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及其开发途径

2015-03-20 22:22庞丽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理资本

庞丽

【摘 要】分析心理资本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的内涵,提出开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心理资本 开发途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093-02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和收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迅速增加,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帮助,更需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关怀。深化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是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试分析心理资本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的内涵,提出开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的途径,以探索切实有效的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模式。

一、心理资本的内涵

心理资本的概念最早出现在Goldsmith,A.H.,Veum,J.R,Darity,W.等经济学家的文献中,认为,心理资本就是人们对自己的感知、对工作的态度、对伦理的定位以及总的生活观点。2005年,Luthans等人正式提出心理资本的定义:个体一般积极性中核心心理因素,符合积极组织行为学标准的特别心理状态,它超出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能够通过投资和开发“你是谁”来获得竞争性优势。随后,Larson等人对心理资本的定义进行了修正: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1)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2)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3)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4)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以取得成功。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学者的研究目的,心理资本的概念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心理资本的特质论。该观点把心理资本作为一种存在于个体的内在特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Letcher等认为心理资本就是人格特质。(2)心理资本的状态论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心理状态。(3)心理资本的综合论观点。该观点把心理资本看作具有特质性和状态性特点的心理素质。

由于心理资本研究时间尚短,心理资本的概念还没有系统的界定。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学者在界定心理资本时有不同定义,但对心理资本内涵的理解有趋同和综合的趋势。不难看出,所谓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

大学生心理资本是指大学生在人生的特殊阶段所具备的积极能力的总和,这些积极能力可以通过有效的测量和开发来帮助大学生获得自我肯定与成就。大学生心理资本包含五个维度:自我效能、乐观、韧性、感恩、兴趣。笔者认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正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在逆境中能够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并在积极心理力量的支配下,积极参与学习、工作和生活。应包含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自我效能感,在面对的任务时,愿意以最大的努力付出并且有足够的信心来完成任务。二是乐观,对家庭经济的改善和转变有乐观积极的取向,对自己当前的学业和未来就业取得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三是韧性,当身处逆境特别是陷入经济困难时,能够持之以恒,以乐观的心态取得成功。四是希望,根据目前自身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确定适当的目标,调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它是成功的动因,是一种促使个体取得成功的积极动机。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开发策略

根据学生心理的需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的帮扶,逐步改善他们的被动心理,对其心理资本进行开发,促使其积极提升自我,培养其积极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一)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行为活动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感受。通过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开发他们的心理资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老师传授一些学生自信心训练方法,如积极暗示法、自我激励法、美好回忆法等,以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会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我,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测评,对自身成就、他人评价等进行客观的描述和总结,改善自我的认知。

2.注重人文关怀。我们在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问题时,也要关注“心理贫困”,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增加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即在物质救助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需要,要关注、理解、尊重他们的认知、情感及行为方式。增加人性化的关怀和了解,经常性交流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消极、悲观的情绪,引导他们积极地面对生活和社会。

3.建立能力资助。能力资助模式一改传统的直接经济资助方式,以提高能力为出发点,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点,有计划地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自我调适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受挫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为他们将来摆脱经济困难创造条件,进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乐观心态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促使个体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以积极的方式来思考事情,并对未来充满希望,最终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1.积极的情绪的培养需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相关训练及缓解情绪的方法,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帮助其改善自我认知,以积极的情绪和心态面对困难,处理问题。

2.学校应善于利用以学生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动态,切实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对学生的消极心理进行领导,促使其形成乐观积极的情绪。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可以聘请心理学专家到学校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举办心理讲座,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开展心理健康周等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三)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韧性品质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韧性品质是指他们在身处逆境时,能够持之以恒,以乐观的心态取得成功。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韧性,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开展感恩教育。学校通过感恩教育,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来自社会、学校、同学之间的爱,引导学生感激和满足自己现有的学习、生活,帮助其积极面对生活,在遇到困难时,能正确地认识挫折,以坚毅的心态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2.树立学生健康的心理机制。发挥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开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机制,利用心理咨询技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改变其认知和消极情绪,从而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培养他们的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促使其学会自我调节,增强心理韧性。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拓宽思想教育的途径,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设思想教育课程、专题讲座、典型案例教育、个别谈话、家访等活动,引导和帮助贫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培养其自立自强的精神,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不良思想倾向,树立自理自强的生活态度,用自己积极的行动克服困难,并主动回报社会。

(四)树立美好的希望

希望指在成功动因与路径交叉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希望资源:

1.确定适当的目标,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规划。适当的目标是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其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2.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以互相关怀、真诚接纳、共同成长为理念,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团结友爱、相互理解、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使他们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提升希望。

3.发挥学校社团、党团等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从而消除他们的心理屏障和消极情绪,增强他们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郝明亮.心理资本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

[2]张淼,张伶俐.对心理资本的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1(3)

[3]李林英,肖雯.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1)

[4]林玲.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良心理及应对措施[J].教育探索,2008(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2013ZZ002)

【作者简介】庞 丽,硕士,广西民族大学学生工作处教师,助理研究员。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心理资本
大学生智能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测量
在职支教经历教师之专家引领、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校长领导行为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分析
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