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英语教育衔接问题探究

2015-03-20 18:24段瑞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1期
关键词:动态变化理论

段瑞芳

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英语教育衔接问题探究

段瑞芳

在研究事物现象比较复杂或事物的动态发展中经常会用到复杂动态系统研究理论,采用这种理论可以探究事物的真实的发展规律和变化机制。文章论述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特点及研究方法,探讨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研究方法在英语教育衔接研究中的应用。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英语教育;衔接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在物理、数学、生物等学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1997年,这种理论开始在二语习得领域中应用。在教学中,教育阶段不同,其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受到自身原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每个教育阶段的表现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基于不同教育阶段衔接和发展过程的复杂化和动态化,在英语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中也可以采用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研究方法。

一、复杂动态系统理论概述

(一)复杂动态系统的基本特点

第一,系统的层级性和嵌入性,指在整个系统中级别低或层次低的系统通常是内嵌在级别高或层次高的系统中。第二,整个系统是普遍联系的,指组成系统的各个元素和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构成一个互动的复杂系统。第三,系统的变化模式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自发形成的,由系统自身组织和进行,这种变化的规则具有适应性和特定性。第四,系统的蝴蝶效应和非线性特征,指在系统变化的初级阶段,一个行为的变化就有可能引起整个系统发生更大的变化,同时系统一旦发生巨大的变化也会引起某些细小的行为改变。

(二)复杂动态系统研究方法的原则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研究方法坚持的原则有:第一,研究的环境和研究的设计要尽量自然生态化,减少环境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第二,在研究的过程中要遵循研究对应的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复杂性,避免研究的结果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第三,研究的侧重点应该是对象的变化和发展的动态性特征以及各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同时还要注意自组织、反馈和涌现。第四,研究时应该尊重研究对象之间复杂的因果联系,避免用简单的线性因果原则来看待各对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第五,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矛盾对立统一和相互影响的观点来看待事物之间的关系。第六,重新考虑分析单位,找出能描述多系统之间及系统内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集合变量。第七,在研究时既要注意横向时间和纵向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要明确地区分横向时间和纵向时间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利用时间维度来考察研究对象的变化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第八,关注系统的可变性,在研究时既要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又要研究系统中存在的变化。

二、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在英语教育衔接研究中的应用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为研究英语教育衔接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利用该理论来研究英语不同的教育阶段之间衔接的动态发展过程,探究不同阶段变化和发展的机制和规律,进一步推动了英语教育衔接研究的发展。

(一)英语教育衔接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领域关注较多的就是如何更好地衔接不同的教育阶段。在我国,英语教育的衔接问题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我国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与此同时教育衔接问题得到了关注和发展。在英语教育中,教育界开始探讨建立“一条龙”式的英语教育体系,将小学、中学、大学的英语教育都囊括其中,从英语教学的理念、机制、开发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师资培训以及其他方面探讨了英语教育衔接的问题。通过教育学者的不断研究和探讨,该英语教育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2003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20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相继颁布和实施。这些标准统一规范和管理了全国小学、中学、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内容、模式以及课程安排等。此外,还编写了一些符合新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完成了英语教材的衔接。虽然在这一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研究还不够细化,导致英语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从认知理论上来看,目前的研究忽视了英语教育不同阶段衔接过程中存在的可变性,研究的思维方法还过于简单和单一。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究英语教育衔接问题整体的发展规律,编制出来的衔接方案也是普遍有效的,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一些学者认为通过适当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可以预测到教学是否有效,普遍有效的编制方案完全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变化。很明显,这种主要研究普遍性发展规律和制定通用的衔接方案的思维方式是比较简单和单一的,没有尊重英语教育衔接过程中复杂性的特点,这种思维方式认为通过人为的操作和控制就可以决定学习的效果,显然是不科学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非常复杂的,有些是我们可以预测到的,有些则是我们无法预测和确定的,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改变。教学活动包括教和学两个部分,这二者之间是否同步、学习成绩和学习时间之间是否完全正相关以及学习个体之间的差异等这些都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不同的情况就会有不同的判定。

2.操作不够科学。当前的英语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采用横向或纵向的调查方法,在调查中将部分看作整体,只关注了衔接过程的两端,忽略了中间过程存在的大量的可变情况。在分析数据时,以真分数和均值方法来分析衔接过程中的数据,将所有学习者中个体差异突出的作为误差数据,而通过计算整体测试或循环测试的数据结果的平均值来解除测量中的误差。这是一种常见的统计学处理方法,认定了所有的学生都会遵循一个统一的发展规律来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实际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有些学习者的成绩有时候非常高,有段时间会很稳定,而某一时期又会有很大程度的下滑,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比较复杂的可变现象。利用平均值来分析一个群体的行为,得出的结果有可能与群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都不同。这种研究方式过度地看重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可变性,容易导致研究结果的效度不高。

3.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外在因素,忽略了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整体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很多研究学者在研究英语教育衔接问题时大多是研究每个阶段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材、制度等,侧重于宏观规划和管理研究,忽略了学生主体的非线性影响,实践研究的不过是最终的教和学的结果,研究主题偏离了英语教育衔接问题这个方向。由此可见,目前的研究活动还没有从本质上探究出英语教育不同阶段发展和变化的轨迹和机制,研究还不够全面。

(二)利用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开展英语教育衔接研究

通过分析英语教育衔接问题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可以在研究英语教育衔接问题时重视其衔接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非线性,为此研究学者们还需要调整和改进研究方式和方法,转变思维方式,利用复杂动态系统理论来探究英语教育衔接的变化和发展的轨迹和机制。

1.转变思维方式,要避免用传统的二元理论的简单思维方式,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注意研究对象的非线性特征,同时结合整体论和还原论,重视英语教育衔接过程中的可变性。第一,尊重英语教育复杂的衔接过程,向综合化、多元化非线性思维方式的转变。学习者在衔接不同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衔接的效果,包括认知层面、心理层面以及社会层面上的,为此在研究时要利用辩证思维来分析这些因素对衔接成效影响力的大小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有机地结合整体论和还原论。这就要求在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分析个体因素在衔接过程中的线性影响,同时又要将这些因素整合在一起,分析这些因素发挥的整体作用;既要注重最后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每个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的发展状况;重视英语衔接过程中的连续性、互动性和统一性。第三,重视英语衔接过程中的可变性。通过观察英语衔接过程中个体的可变性,以便于形成一个完整的英语衔接发展过程的全景图,以避免忽略了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导致判断失误。对象的可变性有程度上的划分,当一个对象的可变性达到某个程度或指标时,这一定是该研究对应发展过程中非常特殊的时刻,很有可能决定着整个过程的变化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变化。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这个时刻出现,就需要发挥人为干预的作用了,教师一个细微的干预行为有可能会获得非常好的效果。为此,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采用微观研究的方式,观察对象的可变性,为英语衔接研究提供更详尽的信息。

2.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英语教育衔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能用简单的规律或者方法来阐释这种复杂性。研究英语衔接过程变化和发展的复杂性,不仅要采用综合化和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角度,还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科学的技术方法并不是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要将不同性质的技术方法进行整合,比如,整合定量和定性方法、整合微观个案研究和宏观调查、整合科学和技术。第一,整合调查研究和个案研究。这两种技术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可以弥补单一方法的缺陷。调查研究的范围比较广、对象的数量比较多,要利用平均值分析法来揭示英语衔接过程中所有学生普遍的情况以及衔接过程整体的发展态势。而个案研究侧重的是研究个体的深度,尽可能地挖掘研究对象变化的细节,其结果反映的是对象在质上的变化,通过个案研究可以弥补调查研究中所忽略的个体发展的突出性差异,揭示整体中个体发展的不平衡现象。第二,在微观发生法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搜集数据的方法,如访谈法、观察法、嫁接实验法。在实际学习活动中可以这样进行应用,将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特定的调查和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以及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为了结果的准确性,增加调查和研究的次数,由原来的一学期一次增加到两次,由原来的三个学期增加到四个学期。加大调查和研究的频率,在调查和研究时要逐个记录每个学生的英语成绩、影响成绩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被试总体和被试个体变化的路径、变化的快慢,推断出英语学习衔接的关键时期、各影响因素的作用以及在衔接过程起关键作用的因素。第三,信息数据的处理要将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结合。在搜集数据时要采用定性处理方法,以判断数据的性质,比如,访谈、录像得到的资料信息。在分析数据时,将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联合起来,需要测量的部分采用定量处理方法,需要分析数据性质的采用定性处理方法,从而通过数据来验证之前的假设是否科学、准确。

英语教育衔接过程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阐述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相关概念和研究方法,发现英语教育衔接过程存在的复杂性和非线性影响。在利用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研究英语教育衔接问题时要注意转变思维方式,尊重英语衔接过程中的复杂性、可变性、非线性特征。同时将各种技术方法进行整合,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1]李兰霞.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3).

[2]李建华等.外语教育“一条龙”模式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北华大学学报,2011(1).

[3]王涛.从二语习得到二语发展:一个动态的观点[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4).

[4]周仕德.课程衔接:亟待研究的课程视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

[5]郑咏滟.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J].现代外语,2011(3).

[6]戴运财,王同顺.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二语习得模式研究——环境、学习者与语言的互动[J].山东外语教学,2012(5).

[7]李兰霞.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3).

责任编辑:姚旺

G424

A

1671-6531(2015)21-0095-03

段瑞芳/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硕士(河南郑州451200)。

猜你喜欢
动态变化理论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坚持理论创新
国内动态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从9到3的变化
动态
这五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