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生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2015-03-20 06:58陈艳枣庄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山东枣庄2773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幼师生活动设计数学教育

陈艳(枣庄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山东 枣庄 277300)

幼师生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陈艳
(枣庄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山东枣庄277300)

摘要:从当前幼师生数学活动设计的练习和作业中,发现幼师生存在活动设计与幼儿的年龄阶段不相符、目标设计不科学、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素养问题、活动过程设计简单、教学方式重讲授,缺少引导探究和操作练习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提高幼师生数学活动设计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幼师生;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幼儿园教育发展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数学)、艺术,同时详细阐述各个领域实施的目标、内容及指导要点.在这些领域中,数学是重要而又难于开展的内容之一,作为数学教育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幼师生,承担着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操作能力的任务,对幼师生数学教学能力的培养具有更重要的实践意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是师范幼师生所开设的必修的专业课.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教育的基础概念、幼儿学习数学的年龄特点、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以及实施数学领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学生形成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笔者在从事《数学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教学7年中,通过观察、批改学生教案设计及指导实习实训过程,发现五年制幼师生存在诸多问题,把握这些问题及原因有助于了解学生的能力与需要、正确评价学生,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数学从教能力.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是教师按照学年、学期、月、周计划中安排的数学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制定的具体活动方案,是开展实施数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幼儿园数学活动方案主要包括设计活动名称(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活动目标、准备活动材料和相应知识经验、设计活动过程、设计教学方法等.学生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观察模仿、单一练习、综合练习.观察模仿是教师提供各种类型的优秀活动教案和优秀的幼儿园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并理解教案包含的以上要素,从而掌握数学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的格式;单一练习是完成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提供优秀的空缺活动方案(例如缺少活动目标或活动准备)请学生将空缺补充完整,进行单一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扎实的掌握各个要素;综合练习是学生在完成以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教师提供活动内容,请学生按照教案的格式设计出完整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具体活动方案.

1 幼师生设计数学活动方案的问题

1.1活动设计与幼儿的年龄特征不相符

幼师生应在幼儿年龄特征的基础上设计数学活动方案,但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特点理解缺乏实际了解,因此设计活动目标时容易过高或过低,对内容难易的处理不恰当.虽然学生在思想上有考虑到幼儿各年龄阶段特点的意识,但因为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征也是一知半解,只是按照自己主观的理解设计.例如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67%的学生设计的目标仅仅是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知道钟表表面和数字,掌握整点、半点.

1.2活动目标设计不科学

设计活动目标应根据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和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在整体把握活动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学生平时练习以及目标设计训练,笔者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目标设计定位与幼儿各年龄段不相符,如中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学生表述是:能选择不同的自然物测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测量方法,知道不同的量具所测量的结果不同.这一目标与中班幼儿不相符,目标定的过高;第二,我们现在提倡活动目标涉及三个维度:情感态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能力目标,而学生在设计时往往比较单一,偏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忽视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尤其是数学活动,更应把培养兴趣放在首位;第三,目标的表述啰嗦,不准确.例如,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学生表述为:通过教师的讲解幼儿掌握10以内物体的数量,通过教师的指导感受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会说“x比x多1,x比谁x少1”,这个学生在表述时不简洁,感受一词比较模糊;第四,目标内容之间重复过多,表述不一致.例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6的分解》,有的学生表述为:通过操作玩教具幼儿学会6的分解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前者是从幼儿的角度,后者是从教师的角度表述,前后不一致.

1.3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问题

学生在进行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时,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概念的掌握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看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尤其是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笔者在多年的从教经验中发现五年制幼师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对数学概念的掌握不扎实,有57%的学生的水平达不到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水平,甚至有一些达不到小学毕业生的水平.这些学生因为基础差,底子薄,所以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笔者曾做过调查,84%的幼师生不喜欢开设数学课.因此,幼师生在设计数学方案时,出现诸多错误.例如,在大班活动“认识时钟”中,许多学生将整点界定为3点、4点、8点、10点;半点就是2:30、5:30等具体的时间;还有很多学生教幼儿认识秒针;更有学生这样表述目标中“通过教师讲解,知道整点、半点和秒针没有关系,主要是时针和分针”,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较低.

1.4活动过程设计简单,层次单一,不易操作

学生在活动设计前尽管已经通过观察模仿和单一练习的方式学习,但学生在真正设计教案时,笔者发现学生设计的环节简单,不容易操作,层次感不强,结构零散,整个过程中方法使用单一.以大班活动“认识时钟”为例,幼师生设计的过程如下:(1)教师出示表盘,引导幼儿发现指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钟表(2)提问幼儿发现了什么(表盘、数字、指针),和其他幼儿交流发现;(3)教师指导幼儿认识整点;(4)教师指导幼儿认识半点.从幼师生设计的活动过程中可以发现:教学设计过于简单,环节衔接缺少层次,整个活动都在观察钟表,通过讲授认识整点、半点.第三步和第四步是活动重难点,整个活动设计没有凸显出重点,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整点、半点的策略不清晰,没有展示出具体的操作方法.

1.5教学方式重讲授,缺少引导探究和操作练习

数学知识本身是比较抽象的,而幼儿的思维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种矛盾决定了数学教育活动要以幼儿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引导为主,辅以操作练习,但在学生所设计的数学教案中大多是以教师向幼儿讲解知识概念以及幼儿的机械学习为主,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能将理解的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自身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识到怎样通过创设情境及所提供的教具、学具来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和主动探究.在幼师生设计的大班活动“认识时钟”的活动设计中,教师灌输讲授的较多,幼儿的实际操作少,尤其是向幼儿解释整点和半点.

2 提高幼师生数学活动设计能力的对策

2.1提供优秀活动案例,加强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应用

数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能够理解并转化成教学实践自己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幼儿园优秀视频案例资源库(包括数学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录像),通过分析活动案例和视频,将实践和教学理论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育的基本结构和框架,利用分组进行模拟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育活动的基本观念、知识结构及常用教学方法.

2.2增加幼师生练习实践的机会,及时反馈总结

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和模仿所得到的是理论的、间接的经验,而学生的教学技能需要在练习中才能得以提高的,从而获得直接经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是五年制幼师生必须掌握的技能,需要经过反复练习和实际训练才能加强和熟练.在目标设计、活动过程、准备教具、过渡部分等环节中,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教学模拟)才明白自己的错误在哪里,怎样修改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哪些地方自己容易出现问题.不仅如此,她们存在的更大的问题是绝大多数幼师生自己缺少思考的能力,同时,自我评价的能力也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师生实践练习的效果及时给予反馈总结,帮助学生反思自己活动设计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活动的效果.

2.3密切与幼儿园合作,加强幼师生与幼儿的接触

尽管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案例和练习机会,但学生真正和幼儿接触的机会少,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阶段特征缺少感性经验,提供给学生与幼儿相处的机会,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幼儿的生活学习与发展情况,掌握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式,了解不同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以便于学生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能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设计活动目标并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及教学方法.

2.4强化基本课程的学习,训练幼师生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抽象思维,具有严密、规范、正确等特点.这恰恰是幼师生所缺少的,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在课程设置中,幼师生普遍未开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理科课程.当然这和幼师生理科课程普遍基础较差,对这些课程没有兴趣,感到枯燥乏味,不愿听讲有很大关系.虽然如此,我们的教学不能放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担任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师应意识到该学科培养学生素养的任务和意义;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教学中采用一些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方法.

2.5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提高数学兴趣

学校可以开设第二课堂(数学游戏、数学教具的制作),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订阅数学知识的书籍和杂志,开展数学知识竞赛.通过以上方式既提高学生数学基本素养和能力,又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发现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倪敏.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0.153-154.

〔2〕虞莉莉.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02.

〔3〕苏同福,李波,袁超.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其对学科教学的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137-139.

〔4〕徐英俊.系统观教学设计过程探析[J].教育探索,2005(3):39-40.

〔5〕刘云艳.幼儿园教学艺术[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1.12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272-02

猜你喜欢
幼师生活动设计数学教育
交互式一体机英语教学之我见
关于幼高师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调查研究
幼师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