全市累计间伐改形面积40余万亩,间伐改形技术应用使果园亩留枝量下降到10万条左右,果园郁闭程度有所缓解,透光条件得以改善,果个增大,产量稳增,质量明显提高。

在老果园改造上,通过以下措施进行了行政和技术推动,一是召开技术培训会,对果农讲解郁闭老果园间伐减密的重要意义、间伐的具体方法和永久树改形修剪以及间伐后的注意事项,使广大果农明白要提高苹果产量、提升苹果品质、延长果树寿命就必须对郁闭果园进行间伐减密的道理。二是在苹果主产区广泛发放宣传材料,播放电视专题讲座,组织果农赴陕西省洛川县等地的间伐示范园实地参观,以看得见的效益教育广大果农,促其提高思想认识。三是部分果农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力量强的村子,组成间伐减密专业队,统一购置油锯,统一实施间伐,确保当地果园优质高效、增产增收。四是借助山西省强农惠农项目带动,向实施间伐果农免费发放优质纸袋、草籽、有机肥、割草机、黄色诱虫板等生产资料,调动广大果农的积极性。

3 存在问题

3.1 果园效益不稳定影响老果园改造

效益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效益好才有积极性。近几年苹果市场价格波动大,果农收入不稳定,在价高销畅的年份,果农收入高,对老果园改造的积极性也高;在价格走低的年份,果农收入较低,也就不愿对老果园改造多投入。另一方面,一部分兼业果农以其他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所经营的果园面积较小,果园收入在其年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不愿意下功夫增加投入去改造老果园。

3.2 不能因地制宜改造老果园

一些果农在老果园改造过程中,不看树龄、不看树势、不管产量,单方面追求树形改造,结果出现幼树改形推迟挂果,成龄树一次锯枝过多、落头过急,造成树势返旺,徒长枝、竞争枝交错丛生,冒条现象严重,果园光照条件受到影响,形成花芽困难,花芽质量差,连续2~3年产量受到影响。还有一些果园死搬硬套间伐密度要求,不分析本果园的树龄、树势、肥水条件、生长环境等因素,一味追求标准园栽植密度,反而使老果园改造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3.3 老果园改造配套技术不到位

在一些地方只注重果园间伐改形技术推广,而忽视了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一是果园生草、覆草未跟上。山西是十年九旱地区,果园土壤本身缺水,改造后的果园树冠下透光率增加,行间土地裸露,春季土壤中水分蒸发量增加,加重了果园干旱程度,直接影响开花、坐果;秋季雨涝年份裂果和果面水裂纹现象时有发生,影响苹果品质。二是有机肥投入不够。据调查,当前60%果园靠化肥维持产量,土壤肥力低,土壤有机质缺乏,土壤理化性状差,由于保水供肥等配套技术落实不到位,果园改造后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三是对间伐植株和树穴的处理不及时。老果园实施间伐减密后,对间伐下来的植株及树穴处理不及时,引起苹果园次生病害 (根腐病、腐烂病、干腐病)发生和蔓延。

3.4 农村劳动力紧缺导致老果园改造进度慢

在没有实行专业队改造老果园的地方,劳力紧张直接影响老果园改造工作的进程。尽管近几年临汾市苹果生产效益有所提升,但是,农村不少年轻人还是认为外出务工收入来得更快、更直接、更体面,大都不愿留在农村务农。因此,同全国许多农村地区一样,临汾市也存在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现象,留守农村的多为老弱妇孺,不仅劳动能力差,而且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偏低,接受新事物、新科技、新观念的能力也差,许多人对老果园改造缺乏信心、决心和能力。

3.5 技术指导渠道不畅

目前,临汾市各乡镇均设置了农技服务站 (乡镇站、区域站),果树技术指导也划归为农技服务站,但一些乡镇农技人员不能按编制全员上岗,一些乡镇农技人员以乡镇的中心工作为主,不专心承担农技推广工作,一些乡镇农技站缺乏果树专业人员,许多成熟技术不能及时送到果农手中,这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老果园改造和临汾市苹果产业效益的整体提升。

4 采取积极的老果园改造对策

4.1 进一步加大对老果园改造的扶持力度

近几年来,临汾市的老果园改造得益于中央、省级投入项目资金的扶持,但投入还是有限的,而临汾市作为一个果业生产大市,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没有到位,影响着老果园改造的数量和质量,要积极筹措煤矿生产转型后的社会资金,建立老果园改造专项资金,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扶持,刺激老果园改造全面铺开。

4.2 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

要使老果园改造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调动果农参与的积极性,要调动其积极性,必须加大老果园改造宣传力度,让果农真正意识到老果园改造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提高果农优质生产意识。采取集中学习、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间伐改形、高接换优等关键技术的培训,提高技术到位率,促进老果园改造早见效、见高效,减少老果园改造对果农收入带来的影响。建设老果园改造示范基地,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与示范,推动老果园改造有序开展。

4.3 进一步促进老果园改造集约化发展

单个果园改造成本高、效益低,而连片果园改造可走集约化生产的道路。要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培育和扶持苹果生产加工经营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当地老果园改造;要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其组织和联结作用,切实带动果农参与老果园改造。

4.4 要进一步研究推广切合当地生产实际的配套技术

根据临汾市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在老果园改造的同时,应大力推广应用以下配套技术,一是推广果园覆盖黑色地膜集水保墒技术,有效解决果园缺少保水问题;二是推广果园生草覆盖技术,通过自然生草、人工种草、秸秆覆盖,减少果园水分蒸发,提高果园土壤肥力;三是推广果园配方施肥技术,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微量元素相配合施肥原则;四是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生产目标;五是推广优质苹果生产技术,通过实施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提高果园优质果生产率。

猜你喜欢
临汾市间伐果农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 “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临汾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梨园间伐改形技术探索与建议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不同间伐强度对香椿中龄林生长和干形的影响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