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构建研究

2015-03-20 21:30何梅芳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高职

何梅芳

【摘 要】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按照实践教学的目标内涵,从实践教学思路、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师资组建、校企合作、教学监控等方面提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构建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 物流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064-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流业越来越受政府和企业的重视,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要急剧上升,但是目前现状是物流人才稂莠不齐,缺乏具有高水平,强实践的前沿型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因此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建构已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优秀物流人才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实践教学体系落后,不按“需”培养人才。高职院校教育之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率,就业竞争力。但是许多高职院校没有按照社情、行情及区域发展的需要设计专业课程,没有按校企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致实践教学与岗位实际不符,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不专业”,实践能力差,就业能力不足。

第二,专业师资力量弱,有待更进一步的优化。高职院校要求教师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但目前的专业教师大都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之经验,无法授予学生业务中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教授给学生的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用性不大。

第三,实践教学中的实训项目少,基地建设不完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非常强调应用性,要求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教学中达到能力提升。而有些高职院校不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校内校外实训项目少而单一,缺乏时代性与创新性,实训的基地建设资金投入少,与企业合作少。

以上三个方面是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所普遍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实践教学仅停留在几个具体内容的教学上,缺乏连贯性等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之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目标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对应的,前者是后者的延伸与拓展。与偏重演绎思维,知识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偏重归纳思维,概括经验,是直接经验的学习。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专职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的教学环节,是体现一所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考核学生学习的最为全面而综合的有效方式。与其理论教学是完全不同的,实践教学不仅是学生对物流理论基础知识的加深理解过程,也是学生实践物流任务与项目流程的过程,更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历练过程。是一种从实践中总结实践智慧,学生从中掌握面对多变的,复杂的相关物流问题,学会“创造性”做的智慧。

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实践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短期目标或终极理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的设计上从客观现实出发,洞察现实社会之“需”,按需制定,要尽量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多采用现实案例教学,还原现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熟悉本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职业技能技巧,在企业物流或者物流企业的实训岗位上熟悉日常业务和各种通常会发生的突发问题,培养学生专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制定正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是高职院校培养独具特色的优秀专职人才的前提。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构建的策略

(一)明确实践教学思路

思路的明确是进行策略实施的首要根本前提,要创新构建与实践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必须明确教学思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就业为最终导向,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标的专业。因而,首先要以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为依托,地区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趋势为教学背景,对地区物流岗业进行实况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就业指标体系。其次按照教学目标编写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构建突出技术性,职业性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内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教学让学生学会“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优秀物流人才。

(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剔除旧式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合理,陈旧的内容,将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层次化,构建其多层次的有机结合。可按照“点、线、面、体”的原则,将其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专业基础训练,专项业务技能,综合专业技能,职业岗位训练四个递进式的实践教学内容。在每一个递进层面上运用物流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一些仿真软件去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实验和实践项目。其中,实践教学内容的四层面中与以往忽略综合专业技能培训相比,则是增加实践教学项目,加重对其重视度。

(三)丰富实践教学方法

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不同项目,结合校内外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课上课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多样形式,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实训,真正将工与学相结合,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中能够得到锻炼并且收获经验。具体如:侧重专业基础知识训练的企业参观与实地调研,侧重专业技能的情景仿真实训,侧重综合技能的物流员技能大赛,侧重岗位技能的物流企业实习等等。让实训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使得实训变得生活化,常态化。

(四)组建实践教学中高素质“双师”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保障。培养学生具备高技能,首先教师必须的具备高技能,因而组建高职“双师”队伍则成为不二选择。实践教学需要“实践型”教师完成这一教学项目,打造双师队伍,即将企业技术专家引进课堂,教师走进企业员工间,双向培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一方面鼓励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在企业开展物流方案,成为真正的双师教师;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专家指导实践教学,帮助学校组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高队伍双师结构。两方面双向互动,达到真正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五)创新高职校方与物流企业的合作模式

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首先要筛选合适的优秀企业。优质的企业是为高职院校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筛选分为三步走:一是按照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特色进行选择;二是根据行业合作的密切程度,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进行筛选;三是进一步筛选,选择其中具有先进技术水平,规范经营管理的影响力大的企业。其次是创新升级校企合作模式,打破以往企业只为校方提供毕业前的实习岗位的模式,将校企合作深化拓展到教学内容四方面,企业提供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为校方提供实习基地,帮助校方建设完善的校内模拟实训基地设施,派物流管理技术专员学校帮助其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校方派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到企业实际上岗,帮助企业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研发企业物流创新方案,高职优秀应用型物流人才定向引导,为企业注入鲜活生命力。

(六)构建实践教学的全程监控体系

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是整个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与以往偏于形式主义的教学监控体系相比,提出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监控更显其概括性,包容性的显著优势。首先,根据实践教学监控的特殊性,构建监控结构分层细化,即学院,实验室,实习的三级实践教学监控管理体系。其次,将实践教学目标自上而下,层层下达,落实到部门,课程和教师,强化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监督。再次,关注毕业生上岗后的意见反馈,包括工作境遇和面临的问题。特别强调实践教学的全程监控要尽量具体化,通过监控反馈,及时作出实践教学之目标调整,将难以解决的问题置于下一个实践教学的全程监控流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六大方面主要是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职业性”内容的创新构建与保障性措施,而依据该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来看,笔者认为素质的培养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也应当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容忽视的两大重要因素,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当开展设针对性实训,提升高职物流人才的综合素质。只有创新而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才能培养大批前沿优秀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四、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关键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是理论教学不可取代的。要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创新构建与实践,首先要看当今时时代发展现状和趋势,地区发展情况,社会对物流人员的需求,校企实际情况,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之内涵目标,其次深入实践教学体系内部,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有效的创新构建与实践,达到培养大批地方特色的前沿型优秀物流精英的目标。但是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没有一种创新模式是所谓绝对标准的,本文实则是在纵观国内多位研究者对这一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内涵剖析,创新建构进行研究的文章后的启发而作浅析,关于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问题亟待广大研究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史新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齐鑫物流教育(物流技术),2014(7)

[2]王玉侠.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 (4)

[3]黄浩,王敏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点、线、面、体”递进式实践教学探索与建设[J].交通职业教育(教学研究),2014(2)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预测实验教学研究
工学交替模式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