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职业生涯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03-20 22:54王东波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问题高职

【摘 要】针对高职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业教育、职业价值观、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 职业生涯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174-02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700万达到727万之多,如果加上往年没有找到工作的以及大量的海归生,今年的就业人数可能突破800万。年年递增的就业人数,使得人们觉得就业似乎“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另据调查显示,近半数(49.6%)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去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作,另有6.0%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去县级城市工作,而表示愿意去乡镇工作的人仅有0.7%。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加,整个社会所拥有的大学生比例也在随之增加,而另一方面仍然有许多的企事业单位难以招到足够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基层岗位,可见大学毕业生就业定位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问题,职业生涯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学生个人将来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什么样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的人才,培养他们的哪些职业素养,如何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职业生涯系统化指导。就业工作除提供就业信息、召开校园招聘会、开展就业指导外,还应包括职业生涯指导和服务。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虽已作为必修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但仅在学生顶岗实习前以冲刺的形式进行理论灌输,缺乏职业发展指导,且主要由辅导员担任授课,内容一般涉及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和提供一些就业信息等,目的仅仅就是指导学生如何找到好工作,并签下就业协议。至于如何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培养他们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等内容,则很少被引入,更谈不上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全过程之中。

(二)缺乏专业化师资队伍。在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中,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很少,从事教学的大多是年级辅导员、就业工作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的教师,他们基本上专业不对口。由于缺乏应有的行业背景,缺乏对行业发展状况和趋势的了解,缺乏对就业市场动向及社会对人才需求走势的把握,导致学习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教学目标与人才需求相脱离。学生一方面对课程不重视,无法给自己的人生进行正确定位,无法做出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抉择;另一方面对职业生涯指导不满意,特别是难以找到理想工作的毕业生对职业生涯教育尤其不满。

(三)缺乏实践教学支撑体系。职业生涯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教育活动,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从一些高职院校课程开设情况看,全校不分专业,共用一个大纲、一本教材,不仅缺乏应有的专业特色,且教学过程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现象,制约了职业生涯教育效果。因受师资的限制,职业生涯教育仅停留在对学生理念的传播上,往往采取大班教学、成功校友现身讲座、理论知识灌输,教育途径单一,缺乏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问题有效对接,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和个性化指导,缺乏课堂教学以外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缺乏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根据《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统计,每年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比例都在20%上下,但实际上学生毕业后每年真正走向创业的人群比例不足2%,两者差距较大。这固有政府创业政策和社会创业环境的问题,但也存在以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在现有教学管理制度下,一些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必须按照同样的《就业指导》教学大纲接受相同的《就业指导》教学内容,学生自由选择和自主安排的余地非常小,缺乏根据专业特点、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利于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宏观管理指导方案。

二、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传统以提供就业信息、咨询指导为主的就业服务已不适应毕业生根据就业环境的变化选择就业岗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以适应企业人才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从职业发展角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确保职业生涯教育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全程化,即指学生入学直至毕业的全过程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个体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一方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各教学环节如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参观实践、顶岗实习等阶段进行合理设置,以项目训练为核心,在形式、内容、时间上与职业生涯课程教学计划相衔接,合理有序地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另一方面,在为不同年级、不同个体提供职业见习、岗位实习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职业选择、职业规划、继续深造、自我重塑、求职技巧等个性化咨询活动,以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质量。应通过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明白毕业后自己可能向哪个方向发展,是就业还是深造。如果就业的话,有哪些方向可供选择,自己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应该参加哪些社团活动,应该获得哪些社会体验,让他们不要把时间荒废在恋爱、唱歌、喝酒和出国旅行上,帮助他们奠定良好的就业基础,引导他们成功踏入社会。

(二)依托专业特色,探索职业生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能培养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真正值得企业录用的人才,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时,应充分依托专业,围绕校内外不同的实践教学场所,探索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如研究者王春明的“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付姝兰的“多维立体”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笔者的“生涯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均从职业生涯教育有效性的角度探索了职业生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三)改革教学管理,制订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目标,一方面将创业教育植入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中,另一方面,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形成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过程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依托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建立毕业生回访和发展跟踪机制,定期召开校友职业发展报告会,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

(四)加强价值观导向,引导学生面向需求合理择业。根据2014年就业调查显示,愿意去基层等艰苦岗位求职的只占31.6%。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育精英化时代的择业观已不适应日益困难的就业形势和基层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因此,职业生涯教育应加强学生的职业价值引导,引导学生面向基层,正确定位,放低期望值,从长远来规划自己的职业,才能在面向就业需求时做出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最佳抉择。

(五)创新培养机制,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一是加大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教师自主开展理论学习、技能提升和企业挂职,推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提升。二是积极聘请校外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并开展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辅导员结对子工程,一方面可以使兼职教师全程参与就业服务工作,另一方面专职教师、辅导员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培训学习。三是成立教学研究团队,将团队建设纳入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通过团队合作和定期召开教学发展研讨会推进职业生涯教育水平的提升。

总之,要转变就业服务模式,提升就业服务质量,需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应从就业角度出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系统化课程体系为主线,以创业能力培养为特色,以价值观教育为根本,以打造专兼教师队伍为关键,探索职业生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关心学生成长相结合,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房欲飞.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基于实证调研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4)

[2]童卫丰,朱慧.基于“学生发展”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7)

[3]刘晓哲,何方.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1)

[4]贾新民,朱有明.基于全真环境学生创业园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中)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2010JGA179)

【作者简介】王东波(1966- ),女,山东诸城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教育问题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职业发展意向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