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

2015-03-20 22:22何建勇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期

何建勇

【摘 要】针对五年制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特征,提出职业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院校 辅导员队伍建设 职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085-02

大学是学生的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学期间学生开始近距离接触社会,这一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在高职院校,高职辅导员不仅要指导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明确学院正确的办学方向,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辅导员肩负着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因此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十分重要。本文试针对五年制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进行探讨,在分析辅导员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职业化建设的对策。

一、五年制高职辅导员特征

五年制高职,又可称为五年制大专,是我国为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快速培养技术型人才而产生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形式。其优势和特点在于贯通了中等及高等的职业教育,在教育成本较低的前提下培养出拥有完整知识结构且极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来源于初中毕业生,是一群16周岁左右的青春期孩子。针对这样一个群体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工作期限的不稳定性。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由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多数来自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任职的期限短的有1年,长的也就3年,很多辅导员在上岗工作一两年后就忙着考研、转岗,所以学校只能不断地选任新的毕业大学生,才能维持高职院校辅导员这支队伍的正常工作。教师的工作期限不稳定,流动性大,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校各项研究项目的开展。

(二)工作职责的不明确性。一般来说,辅导员的职责是指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生的日常行政活动。其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分为思想、道德、政治、心理、就业等方面的教育,而日常行政管理包括学生档案管理、赏罚制度、学生生活管理等方面。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较小,很多任务分配不够合理,辅导员除担任以上职责外,往往还有其他任务,如宣传部、团委等方面的工作也会落到辅导员的肩上。此外,部分辅导员还要担任任课教师,分担学校的教学任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和工作范围,所以不少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工作上常出现漏洞问题。

(三)队伍的非专业性。一般本科以上的大学学校,其师资队伍都是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专业的培训,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的。而高职院校由于其师资来源多数地毕业大学生,或者本院留校生,既没有丰富的、全面的、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也没有充分的教学经验,而学校也没有具体的辅导员培训机构,以至于无五年制的高职辅导员无专业化的指导思想,使得很多新上任的辅导员只能按自己的理解方式教育学生。这无形中对学校的统一管理造成很多困难,而学生的绩效成绩也无法有效提高。

二、五年制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职业化建设

以上所述的是五年制高职院校中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最终原因是没有专业化的培养,即非职业化团队。为了解决之一问题,也为了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师资力量,必须实施辅导员的职业化培养,建设具有职业化特征的师资团队。

(一)明确五年制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要求。五年制高职院校辅导员具有特殊性,因而其胜任力度与平常教师有很大区别,这就要求人才与工作之间的最佳匹配。通过明确辅导员的职业要求建立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来进行人员匹配,可以通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心理特征、个性特征以及管理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合理的选用人才提供有效的意见。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胜任力度的评比来评估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潜在能力来预测辅导员将来的发展程度及发展方向。

(二)加强辅导员对工作岗位的认识,正确理解岗位的工作任务。应加强辅导员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在学生生活方面,辅导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准则和制度去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卫生管理、作息管理、饮食安全管理等;在学生学习方面,辅导员需要适时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学习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政治理论,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应届的初中毕业生,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在家庭与学校的转型中,很容易导致某些学生对社会认识、金钱价值认识等产生一定的错误理解,所以辅导员对其正确的思想指导尤其重要。所以就这样的工作任务而言,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引路人,还是高职院校树立校纪校风的指明灯。

(三)完善辅导员管理体制,让辅导员可以“轻装上阵”。在旧的管理体制中,辅导员是被编制在二级分院的,但是其工作范围却涉及团委、学工办、二级分院等多个部门,在平时的教师考核和管理中形成了多重考核、多重管理的局面,这就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任务,也导致了辅导员对其工作性质的错误认识。五年制高职辅导员的培养和出路不受到的重视,还只是停留在口头层面,这就导致了很多辅导员都会选择另谋出路,争相到其他领域去发展。所以,完善辅导员管理制度是实现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环节。体制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让辅导员找到归属感,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辅导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让他们可以感觉到作为一名辅导员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工作领域,这是实现辅导员专业化的前提条件。

(四)建立健全五年制高职院校辅导员选拔制度。研究分析建立健全的五年制高职院校辅导员甄选及其评定的体系不仅可以为高职院校选拔辅导员提供的一定的客观依据,还可以避免用人的失误。随着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队伍当中,以此同时,院校、家长、学生对于辅导员的选拔也有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以前根据推荐力度来选拔辅导员的制度也已经不再适用,因为仅仅根据推荐无法对一个人进行全面的评价。想要在短时间内对辅导员的素质进行评价,唯有通过科学的人才评定的方法来帮助高职院校做出正确的决定,使得人才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同时也为了高职院校更好的培养人才。

(五)设立五年制高职院校辅导员考核、奖励制度。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考核制度来对辅导员进行监督,考核队伍应当包括学生工作处、系部、专业队伍、学生以及辅导员这五个部分组成,学生工作处的主要任务是对辅导员资格条件的审核,系部的主要任务是对辅导员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价,专业团队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辅导员对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对评价辅导员对学生的关怀程度。为院校提供最真实的意见。学校应当从各个方面对辅导员进行考核同时还应该建立奖惩制度,将考核的结果与辅导员的薪水、评奖评优挂钩,对于考核结果好辅导员院校应当给与优先培养,而对于考核结果不理想的辅导员院校也可以适当的惩罚,如调离工作岗位优化辅导员的队伍。

总之,五年制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加强辅导员对工作岗位的认识,正确理解其岗位的工作任务;应完善辅导员的管理体制,让辅导员可以“轻装上阵”;应建立健全五年制高职院校辅导员选拔制度,一方面明确五年制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要求,另一方面设立五年制高职院校辅导员考核、奖励制度,以此完善五年制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制度,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化。

【参考文献】

[1]高青,谢华,顾乾礼.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培养、职业化建设研究——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为研究对象[J].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报,2013(1)

[2]朱莉,王群,许莹.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时间与探索[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教育学报,2013(6)

[3]彭建国,李波,庞鑫培.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师职业信息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学报,2013(4)

[4]徐永金,陈振明,郑永廷.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对策建议——基于对榆林院校五年制高职德育教育的调查研究分析[J].思考教育研究学报,2013(2)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