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竞争战略在地方本科院校电气类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研究

2015-03-20 21:22杨晓晴祁增慧叶云龙龚志广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波特电气竞争

常 青 杨晓晴 祁增慧 叶云龙 龚志广

(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

0 引 言

电气类行业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是各行各业实现现代化、自动化的技术支撑,电气类工程师可以从事工业控制、通信系统、医疗设备、电力工程、智能建筑控制、航空航天、现代农业等多方面的科技研究.因此,电气类专业已经成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而设置的大类专业,国内从重点高等院校、普通高等院校、一直到高职高专,很多都开设有电气工程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等电气类专业.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电气类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上,既不同于国内一流大学在师资、理论、教学条件上占有优势,也不同于高职高专等学校在资金、硬件、实习实训基地等环节上实力明显.因此,地方性本科院校亟需在人才培养战略上进行深入研究,解决办什么样的电气类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目的论)和如何办好电气类专业、如何培养人才(方法论)的问题.本文针对地方院校电气类专业的特点,对如何创建特色鲜明专业和培养优秀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之需求进行了研究.

1 波特竞争战略理论及其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的必要性

“波特竞争战略”是由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的美国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于1980年在其出版的《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一书中提出,其核心包括三种卓有成效的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波特竞争战略属于企业战略的一种.总成本领先要求建立起高效规模的生产设施,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全力以赴降低成本;差异化战略是树立产品或公司提供的服务的独特性,与同类别产品或同类别服务差别化;专一化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这三大战略相辅相成,是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本战略,也是所有战略的核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业竞争的不断激烈,战略管理的观点已不仅仅是企业的专属,战略管理思想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影响并指导了许多行业的发展,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随着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和结构的变化,高校布局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的层次分化、高校类型的多样化,使得高校及其所办专业要面对系统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之间的竞争;由于扩招引起的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迅速转变,使得众多同类专业之间毕业生的竞争愈发激烈;学校及专业自身也有不断发展,不断上升的需求,希望在教学、科研、管理、招生、就业等各方面都有更好的资源,更高的水平,参与竞争是内在发展要求使然.因此,如何培育学生的竞争力和创建专业特色是摆在每一所大学面前的迫切任务,要实现多方面的协调管理,就要从常规的操作管理上升到战略管理.本文重点探讨波特竞争战略在地方院校电气类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 总成本领先战略——协同利用资源

地方院校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国家投入、民间捐赠、大量生源学费、科研创收等,其中许多管理都是受国家宏观调控的限制,而自身的科研水平不足,也难以走科研创收的道路,又要有大量支出用于加大基建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由此看来,总成本领先战略看似并不适合地方院校.其实不然,地方院校既不同于重点院校专业的大而全,也不同于高职高专专业的小而精,地方院校的专业设置有一定的针对性,又有一定的通用性.从学校层面来看,例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土木建筑类专业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校内设置的电气、机械、管理、信息等专业都依托土木建筑大背景,在服务对象上具有共同点;从专业层面上来看,各类服务对象都离不开控制,因此电气类的课程,如单片机、PLC、传感器技术等课程分布于土木、电气、机械、信息、能源与环境等多个二级学院或专业,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关各类师资、专业实验室、科研设备等依托于课程广泛分布.资源分散带来的弊端使人和物的利用率都降低,高端科研设备依靠二级学院或专业的力量购置有难度或目标不明确,普通实验室设备又出现不同专业大量重复购置的情况,师资的培养和利用成本都被相应提高.因此,亟需协调专业办学规模与效益,提高高校办学的内部效率,可以通过校内的协同创新来实现总成本领先战略.

随着2011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了“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为高校科研创新和发展,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校内多方面协同发展是实现整体协同创新的基础,也是实现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具体途径.首先,在现有学校人、财、物资源不变的前提下,对各种资源进行宏观的调控和配置,可以提高现有资源使用率.如将各个专业的单片机实验室或PLC实验室等具有相关性的实验室整合为具体的专业实验中心,减少低端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学生对普通设备的利用率;其次,集中各学院各专业的优势,利用整合后的电气类专业实验室的平台,加大科研设备的投入,并对外开放,提高教师对先进科研设备的利用率;第三,相关电气类课程具有通用性,可以利用协同的平台共享师资以及对教师进行统一培训,提高了师资的利用率并降低了培训成本.因此,制定和实施校内协同创新的总成本领先战略是电气类专业发展的有效战略之一.

3 差异化战略——差异化发展专业

差异化战略,即企业在本行业内做专做强,独树一帜,依靠其产品的独特性取胜而获得超额利润.目前,全国开设电气类专业的院校众多,各高校根据历史、地域、行业基础等各方面的优势,制定符合自身条件及特点的发展方向以体现其特色,但仍不可避免的出现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常规专业设置和通用教学模式发展下去,地方院校学生的竞争力明显不能与重点院校学生抗衡,甚至在刚开始从事一些实践性强的工作时也并不优于高职学生.因此,亟需挖掘专业特色,凸显亮点,与众不同,这是在众多设有同类专业的院校中脱颖而出的唯一方法.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一直以来以建筑电气为主,在省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在日趋紧张的建筑电气行业竞争中,尤其是来自国内其它院校同类专业在此行业带来的竞争压力,要想走出河北,走向全国,进一步提高专业知名度和学生就业优势,就需要对老专业再度创新.因此,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开创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相结合的专业设置的先河,领先于其他院校甚至国内重点院校,成功应用差异化战略,取得了巨大成效.而原有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传统专业依然存在,在以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仍然需要再发新芽,寻找新的亮点和突破点.

为了提高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强择业优势,针对专业特点,提出电气类专业的特色建设方向.电气类专业一般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以供配电技术为核心结合智能化设备的供用电方向;以PLC为核心的电气控制方向;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计算机控制方向;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开发方向.技术作为通用的工具较难体现独特性,地方本科院校从科研的角度也较难在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差异化的突破点即特色就从院校本身的地方特性出发去探究.

第一,从学校发展所依托的地域的差异性去寻求服务对象的突破点.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区域经济文化,立足当地、服务当地,才能更有效地发挥高校人才和智力的优势.例如,依托当地的特色农业研究实现农业的自动化,如农情监控、农作物耕种收割自动化、农机控制、农业信息化等.同样,差异化的服务对象可以应用到地方矿业、旅游等特色行业这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的行业.

第二,从学校发展所依托的主干专业去寻求有机结合以体现差异性.如学校为以土木建筑类专业为主的工科院校,则电气类专业既要区别于建筑智能化专业的方向独特性,又要从土木建筑的大背景对象下去挖掘创新点.如建筑节能控制、建筑设备控制、建筑结构检测、各种工程监控等.

第三,从电气类专业本身出发去寻求创新.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可增设课程设计、电气控制柜的安装实习、维修电工资格证的培训和考核、依托各种电气类竞赛的课外科技兴趣小组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并大力加强精品课建设和特色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独立性及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就业指引方向.

4 专一化战略——专一化培养人才

专一化战略,即选择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作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进行战略优化,寻求其在该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作为一般本科的地方性院校,在电气类专业的学科设置、专业培养方案等方面都希望逐步向重点大学靠拢,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体现出停留在初级水平的“多能”,却不能体现出优势突出的“一专”,专业和人才的长远核心竞争力都不足.而现实情况是通过精英型大学教育,成长为研究型的人才毕竟是少数,社会所大量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应当由地方院校来完成,这也是社会分工使然.因此,地方性院校应遵循专一化战略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优势力量在某一个方向有所突破,培养出真正的“专一化”人才.

为了让地方院校电气类专业的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专业核心知识,一般按照三个层次来学习定位,即基础知识、电气控制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专一化的培养重点在于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前面提到的四个专业方向课程.在学习完公共基础课和电气控制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强化学习某一专业领域知识,如电气控制和PLC,作为就业或研究方向,完成基本实践环节的任务后,以综合项目化、任务化或者竞赛化的形式来加强后续的实践环节,实现尊重个人选择、发挥个人优势、达到专一化培养的目标.由此引起相应评价体系也需要改进,改变家长、老师、同学、企业甚至学生本人的认识误区,即原来门门功课90分才是好学生,一门100分其他60分甚至不及格就是严重偏科的差学生的定义.改变为不仅仅以考试分数论英雄,而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完成的项目、参与的设计和竞赛等作为测评的部分依据.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条件提前真正跨入某一专业领域,有获得专一化培养的选择权,获得更深入的专业知识,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5 结束语

本文根据波特竞争战略的思想,从竞争与发展的角度探索将波特三大基本战略应用到地方院校电气类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对整合优势资源、创新专业特色、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专业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郭秀兰,吴蔚波.波特竞争战略与地方院校差异化生存[J].理论与实践,2006(7):98~99

[2]亢雄.新建本科院校战略管理的实施——基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40~42

[3]王立欣,王明彦,康玲.面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5):32~33

猜你喜欢
波特电气竞争
读《哈利•波特》有感
八方电气
我爱读的《哈利·波特》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成为哈利·波特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勇敢的哈利·波特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