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情感分析及对策

2015-03-20 22:22周玉玲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习焦虑情感分析高职学生

【摘 要】分析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选择合适的教材、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恰当的评价等策略降低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学生 英语 学习焦虑 情感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112-03

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对英语学习感到焦虑。主要表现为交际焦虑、测验焦虑、负评价焦虑三个方面。学生的焦虑给英语学习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结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由于受到焦虑情绪的影响而导致不佳的学习效果,不佳的学习效果又会反过来导致焦虑情绪的恶化,从而进一步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使学生英语学习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要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就要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情绪。那么,高职学生出现英语学习焦虑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对此应采取什么对策?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外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焦虑

焦虑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其中,H.D.Brown、Curran 和Krashen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而在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中备受关注的就是外语学习的“焦虑”。对于外语学习中的“焦虑”概念,Horwitz、Cope 等人认为语言焦虑是一种在外语学习课堂上所产生的一种特别心理状态,它与信念、感觉、自我知觉等有关,并且它具有独特性。Garden 和 MacIntyre则认为语言焦虑是一种畏怯和忐忑不安的心理感觉,它的产生与外语及二语的习得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什么学生在学习外语时会出现焦虑现象呢?H.D.Brown 认为: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会在学生心中筑起保护性的心理屏障。屏障越高,即抑制与焦虑的心理越重,语言信息就越不能输入。焦虑——外语学习中的主要情感障碍,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在语言习得中,学习焦虑主要是学习者在用外语或二语与外界进行交流时所产生的畏惧或惴惴不安的心理。按照焦虑对学习者的影响,Scovel(1978)把焦虑分为两大类:促进性焦虑和退缩性焦虑。促进性焦虑可以使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积极面对并会由于焦虑而产生动力去解决;而退缩性焦虑则刚好相反,学习者对于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退缩、逃避。前者对于学习者将来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会使他们在面对新的挑战时充满信心和动力,使焦虑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小;后者则对学习者将来的学习起到消极的作用,会使学习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受挫,从而导致焦虑感的加剧,使其给学习者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此外,语言学家大量的研究表明焦虑程度对学习者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并且与其学习成绩息息相关。在学习当中,焦虑程度太低会使学习者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学习缺乏动力和积极性,从而导致低下的学习效果;焦虑程度太高则会使学习者对于学习过于紧张而影响到正常思维的开发和使用,也会导致低下的学习效果。因此,只有中等强度的焦虑感才是最利于学习,才可能让学习者获得最佳学习效果。所以,消除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产生的过高或过低的焦虑情绪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必要举措。

二、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形成原因

高职学生的英语入学成绩普遍比较低,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且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过去效果不佳的英语学习经历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信,存在逃避和放任的心态。但根据教学的要求又必须达到特定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焦虑情绪的产生是由于学生本身的学习条件无法达到被要求的学习效果而导致的。学习焦虑产生的境况可归纳为:

(一)学生性格特质的不同造成学习焦虑程度的不同。按心理活动的主要倾向划分,性格可分为外向型性格和内向型性格。这两种不同的性格在英语学习上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性格外向的人活泼、开朗,反应较快,善于提问,思维比较发散,并且不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课堂上的表现为敢于表达自己,不惧怕犯错误,经常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而性格内向的人比较沉静,善于思考但惧于表达,想象是被动式的,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课堂上则表现为不喜欢主动参与讨论、不喜欢回答问题、怕出错、过于顾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的来说,外向型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主动的,对学习的焦虑感较低;而内向型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被动的,对学习的焦虑感相对较高。

(二)学生原有英语水平的差异导致学习焦虑程度的不同。根据调查研究,学生的英语水平跟他们的学习焦虑感呈负相关关系,即原有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其学习焦虑度相对来说就比较低;反之,原有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其学习焦虑度相对来说就比较高。对于大部分的高职学生来说,曾经的学习经历使他们原有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对现在的学习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使他们在现在的学习中存在较多的相关知识和学习策略方面的障碍。这样的障碍导致不良的学习评价结果从而直接导致学生焦虑情绪的产生。

(三)课堂气氛的好坏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并且与学生的焦虑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在语言学习中,课堂气氛指的是课堂心理气氛,它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在两者互动中所产生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它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环境。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能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使之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学生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能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在课堂上变得积极、主动;而消极、压抑的课堂气氛则会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处于受压抑的状态,思维变得呆板,难以接受新知识,使课堂学习变得被动。也就是说,轻松、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能够降低或消除学生的学习焦虑,促进良好、有效的师生互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解决策略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焦虑。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认识不当就会导致学习焦虑的产生及加剧,给语言学习带来不良的后果。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自己应充分认识英语学习中焦虑存在的必然性,同时让学生也充分认识到这种必然性,从而使他们以平常心的心态去处理学习中所出现的焦虑现象。

(二)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感。对于焦虑感较低的外向型学生,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性格优势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于焦虑感较高的内向型学生,可以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提供在人们面前表现的机会,慢慢让他们克服在课堂上的羞怯心理,勇于表达自己。

(三)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方式消除学习焦虑。由于学生原有的英语水平是学习焦虑的产生的因素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其英语水平。同时,除了课堂教学外,应鼓励学生找寻适合自己的多种途径的英语学习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可以通过听英文歌、用英文聊天、看英文视频、看英文小说、听英文广播等学生觉得有趣而且有效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通过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增强其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从而降低对英语学习的焦虑感程度。

(四)选择合适的教材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程度。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焦虑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英语不感兴趣。对于学习而言,只有对所学东西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薄弱的特点,可以根据语言学家克拉申i+1语言输入原则来选择合适的教材。在克拉申的i+1语言输入原则中,i代表的是学习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的是略高于i的水平。也就是说,根据原则,输入的语言信息在难度上既不能远远超过学习者的能力,也不能低于现有的学习能力,而应该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这样的教材才能对学习者学习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因为教材的难度过高会使学生由于挫败感而失去学习的兴趣;难度过低则会使学生无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能力。两者都不能对语言学习目的的实现起到帮助作用。其次,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应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根据高职的办学方针,教材内容的选取应该注重实用性。D.Brown 无数的实验结果证明,动力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只有认为所学的东西对他们是有用的,对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有利的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另外,也应注重教材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来降低学生的焦虑感。要做到这点,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把自己和学生都调整到最佳状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同属于一个整体,因此两者的状态是互相影响的。只有两者的状态都处于最佳点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互相影响的程度来讲,教师是处于相对主导地位的,教师的状态首先影响到学生的状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避免使用易使学生产生焦虑感的话语和行为举止,使学生处于一个放松的学习环境。二是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活动会表现出不同的感受,因而带来的焦虑感也不相同。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全程关注学生的感受以随时调整课堂活动。三是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授课方式,学生的感受和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本来会使学生焦虑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示出来就可以降低甚至消除学生会因此而产生的焦虑感。所以,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在课堂上灵活变换授课方式,使课堂形式多样化,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成效。

(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根据合作学习研究者Slavin的观点,合作学习可采取分小组的方法,并且分组时应遵循“小组内异质性、小组间同质性”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团结合作,使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把自己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为成果的获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从而降低学习焦虑。

(七)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来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程度。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的自我判断。它对于个体能否实现既定目标和完成既定任务具有重要作用,是影响个体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习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学习者对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能否实现的一种自我评价。研究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自信、主动、目标明确,遇到困难时能进行自我调节,对学习的焦虑感程度较低;而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信、比较被动,遇到困难时第一反应就是逃避,对学习的焦虑程度较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关注的问题。比如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信心;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参与的平台,使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优势得以充分发展。总之,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提高了,其学习焦虑感就会相应降低。

(八)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恰当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负评价会引发或加剧学生的学习焦虑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可分为正评价和负评价。根据Horwitz 等利用外语学习课堂焦虑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即 FLCAS)进行的焦虑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交际畏惧、测验焦虑和负评价焦虑三方面中,负评价焦虑是外语学习焦虑的一个重要成分。在英语学习课堂上,大部分高职学生畏惧发言,害怕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负面评价。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克服负面评价的焦虑呢?首先,可以把心理学中的“比马龙效应”运用到教学中来。“比马龙效应”指的是对某人的期待会使人照着期待的方向去改变自己的认知及行为,以达成期待的结果。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其提出高于他现有学习能力但是通过努力又可以实现的要求,并对其实现此要求持肯定的态度。通过此方法来增强学生,特别是内向型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纠错或批评的量和度,避免过量、过度的纠错和批评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和加剧,从而导致不良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应该持宽容的态度,并进行适当的鼓励以重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然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应是多维度的、形成性的。这种综合性的评价不但可以对学生总的学习效果获得综合性的评定,而且还可以发现每个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从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英语学习课堂上,过度的焦虑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良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对学习中出现的焦虑感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焦虑产生的原因和焦虑的程度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来尽可能降低学生的焦虑感,使他们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增强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Horwitz, E K , Horwitz M ,B Cope J.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6

[2]MacIntyre,P D, Gardner,R. The subtle effects of language anxiety on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 Learning ,1994(44)

[3]王初明.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4)

[4]Krashen, S.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New York: Pergamon, 1985:114

[5]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58-59

【作者简介】周玉玲(1976- ),女,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英语教研室讲师。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学习焦虑情感分析高职学生
基于SVM的产品评论情感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词典与机器学习的中文微博情感分析
在线评论情感属性的动态变化
高中生物学习焦虑原因及对策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文本观点挖掘和情感分析的研究
留守儿童学习焦虑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